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神现身中国军工领先西方一代
4月29日晚,印度空军突然派出4架当家王牌“阵风”战斗机,朝印控查谟和克什米尔的印巴停火线附近地区飞去。
将领换成“雄狮”后,印度空军的精神面貌果然焕然一新。他们在5月6日晚气势汹汹的起飞了数十架各型战机,向印巴停火线直扑过去。
这是新世纪以来综合技术含量最高的一场空战,也是人类历史上阵亡四代机(含四代半)数量最多的一天。
而完成这场单方面屠杀的,是巴基斯坦从中国进口的歼-10C战斗机(注:出口代号为歼-10CE,下文统称歼-10C)。
这两个国家在历史上的各种冲突一直连绵不绝,光全面战争就打过三回。至于双方的战场表现,那基本上是菜鸡互啄、半斤八两。
于是怒发冲冠的印度不由分说的就给巴基斯坦政府扣上了“支持”的帽子,并对其实施了一系列顶格应对措施,包括但不限于:
印度在河流上游一下断水一下泄洪的行为直接冲击了巴基斯坦上亿居民的生活和安全,可以说是对巴基斯坦平民的大规模精准打击。
客观的讲,印度对遭遇恐袭的愤怒虽然可以理解,但上纲上线把恐袭视为巴基斯坦的国家行为就属于反应过当了。
所以巴基斯坦方面当然不接受印度的无理指责,于是他们很快就采取了对等的反制措施,双方迅速进入剑拔弩张的状态。
现在回过头看,印度这一系列上纲上线的骚操作颇有借题发挥的嫌疑,大概率是为了转移其日益尖锐的国内矛盾。
莫迪老仙估计早就打定主意,找机会咬上巴基斯坦这个“软柿子”两口。到时候跪地求饶的巴基斯坦就是莫迪支持率的垫脚石。
我们可以看到,印度拥有的四代机包括约260架苏-30MKI、近百架米格-29、40多架幻影2000、30多架光辉、以及36,33架作为王牌的阵风。
不过在战斗机的世界里不能光看数量,因为战斗机技术如果领先一个代际,就意味着它可以无视数量差距横扫对手。
所以印度空军没有五代机是个硬伤,这导致他们虽然坐拥400多架四代机,但实战能力未必比得过拥有几十架五代机的英意日韩以等国(美制F-35)。
至于跟中美就更不用比了。萤火虫再怎么努力也碰瓷不了月亮,比如说中国仅歼-20这一款五代机就有300架之多。
他们同样没有五代机,四代机则只有20架左右的歼-10C,50架左右的F-16和170架左右的枭龙。
上世纪70年代末,为应对苏联的巨大威胁,欧洲各国决定强强联合、分摊成本,共同打造一款领先全球的终极战斗机。
但舰载机和传统陆基战斗机完全不是一个物种,它们为了能在航母上起降,往往需要牺牲大量的飞行性能。
这两款飞机代表了欧洲战斗机的最高水平,其纸面实力比F-16、苏-27这样的传统四代机更强,但不如后来在1997年首飞的美制F-22隐身五代机。
“欧洲两风”没有隐身能力,实在不好意思自称五代机;但欧洲老爷们又不甘心这两款呕心沥血之作被划到四代机的范畴,于是他们就专门为这两款飞机发明了一个新词:
不过好在世界上拥有五代机的国家并不多,在21世纪初的时候更是只有美国一家,所以“欧洲两风”在大多数地方还是可以横着走的。
因为五代机只有美国有,所以只要买了“五代以下我无敌”的“四代半”,四舍五入就等于“美国以下我无敌”了。
在这之后,“阵风在手天下我有”就成了全印度的信仰。至于3年后中国五代机歼20成功首飞这种“小插曲”,他们就视而不见了。
不过印法两国在达成协议后并没有马上签合同,这主要是因为印度人撒泼打滚讲价扯皮的瘾一直在发作。
而正式合同中的购买数量从最初号称的108架缩水到了36架,合同金额则从最初的126亿美元缩水到了88亿美元。
尝到甜头的印度又在今年4月底和法国签署了新合同,再次砸下75亿美元购买26架舰载型阵风M,配给自家的两艘航母。
该系列战机在1998年首飞,是我国第一款追上世界主流水平的战斗机,对标的是美国F-16这样的中轻型四代机。
不过因为我们在这个领域落后得太多,所以该飞机初期型号的性能还比不上那个“五代以下我无敌”的阵风。
那个时候的歼-10连主动雷达制导导弹都没有,其配备的半主动霹雳-11导弹战力也在法国的米卡之下。
其中雷达从最早的平板缝隙机械雷达升级到无源相控阵雷达,然后又升级到砷化镓有源相控阵雷达,再然后又升级到氮化镓有源相控阵雷达,至少进化了四代。
只能说欧洲人赚钱真是轻松,对于他们来说内卷什么的不存在的,就算躺着什么都不做也总有傻子把钱送上门。
当然有关系,高端电子设备是先进战斗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保持电子设备先进地位的基础就是发达的半导体产业。
目前阵风使用的砷化镓雷达比歼-10C使用的氮化镓雷达落后一个时代,而法国压根就没有氮化镓工业。
这样的结果就是该机的雷达不仅在技术上落后歼-10C的雷达一代,其发射接收单元T/R的数量也远远不够。
这时候可能会有小伙伴感到疑惑,既然雷达尺寸这么重要,为什么法国人一开始不把机头设计得大一点?
