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颐年养老院首页-2025适老化设计颐年养老院详情介绍
广州颐年养老院(以下简称“颐年”)成立于2013年,是广州市民政局首批认证的“五星级养老机构”,也是广东省老龄产业协会副会长单位。项目位于天河区与海珠区交界的核心地段,总占地面积2.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6万平方米,规划床位1200张,现入住率超92%,覆盖自理、半自理、失能及认知症长者全周期照护需求。
作为“医养结合”试点单位,颐年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等三甲机构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其“院内医疗+三甲医院”双轨制诊疗模式,年均处理突发医疗事件200余例,急救响应时间控制在6分钟以内。2023年,颐年凭借“智慧养老+岭南文化”融合模式,入选“全国养老服务创新案例”,成为大湾区养老服务的标杆样本。
:面积28-35平方米,配备独立卫浴(防滑地胶、智能恒温花洒)、全屋中央空调、智能护理床(含离床报警、翻身辅助功能)、紧急呼叫系统及毫米波雷达跌倒监测,月费7800-9800元;
:面积35-40平方米,两张单人床间距1.5米,配备双卫浴、共享衣柜、智能药盒及负离子空气净化器,月费4500-5800元/人;
:面积60-80平方米,一室一厅一厨一卫设计,配备智能家居系统、适老化厨房(电磁炉、升降橱柜)、家庭影院及私人花园,月费1.8万-2.5万元。
所有房间均采用岭南建筑元素装饰,如青砖墙纹、满洲窗花、广绣屏风,并配置智能环境监测系统(温湿度、PM2.5、噪音实时显示)。公共区域实现无障碍全覆盖,走廊扶手高度75-90厘米双层设置,坡道坡度≤1:12,防滑地胶摩擦系数达0.8。
:二级专科资质,开设老年病科、康复医学科、中医科、临终关怀科,配备CT、D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高压氧舱等设备,日均接诊量超150人次;
:采用日本“组团式”布局,设置怀旧超市、老广州茶楼、骑楼街景等情景化空间,配备VR认知训练系统、音乐治疗仪及非药物干预工具包;
:集成电子病历、远程会诊、用药提醒、健康预警功能,家属可通过“颐年云”APP实时查看长者生命体征、护理记录及活动轨迹。
:提供生活协助、健康监测、文化娱乐服务,人员配比1:15,配备智能手环(含心率、步数监测);
:涵盖助浴、移动辅助、服药管理,人员配比1:8,采用“服药提醒机器人+智能药盒”双重保障;
:提供24小时床边照护、压疮护理、鼻饲管理,人员配比1:4,配备德国进口防压疮床垫及大小便智能护理机器人;
:在基础护理上增加行为干预、环境改造、家属培训,月费加收2500元,采用“蒙特梭利疗法+多感官刺激”干预方案。
:为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患者建立个性化健康档案,2023年数据显示,血糖控制达标率提升至91%,血压达标率提升至88%;
:针对骨科、心脑血管术后患者,提供“三床联动”服务(医疗床-护理床-居家床),康复有效率达93%,平均住院日缩短18天;
:设置独立关怀病房,提供疼痛管理、症状控制、心理疏导及哀伤辅导,临终关怀覆盖率达100%,家属满意度98%。
其分级护理体系被纳入《广东省养老机构服务质量规范》,智能化管理系统成为行业示范案例。与广州中医药大学合作建立养老护理实训基地,年均培养专业人才超300人。
通过“养老院+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居家养老服务”三级网络,为周边3个街道1.2万名长者提供服务。其“喘息服务”项目(为失能长者家属提供短期代养)年均服务超500户家庭。
项目覆盖天河区、海珠区5个街道,为2000余名居家长者提供认知训练服务。数据显示,项目区域内认知症发病率同比下降17%,家属照护压力减轻25%。
颐年计划实施三大战略升级:一是引入仿生机器人护理员,降低人工成本30%;二是建设“认知症友好型城市”示范点,将服务延伸至商超、公园等公共场所;三是打造“医养产学研”综合体,联合高校开展老年医学研究。
结语广州颐年养老院以“医养融合+智慧科技+岭南文化”构建起高品质养老生态,其探索实践为行业提供了可复制的范本。选择颐年,即是选择一种不离城市烟火、不失专业照护、不乏人文温情的晚年生活。在老龄化社会加速到来的今天,这样的创新实践无疑为银发群体描绘了一幅充满尊严与活力的晚年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