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宁市优化营商环境2025年重点任务清单》系列解读(一)

  5月14日,我市召开遂宁市2025年优化营商环境新闻发布会(第一场),深入解读日前印发的《遂宁市优化营商环境2025年重点任务清单》(以下简称《重点任务清单》)。大力实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加快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进一步提振发展信心激发市场活力,我市将从哪些方面着手?发布会对此进行了解读。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改革工程”来抓,自2020年以来,我市连续6年出台营商环境改革服务举措累计1900余条,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了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在全省营商环境评价中连续四年获“优秀”等次。发布会上,高敬东就《重点任务清单》作总体解读。

  《重点任务清单》充分学习借鉴广州、深圳、北京等改革前沿城市的创新做法,对照省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围绕政务环境、法治环境、要素环境、创新环境4个方面,聚焦20个分项指标,制定299条改革举措,着力推动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再上新台阶。

  《重点任务清单》明确了指标的具体内容:政务环境方面包括政务服务便利化、惠企政策落实、市场准入及退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质效、招标投标、政府采购等6个分项指标共90条;法治环境方面包括企业权益保护、监管执法、涉企案件办理、企业破产4个分项指标共75条;要素环境方面包括金融服务、用工稳工、税收、用水用气、用电、用地、物流贸易7个分项指标共94条;创新环境方面包括科技创新、知识产权、开放合作3个分项指标共40条。

  温建中介绍,我市将从五个方面入手,进一步优化完善招标投标体制机制,促进招标投标市场规范健康发展。

  在强化招标人主体地位方面,落实招标人组织招标、处理异议、督促履约等主体责任、规范招标代理机构选择和管理、规范招标人代表选派。

  在创新评标专家管理和评标机制方面,落实评标专家全周期管理,健全从遴选到考核监督的全过程全链条管理机制。创新评标机制,全面推广网络远程异地评标。积极开展与重庆市及其他省(区、市)的远程异地评标合作,加快实现评标专家资源跨地区共享。

  在强化行业自律约束方面,加快形成分类统一的招标投标信用评价指标体系,与政府采购领域建立主体信息共享、行政处罚推送、信用联合惩戒的协作机制。建立招标投标领域不良行为集中公示制度。对因串通投标、弄虚作假骗取中标、转包和违法分包等受到行政处罚并禁止一定期限投标的企业及人员公开曝光。

  在提升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管理服务方面,建立全省统一的交易主体信息库、加快数智技术推广应用、持续降低交易成本、支持中小企业参与。

  在加强协同高效监管方面,健全多层次立体化监管机制。加强招标投标与投资决策、质量安全、竣工验收等环节的有机衔接,提升工程建设一体化监管能力。加快推进智慧监管,进一步提升监管效能。

  按照《重点任务清单》,市政务服务管理局牵头“政务服务便利化”“惠企政策落实”工作,具体包括31项三级指标。

  谢川介绍,在优化政务服务渠道方面,将聚焦推进政务服务体系建设。继续完善市县乡村四级综合性政务服务场所建设,全面落实市县政务大厅智能化建设,深化拓展川渝政务合作。

  在提升政务服务效能方面,将持续攻坚“高效办成一件事”,目前20个“高效办成一件事”事项落地,占比64.5%。稳步推进增值化改革,围绕企业全周期、产业全链条,集中提供项目、法治、科创、金融、用工等集成式增值服务。强化数据赋能支撑,实现全程网办事项覆盖率达到95%。

  在加强政务服务监管方面,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通过数据实时回流实现网上中介服务质效评价、预警分析等功能。建立政务服务大厅热门事项窗口“忙、闲”时间公告制度,大力解决高频服务事项排队扎堆问题。完善困难诉求发现解决机制,查找办理事项过程中的难点痛点,完善诉求解决全过程闭环管理模式。

  在推动惠企政策落地见效方面,推进惠企政策管理规范化,出台市级惠企政策资金保障使用有关制度。推进惠企政策匹配智能化,通过平台线上精准推送,变“企业找政策”为“政策找企业”。推进惠企政策落实长效化,推动实现惠企政策“即申即享”类事项3个工作日内、“快申快享”类事项55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

