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职业院校劳动教育一校一品典型案例集锦》第三章 特色育人
重庆某职业院校以“五育融合”为核心,构建了“劳动+”学科融合育人机制。学校将劳动教育纳入课程体系,通过“袁隆平杂交水稻”试验田种植劳动,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品质,弘扬劳模精神;同时开设3D打印、创客编程等新型劳动教育课程,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学习、探索、创造,体验新时代劳动的乐趣,感受新型劳动智慧的魅力。此外,学校还组织学生参与校园环境美化活动,如编织校园香樟树干上的装饰品、制作樱桃林里的稻草人等,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实现以劳增智、以劳育美。
XX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构建了“1+3+N”劳动教育综合育人体系。以劳动价值观培养为核心,以学校为主导、家庭为基础、社会全方位融入的三大场景,通过中华传统文化劳动实践、日常生活实践劳动、生产劳动实践等多种劳动实践方式,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学校还通过校企合作,让学生参与实际生产劳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XX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以实习实训课为主要载体开展劳动教育。学校围绕专业特色,积极打造“专业+劳动实践”模式,通过与企业合作建立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让学生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进行劳动实践,积累职业经验。同时,学校还设立了专业技术服务岗、礼仪示范服务岗等,将劳动教育与专业技能培养紧密结合,提升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
XX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注重将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通过开设劳动课程、组织劳动实践、开展劳动竞赛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技能。学校还结合专业特点,开展如畜牧养殖、饲料加工等劳动实践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专业知识和劳动技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XX职业技术学院与企业联合出品了《工匠精神》系列微课,通过大量案例让学生了解工匠精神、劳动精神和劳模精神的内涵。学校将创新创业教育与劳动教育相结合,鼓励学生在创新创业实践中培养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协作共进的团队精神和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通过举办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
重庆某职业院校通过“工匠工坊”将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学校组建了多个“工匠工坊”,以导师制为依托,实现劳动教育与技能培养的高效结合。在“工匠工坊”中,学生参与实际项目,通过劳动实践培养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学校还邀请行业专家和企业家为学生提供指导,帮助学生将创新创业项目转化为实际成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XX职业技术学院的“七色花”志愿服务团队通过开展多样化的志愿服务活动,实施双线赋能。在XX市果园乡中心幼儿园开展“推普助振兴”行动,通过“一对一正音辅导+情景化故事教学”模式提升乡村儿童语言能力;在酒泉特殊教育学校打造“锋华正茂·爱暖特教”品牌项目,设置“雷锋故事宣讲”“春日艺术疗愈”“特教志愿服务”三大模块,构建“教育扶智+艺术疗愈”特色帮扶体系,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某职业院校通过“志愿服务+劳动教育”模式,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环保行动、关爱孤寡老人等志愿服务活动。学校将志愿服务纳入劳动教育体系,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奉献中体会劳动的价值,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能力。学校还通过开展志愿服务项目评比、表彰优秀志愿者等活动,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形成良好的校园劳动文化氛围。
融合路径:学校构建三维联动、五育贯通育人体系。纵向以课程为纽带,将劳动教育融入思政课、专业课、美育课与体育实践,例如在《机械制造基础》课程中增设工匠精神专题,在美育课程中开发传统工艺制作模块;横向以项目为载体,开展五育融合主题实践周,组织学生参与智能设备维护、社区公益服务等兼具知识学习、技能训练与品德培养的综合项目;空间上打造校园+企业+社区育人场域,将劳动教育延伸至企业生产车间与社区服务一线。
