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日前,中国社会科学院科技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重点实验室2025年度首场重大成果发布会在北京举行。会上发布了重要文物修复成果、“一带一路”中外科技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合作成果、重要研究阐释成果三大类7项考古成果。其中,乌兹别克斯坦蒙扎铁佩遗址文物保护工作成果展现了中国科技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从“跟着走”到“领着走”的切实转变,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的生动展示。
在“健康+AI”沙龙环节,中国科学院院士樊春海,上海市欧美同学会副会长、生物医药分会会长李斌,商汤医疗CEO、上海交通大学清源研究院院长张少霆,微医控股CFO、上海市欧美同学会黄浦分会副会长周晶波,上海市数字医学创新中心专职副主任朱立峰围绕“健康+AI”的跨界融合与实践突破,分别从“如何通过政、产、学、研联动,让‘健康+AI’技术真正惠及全民”“中国在‘健康+AI’领域的‘出海’机遇与挑战”“当前制约AI医疗企业规模化发展的核心瓶颈”“AI医疗是否是一个值得长期投资的赛道”“在‘健康+AI’领域如何建立‘技术-场景-市场’的正向循环”等角度展开对话,探讨协同创新实践路径。
声明提醒在海外的以色列公民避免在公共场合展示任何具有犹太或以色列象征的物品,避免在社交媒体上公开透露自己所在地或旅行行程信息,避免参加与以色列或犹太社群相关的大型公开活动。
活动开场,非遗服饰文化传承人吉洳庆携八套精美中式礼服亮相,天津工业大学艺术学院服装表演专业学生身着华服优雅走秀,在嘉宾的讲述中,非遗技艺再次焕发新生。
钱莉玲教授为记者分享了一个病例,罹患罕见却严重的遗传性疾病——囊性纤维化的18岁小伙小金(化名)感染了碳青霉烯类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CRPA),发热、咳灰绿色脓痰,传统抗生素治疗收效甚微。在疾病的折磨下,这名18岁小伙的体重仅30公斤。
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首届中国蔬菜产业杰出人物、全国先进工作者……多年辛勤付出,关慧明收获众多荣誉。不久前,他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天津港作为北方第一大港,具备发展绿色甲醇加注的显著优势。其欧洲航线网络密集,潜在需求巨大;毗邻“三北”绿色甲醇核心产区,运输成本优势突出;天津港保税区临港片区拥有专业化液体化工码头、铁路专用线及突出的甲醇储运能力。政策层面,天津海事局已发布《船舶水上低闪点燃料加注作业安全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填补国内监管空白;中海石油天津新能源公司获批北方首个保税LNG加注试点资质,实现政策到产业落地的引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