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航天行业深度报告:政策技术需求共振商业航天赛道加速
卫星互联网作为商业航天核心赛道,依托低轨卫星(LEO)低时延、低成本优势,通过规模化组网实现全球覆盖,已成各国竞争焦点。据UCS数据,截至2023年5月,美国以5165颗在轨卫星居首(占全球68.32%),SpaceX星链计划全球领先;国内“国网”“千帆”星座加速推进,2025年民营公司可复用火箭有望密集首飞。
政策、技术与资源共振驱动行业爆发。频轨资源“先登先占”规则下,截至2024年底低轨卫星申报量超7万颗(总体容量约6万颗),Ku/Ka频段趋饱和,倒逼企业加速组网发射。商业航天两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科创板拓宽融资渠道,国内商业航天产业第二个十年正式启程。民用场景中,卫星互联网在偏远地区覆盖、应急通信领域可与地面通信互补,军事应用价值也在实战中得到体现。
商业航天产业链覆盖环节众多,含上游卫星制造、中游火箭制造与卫星发射服务及地面终端、下游卫星应用服务。卫星制造包含有效载荷与卫星平台制造,卫星应用服务涵盖通信、导航、遥感三大领域。从在轨卫星数量看,通信卫星占比突出,截至2024年达74.9%。2024年全球航天经济规模增长4%至4150亿美元,商业卫星产业规模2930亿美元(占71%),其中地面设备与卫星服务贡献主要产值。
SpaceX在卫星互联网发展中表现突出,截至2025年7月,星链总带宽容量近450Tbps,在全球约140个国家和地区运营,用户超600万。其通过可复用火箭、一箭多星、规模化卫星生产等方式,实现卫星制造、火箭发射多环节降本增效。“猎鹰”9号火箭Block5版一子级2024年平均复用次数达7.33次,边际发射成本显著降低;星链采用堆叠式卫星发射,充分利用火箭运力,且以流水线、模块化方式生产卫星,华盛顿州雷德蒙德基地日产能达6颗,年产量超1400颗;同时,“三平”模式缩短发射工位占位时间,实现高效周转。
全球商业航天产业提速,2020年代以来航天发射活动频次大幅增加,2024年全球商业航天发射任务175次(占比66%),SpaceX发射数量全球首位。我国航天产业呈“国家队+民企”双轨模式,2024年发射次数居全球第二,民营公司占国内发射量20%,且2025年将有多款民营可复用火箭迎来首飞,推动商业航天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