实施成效:建成省级五育融合示范课程6门,开发五育融合校本教材8部,形成《智能制造中的五育实践》等特色案例库。学生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的同时,在省级以上德育、美育竞赛中获奖42项,毕业生职业素养测评优秀率达92%,实现了全方位育人的深度融合。
协同机制:学校推行专业实训+劳动实践双轨并行模式。在实训课程设计中嵌入劳动要素,如在物联网专业实训中设置设备安装调试、运维服务等真实劳动场景;在实训基地建设上,打造产教融合型劳动实践平台,与华为、阿里巴巴共建产业学院,学生通过承接企业真实项目,既掌握专业技能又培养职业劳动素养。同时建立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将劳动态度、协作能力等纳入实训考核标准。
育人成果:学生年均完成企业线余个,参与技术改造项目36项,获授权专利28项。毕业生在企业岗位中展现出的吃苦耐劳精神与技术应用能力获高度认可,校企联合培养的订单班学生留企率达85%,实训基地被评为国家级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培育单位。
结合策略:构建创意-创新-创业劳动教育链条。设立创新创业劳动实践中心,开设《创新创业劳动实务》课程,组织学生参与电商直播、文创产品开发等项目,将创意转化为实践成果;建立孵化+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技术指导、市场运营等全流程支持;引入企业资源,开展创业导师带徒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劳动创业能力。
实践成果:累计孵化学生创业项目87个,其中非遗数字化保护等12个项目获省级创新创业大赛金奖,带动就业300余人。学生自主研发的智能设备、文创产品等实现市场转化,年产值超500万元,形成以创促劳、以劳育创的良性循环。
育人体系:打造志愿服务+专业技能+思政教育三位一体模式。依托老年服务与管理、社会工作等专业,组建银龄守护社区治理等志愿服务队,开展助老助残、社区文化建设等服务;将志愿服务纳入学分管理,建立服务时长+实践报告+群众评价考核机制;通过志愿服务实践,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职业认同感。
社会影响:年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2000余场,服务群众超10万人次,时间银行助老项目入选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最佳志愿服务项目。学校获评全国职业院校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志愿服务品牌被央视等主流媒体报道,形成劳动教育与社会服务相互促进的示范效应。
《全国职业院校劳动教育一校一品典型案例集锦》(2020-2025)第三章设计的完整内容框架及撰写思路,包含各节的核心要素和典型案例结构:
职业院校劳动教育通过多元化路径实现一校一品特色发展。本章选取四种创新性育人模式,展现劳动教育与德育、专业实践、创新创业、志愿服务的深度融合,为全国院校提供可借鉴的范式。
2. 实践载体:建设校园微农场,学生参与种植-收获-义卖全流程,融合生物知识(智育)、团队协作(德育)、农产品包装设计(美育)。
2. 真实场景:承接企业零部件代工订单,学生分组完成生产-质检-交付全流程,体验标准化劳动规范。
1. 长效机制:与社区医院共建健康驿站,学生定期开展义诊、老年护理服务。
女子试用期间与领导发生口角,打算提离职时被领导从身后袭击,“狠狠地来了一巴掌”,警方回应:已立案
据文女士自述,她进入这家企业后,和公司上级的一名行政方面的女领导朱某在线上发生了口角,她原计划8月4日去公司提离职,当日还没等到她提离职,“我们领导也就是我的上司,从后面袭击我,给我狠狠地来了一巴掌。”
8月4日,四川江油公安通报,8月2日晚,江油市一未成年人在校外被殴打的视频在网络传播。经调查,2025年7月22日15时许,刘某甲(女,15岁)因与赖某某(女,14岁)发生矛盾,遂邀约刘某乙(女,13岁)、彭某某(女,14岁)在江油市一楼房无人区域,对赖某某进行辱骂、威胁和殴打。
养殖棚被镇政府强制搬迁后500多只兔子死亡,男子多方反映获补偿5.5万元,遭副镇长举报寻衅滋事被抓
冯女士近日告诉记者,他们家住许昌襄城县山头店镇蔡冯村,“我父母都是农民,父亲年过六旬,为人耿直。2023年,考虑到不便再外出打工,父亲就在村里承包了一块地,在种植的同时,筹措资金搭了一个大棚养殖兔子。”
近日,在杭州秋石高架上。交警、特警、派出所民警同时出手。杭州上城公安接到紧急指令称。在交警部门的精准配合下。
两兄弟逛吃河北承德, 承德美食美景一网打尽!承德不光有避暑山庄,万里长城最美的一段金山岭去啦,承德杏仁露又是多少人儿时的最爱,最后去平泉喝了羊汤!#承德 #瓜子二手车 #承德旅游 #承德美食 #万物皆可种草搜
人民群众的“钱袋子”安全,是民生大事,更是公安机关守护的重中之重。近日,南京秦淮警方经过缜密侦查、跨省联动,成功捣毁一个以封建迷信为幌子、实则利用互联网实施诈骗的特大犯罪团伙,在全国多省市同步收网,抓获犯罪嫌疑人92名,其中88人已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广西河池市纪委监委8月7日消息,为深入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持续深化纠治党员、公职人员酒驾醉驾及其背后“”问题,进一步严明纪律规矩,强化警示教育,现将2025年5月及“端午”假期14起党员、公职人员涉嫌酒驾问题通报如下。1.
这样无助的时刻:人在门外。7月27日中午,合肥的一位宝妈出门扫地,结果儿子一个不小心把门给关上了。幸好她随身带着手机,于是赶紧在网上找了开锁师傅。
按最新消息,央视8月3号报道,这艘舰已经进入最后攻坚阶段,海军那边在忙着优化从滑跃到弹射起飞的切换,争取把时间压缩到极致。
新时代中国职教“草根”先锋“准双高高级技师”职教鲶鱼侯银海二十余年全国行之路,一步一个脚印。先锋服务赋能为公,惠达学子立己达人,达己达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