  “2024年,我们全面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推行市场准入效能评估。今年将巩固既有成果,持续优化准入准营流程,在改革创新与精准服务方面持续发力。”谈到“准入准营”指标时,李隆志表示,将提升准入退出质效,持续巩固企业开办、变更、注销、迁移及“个转企”等“一件事”改革成果。服务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及时做好转型升级后的跟踪服务及奖补资金匹配工作。抓好市场准入制度落实,推行市场准入效能评估,全面实现“非禁即入”。

  在“知识产权”方面,市市场监管局将围绕营造开放包容的创新环境,更大力度激发市场活力指标,不断深化知识产权领域改革创新,打通知识产权保护、创造、运用、管理、服务全链条,提升知识产权治理、服务能力和水平。强化知识产权高水平保护,引导保险机构加快开展知识产权执行保险和侵权责任保险等业务。推进知识产权高效率转化,通过优化流程、提升服务质量、加强政策引导等多方面措施,有效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优化知识产权高标准管理服务,引入更多创新技术,大力提升业务办理的整体效率和服务质量。

  根据《重点任务清单》,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牵头负责“工程建设项目审批质效”“用水用气”两项一级指标任务29条。

  我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质效”指标连续三年保持在全省营商环境评价优秀档次。“2025年,我们将从推进数字化运用,提升监管服务质量;优化审批流程,提升工程审批效率;健全监管体系,提升要素保障能力三个方面着力,结合住建领域效率革命‘做减法’相关要求,深入推进房屋建筑和城市基础设施工程建设项目效率革命,积极推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再优化、再创新、再提速,全力打造便捷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曾柯介绍。

  在“用水用气”方面,我市将继续组织市直相关部门和供水、供气企业,不断优化用水用气报装流程,降低用水用气成本,营造配置高效的要素保障环境。“一是提供政策支持,降低用水、用气经营成本;二是加强监管服务,定期公布用水、用气信息;三是提升实施效率,压缩用水、用气报装办理时间,将获得用水、用气报装最快办理时间压缩至1.5至2.5个工作日内,全年改造完成供水供气老化管道300公里。”曾柯表示。

  5月14日,我市召开遂宁市2025年优化营商环境新闻发布会(第一场),深入解读日前印发的《遂宁市优化营商环境2025年重点任务清单》(以下简称《重点任务清单》)。大力实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加快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进一步提振发展信心激发市场活力,我市将从哪些方面着手?发布会对此进行了解读。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改革工程”来抓,自2020年以来,我市连续6年出台营商环境改革服务举措累计1900余条,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了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在全省营商环境评价中连续四年获“优秀”等次。发布会上,高敬东就《重点任务清单》作总体解读。

  《重点任务清单》充分学习借鉴广州、深圳、北京等改革前沿城市的创新做法,对照省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围绕政务环境、法治环境、要素环境、创新环境4个方面,聚焦20个分项指标,制定299条改革举措,着力推动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再上新台阶。

  《重点任务清单》明确了指标的具体内容:政务环境方面包括政务服务便利化、惠企政策落实、市场准入及退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质效、招标投标、政府采购等6个分项指标共90条;法治环境方面包括企业权益保护、监管执法、涉企案件办理、企业破产4个分项指标共75条;要素环境方面包括金融服务、用工稳工、税收、用水用气、用电、用地、物流贸易7个分项指标共94条;创新环境方面包括科技创新、知识产权、开放合作3个分项指标共40条。

  温建中介绍,我市将从五个方面入手,进一步优化完善招标投标体制机制,促进招标投标市场规范健康发展。

  在强化招标人主体地位方面,落实招标人组织招标、处理异议、督促履约等主体责任、规范招标代理机构选择和管理、规范招标人代表选派。

  在创新评标专家管理和评标机制方面,落实评标专家全周期管理,健全从遴选到考核监督的全过程全链条管理机制。创新评标机制,全面推广网络远程异地评标。积极开展与重庆市及其他省(区、市)的远程异地评标合作,加快实现评标专家资源跨地区共享。