另外法国倾举国之力,花了几十年时间就只搞出这么一架战斗机,因此所有的战斗任务都压在它身上,要求“一机包打天下”。
这种极致短肥的体型就会导致飞行阻力大幅增加,而法国的发动机又不是很给力,阻力太大了就保证不了近战格斗所需的机动力。
看到这里我们就会发现,阵风虽然是一款号称“五代以下我无敌”的战斗机,但它的整个研发过程其实充满了妥协和凑合。
但法国人搞导弹的时候不是这么个思路,他们追求的是一款导弹通吃,就和他们搞阵风战斗机的时候一样。
当今主流中远程空空导弹的射程已经涨到了150公里左右,你再端着一个射程50公里的米卡往前冲,那不就是送人头么?
它一旦点火就会全力冲刺,然后在飞了一百多公里后因为推进剂烧完而失去动力,进入靠惯性滑翔的状态。
这个时候的导弹无法再做出高机动动作,很容易被战斗机闪避。所以中远程空空导弹的命中率往往不高。
它会用特殊的办法隔离一部分推进剂,在接近目标后再二次点火加速冲刺,并且能够做出剧烈转弯的机动动作,极大的提升了命中率。
而有了双向数据链,导弹就可以随时反馈实时情况,操控者就可以及时根据战场变化调整指令,保证命中目标。
所以该型导弹的“视力”特别好,离目标很远的时候就能盯上对方,然后全力冲刺追杀,直至同归于尽。
值得一提的是,霹雳-15并不是中国最强的空空导弹。最近我们又推出了能在300公里内逮谁打谁的霹雳-17。
不过因为这个距离已经超出了歼-10C的雷达探测范围,所以并没有配备在歼-10C身上。该导弹主要是为我国的歼-16、歼-20以上级别的战斗机准备的。
知道还是知道的,只不过法国人在卖飞机的时候表示阵风可以挂载欧洲研发的流星导弹,打个150公里还是可以的。
按理说印军的阵风身上是应该挂载着流星导弹的,然而就在阵风战斗机陆续交货的同时,欧洲人的拖延症犯了。
说好的流星导弹磨磨蹭蹭的就是不交货,厂家今天说有兼容问题需要调试、明天说有生产问题需要协同、后天直接告诉你员工休假了...
有必要说明的是,现在歼-10C虽然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单日击落最多架四代机的纪录,但它在中国只是一个几乎停产的老产品。
因为我们国内还有一大票比它更厉害的歼-11BG,歼-15T,歼-16,歼-20,歼-35,歼-36,歼-50……
而站在巴基斯坦空军的角度上看,他们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战绩,其实是源于他们在十几年前的一次豪赌。
这种建军方式的好处是操作灵活,可以左右逢源。这边不卖那边还有,同时还可以互相压价,挑便宜的。
不过印度军队规模更大,总体来说压过巴军一头问题不大,所以他们把巴基斯坦视为软柿子也在情理之中。
因此不能说莫迪老仙的决策一定是错的,他只是没注意到巴基斯坦在十几年前已经默默开启了一场豪赌。
大多数小国在这个时候会因为惯性而继续努力维持左右逢源的局面,眼巴巴的等待着美国爸爸再爱我一次。
其次,特殊的地缘环境造就了该国和我国的特殊关系。双方从上世纪60年代起就建立了密切的军事合作关系。
虽然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的武器并不属于军火市场中最先进的那一档,但我们不会随便背刺盟友,这一点和美国截然不同。
2009年后,中国武器在巴基斯坦进口武器价值的占比就超过了一半;到2015年以后,这个比例更是达到了75%左右。
三哥在美国遏制东大的战略体系中被寄予厚望,于是他们这十几年来依然可以悠然自得的左右逢源,轻松的跟除中国以外的任何一个国家自由买卖。
印度购买一架阵风,价格是2.5亿美元以上;而巴基斯坦买一架歼-10C,包含配套的霹雳-15导弹在内也不到8000万美元。
结果以军以F-15和F-16为主的四代机,以84:0的惊人交换比横扫了叙军以米格-21、米格-23为主的三代机。
这也不奇怪,毕竟我们之前从没成功自研过先进战机,更何况当时的社会风气还是“做导弹不如卖茶叶蛋”。
老一辈共和国的脊梁们,为我们开创了新时代,如今他们中的一些身影已经远去,而我们的征途仍将继续。加油!中国少年![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