更新时间:
3300多年前,商王盘庚作出“迁殷”的重大决策,此后,最为公众熟知的以“殷”(今河南省安阳市)为中心的商代定都于此270多年,留下了大批甲骨文、青铜器等重要文化遗存。作为中国第一个有明确文字记载的王朝,商代上承夏代文明积淀,下启周代礼乐根基,以500余年的文明演进,塑造了青铜时代“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
前不久,中国消费者协会等7家协会联合发出倡议,反对商品过度包装,推动绿色文明消费,确保商品包装合规合理。有数据显示,我国包装废弃物约占城市生活垃圾的30%—40%。仅纸制包装,每生产1吨就需消耗约20棵树龄20至40年的树木和500吨水资源。商品过度包装,拆封即被丢弃,助长铺张之气、奢靡之风,也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遏制过度包装,看似事情不大,实则意义不小。
中共一大纪念馆党委书记、馆长薛峰表示,这份手稿未来将作为中国共产党代表团驻沪办事处(周公馆)陈列展览的核心重点呈现,让更多人领略其背后的历史价值与精神内涵。
“看·见殷商”是北京大运河博物馆“中华文明起源系列展”的第二个展览。“中华文明起源系列展”是首都博物馆回答好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的基本图景、内在机制以及各区域文明演进路径等重大问题的重要尝试。“商代青铜文化圈呈现多层次的辐射形态,其实质是技术、礼制与权力网络的复合体。该复合体以‘核心—边缘’为基本结构,通过技术与文化扩散,形成了和而不同的多元一体文明整合机制,既保持中原文化主体性,又容纳地方文化特质,为早期中华文明共同体形成奠定了物质与制度基础。”高红清说。
被问及“哪场戏拍完后自己久久不能平静”,刘劲坦言是草地行军的场景,因为拍摄难度极大,过程充满预想不到的挑战,“当演员们脚陷泥泞、风雪扑面,那不是在演戏,是身心的实境体验。”
今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的贾红说,学校对毕业典礼的着装有明确规范,要求统一着正装出席,而在其他场合则未作硬性规定。“毕业典礼现场,大家都自觉遵守要求,保持庄重氛围。仪式结束后,很多同学会在学位服外增添个性化服饰或配饰,既保留了氛围感,也为毕业照增添了独特记忆。”贾红说。
耐人寻味的是,此时官媒披露这三起重大军事对峙事件,跟即将到来的阅兵形成了隔空呼应。就在今年的9月3日,将迎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盛大阅兵式。从抗战烽火中淬炼而出的人民军队,历经80年风雨兼程,如今已脱胎换骨为世界一流军队。当所有受阅装备都标注着“国产现役”的标签时,这场阅兵本质上已成为中国军工体系的验收仪式。从冷战时期的“万国牌”到新时代的“中国牌”,从引进消化到自主创新,从单一装备突破到体系能力跃升,受阅装备的进化轨迹清晰勾勒出国防科技工业的逆袭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