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适逢“六一”与“端午”相遇,朗诵《上下求索》、舞蹈《橘颂》、打击乐重奏《将军行》等传统文艺节目,演绎出少年儿童将爱国情怀融入血脉,热血传承中华精神的志气。管弦乐合奏《友谊地久天长》旋律悠扬,赞颂了友情的真谛。最后,全场共唱《歌声与微笑》,将演出推向高潮。
现在就读于四川传媒学院表演学院的南京姑娘冯飞,去年冬天在学校演完毕业大戏后,在手机上偶然刷到一篇推送:会昌戏剧小镇的演员招募公告。
熊月之本人参与的是历史部分,主要聚焦于明清时期。从学术角度看,熊月之认为书中提供了新视角。以他自己为例,虽写过相关论文,但讲座要求突破原有框架,也给他自己带来很大启发。比如讲明清时,需关注明代上海文化人与近代、当代文化人的关联,像徐光启的开放思想、创新精神与后来上海开放、创新精神的异同。这种思路在时间上上下打通,空间上左右连通,自觉将上海放到江南、全国的大背景中审视。以王圻、陈继儒为例,演讲时,熊月之会探讨他们与近代上海读书人和文化人的相通之处,而这与上海城市的人文传统紧密相连。
少儿舞蹈不仅是技艺的展示,更是心灵的表达。本届展演通过“童心”视角,鼓励孩子们用舞蹈语言畅想未来,传递积极向上的成长力量。
5月16日至26日,鹿苑迎来了6只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梅花鹿宝宝。刚出生的梅花鹿宝宝耳朵格外大,红棕色的毛发上布满白色斑点。为了让它们健康成长,饲养员在鹿苑用树枝搭建了一个大花篮,模拟野外幼鹿躲藏的灌木丛,作为宝宝们的庇护所。
据了解,今年共有116支龙舟队伍、4000余名运动员报名参赛。除高校、广州各区参赛队伍外,还有12支香港、澳门队伍,7支分别来自俄罗斯、美国、加拿大、马来西亚、哈萨克斯坦的国际队伍,8支驻穗领馆及商协会队伍,7支兄弟城市队伍(佛山、惠州、东莞、清远、肇庆、揭阳以及福建龙岩)参赛。
说到祥瑞,龙的形象无疑最具双重寓意,祥瑞寓意下更添一层帝王的象征。早在大约8000年前,在祭拜神灵的仪式中,龙便作为图腾形象开始现身。那时候的龙,造型简单,更像是蛇的样子。画布上龙的形象始于春秋战国,湖南楚墓中出土的《人物龙凤图》中,飞腾的龙凤引导一位贵族妇女的灵魂登天升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