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我们常说的本地人、外地人,是从户籍的角度来说。而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角度,其实不应有这样的区分,无论来自哪里,只要在一个地方居住、工作,就应该享受均等化的公共服务。十几年前的深圳,曾经喊出了一句大家耳熟能详的口号,叫“来了都是深圳人”,因为这句话,千千万万的外乡人把深圳当作了值得奔赴的远方。这句话体现的,当然是深圳的包容开放态度,但它更需要承载的,则是如何突破户籍障碍,在教育、医疗、保障性住房等领域,为外来人口的公共服务提供制度性的保障。作为改革特区的深圳,在这一方面一直被赋予先试先行的责任,他们解决大家急难愁盼问题的经验和进展如何?作为外来人口最多的省份,广东的情况又如何呢?
近日,记者跟随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牵头举办的中华环保世纪行2025年宣传活动走进四川宜宾,探寻当地如何通过“以竹代塑”,推动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与绿色经济协同发展。
“锦绣文章达万千,不信世间有奇文。永明女子好才学,修书传诵到如今。”这段神秘文字“藏”在湘地西南,千年女书在这里悄然传承。
天台地处浙东山区,素有“山水诗国”之称。此次活动举办地石梁镇立足高山生态优势,把“避暑胜地”作为经济发展的新定位之一,全面推进冰雪文旅体资源整合,让天台山旅游从“清凉一隅”向“避暑首选”加速转变。
河南省气候中心6月12日8时发布干旱橙色预警,根据最新气象干旱监测显示,安阳、鹤壁、焦作、开封、洛阳、漯河、南阳、平顶山、濮阳、商丘、新乡、信阳、许昌、郑州、周口、驻马店等16个地市72个国家级气象站监测到气象干旱达到重旱等级以上,并已持续10天。据天气部门预报,6月24日之前,全省将维持高温晴热天气,虽然部分时段有分散对流性降水,但无法有效缓解旱情。
日前,中国社会科学院科技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重点实验室2025年度首场重大成果发布会在北京举行。会上发布了重要文物修复成果、“一带一路”中外科技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合作成果、重要研究阐释成果三大类7项考古成果。其中,乌兹别克斯坦蒙扎铁佩遗址文物保护工作成果展现了中国科技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从“跟着走”到“领着走”的切实转变,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的生动展示。
2022年7月,在第十四届海峡论坛“海峡金融论坛·台企发展论坛”上,大陆首个“台企金融服务联盟”成立。该联盟由厦门金圆集团联合10家服务台企的机构共同发起,以服务台企台胞为出发点,为台资企业在大陆高质量发展赋能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