  在强化行业自律约束方面,加快形成分类统一的招标投标信用评价指标体系,与政府采购领域建立主体信息共享、行政处罚推送、信用联合惩戒的协作机制。建立招标投标领域不良行为集中公示制度。对因串通投标、弄虚作假骗取中标、转包和违法分包等受到行政处罚并禁止一定期限投标的企业及人员公开曝光。

  在提升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管理服务方面,建立全省统一的交易主体信息库、加快数智技术推广应用、持续降低交易成本、支持中小企业参与。

  在加强协同高效监管方面,健全多层次立体化监管机制。加强招标投标与投资决策、质量安全、竣工验收等环节的有机衔接,提升工程建设一体化监管能力。加快推进智慧监管,进一步提升监管效能。

  按照《重点任务清单》,市政务服务管理局牵头“政务服务便利化”“惠企政策落实”工作,具体包括31项三级指标。

  谢川介绍,在优化政务服务渠道方面,将聚焦推进政务服务体系建设。继续完善市县乡村四级综合性政务服务场所建设,全面落实市县政务大厅智能化建设,深化拓展川渝政务合作。

  在提升政务服务效能方面,将持续攻坚“高效办成一件事”,目前20个“高效办成一件事”事项落地,占比64.5%。稳步推进增值化改革,围绕企业全周期、产业全链条,集中提供项目、法治、科创、金融、用工等集成式增值服务。强化数据赋能支撑,实现全程网办事项覆盖率达到95%。

  在加强政务服务监管方面,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通过数据实时回流实现网上中介服务质效评价、预警分析等功能。建立政务服务大厅热门事项窗口“忙、闲”时间公告制度,大力解决高频服务事项排队扎堆问题。完善困难诉求发现解决机制,查找办理事项过程中的难点痛点,完善诉求解决全过程闭环管理模式。

  在推动惠企政策落地见效方面,推进惠企政策管理规范化,出台市级惠企政策资金保障使用有关制度。推进惠企政策匹配智能化,通过平台线上精准推送,变“企业找政策”为“政策找企业”。推进惠企政策落实长效化,推动实现惠企政策“即申即享”类事项3个工作日内、“快申快享”类事项55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

  “2024年,我们全面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推行市场准入效能评估。今年将巩固既有成果,持续优化准入准营流程,在改革创新与精准服务方面持续发力。”谈到“准入准营”指标时,李隆志表示,将提升准入退出质效,持续巩固企业开办、变更、注销、迁移及“个转企”等“一件事”改革成果。服务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及时做好转型升级后的跟踪服务及奖补资金匹配工作。抓好市场准入制度落实,推行市场准入效能评估,全面实现“非禁即入”。

  在“知识产权”方面,市市场监管局将围绕营造开放包容的创新环境,更大力度激发市场活力指标,不断深化知识产权领域改革创新,打通知识产权保护、创造、运用、管理、服务全链条,提升知识产权治理、服务能力和水平。强化知识产权高水平保护,引导保险机构加快开展知识产权执行保险和侵权责任保险等业务。推进知识产权高效率转化,通过优化流程、提升服务质量、加强政策引导等多方面措施,有效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优化知识产权高标准管理服务,引入更多创新技术,大力提升业务办理的整体效率和服务质量。

  根据《重点任务清单》,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牵头负责“工程建设项目审批质效”“用水用气”两项一级指标任务29条。

  我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质效”指标连续三年保持在全省营商环境评价优秀档次。“2025年,我们将从推进数字化运用,提升监管服务质量;优化审批流程,提升工程审批效率;健全监管体系,提升要素保障能力三个方面着力,结合住建领域效率革命‘做减法’相关要求,深入推进房屋建筑和城市基础设施工程建设项目效率革命,积极推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再优化、再创新、再提速,全力打造便捷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曾柯介绍。

  在“用水用气”方面,我市将继续组织市直相关部门和供水、供气企业,不断优化用水用气报装流程,降低用水用气成本,营造配置高效的要素保障环境。“一是提供政策支持,降低用水、用气经营成本;二是加强监管服务,定期公布用水、用气信息;三是提升实施效率,压缩用水、用气报装办理时间,将获得用水、用气报装最快办理时间压缩至1.5至2.5个工作日内,全年改造完成供水供气老化管道300公里。”曾柯表示。

关键词:SEO解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