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白天,“文化超市”提供美育课堂、文化大讲堂、艺术展览等公益服务;晚上,“文化夜市”用惠民演出、非遗集市等打通“全时段、全场景、全年龄”文化服务。服务宣传周期间,陕西省文化馆创新文化供给,不但聚人气、聚课程、聚文艺,而且聚焦需求、聚焦变化,以“文化+经济”的聚合之力,深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改革。
“当年李娜一度手握13个国内外知名品牌代言,而郑钦文在奥运夺冠之前已有10个代言品牌。”纪宁认为,网球目前在中国的热度已今非昔比,李娜时代已奠定的中国网球经济的热度,在郑钦文夺冠后会被逐渐引爆。纪宁还表示,网球作为全球顶级的职业体育和商业体育项目,正逐步释放巨大的产业经济空间。
开幕式活动当天,位于国家奥体中心训练馆的国奥虚拟运动中心正式面向公众亮相,“国家奥体杯”全国数字骑行大赛和全国数字赛艇大赛启动仪式暨揭幕战尤为瞩目。除了训练馆外,国家奥体中心各场馆都在本次系列活动中精准发力,构建“一馆(场)一品”运营矩阵:英东游泳馆聚焦水上运动;体育场聚焦新兴潮流运动;体育馆举办“阳光下一代”北京武博赛;综合训练馆精耕细作“艺体化”品牌和青少年“体育+艺术”模式。
随着参与网球运动的人逐渐增多,中国网球的基础设施也在不断完善。纪宁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我们在做一个项目,在北京朝阳区规划一个‘大满贯网球文化公园’,将汇集所有大满贯要素。人们既能在此观看全球顶级赛事,也能在场地上训练和比赛。”纪宁说,这仅是一个案例,但从中可以窥见中国网球运动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也越来越专业化。作为体育产业的参与者与观察者,纪宁表示,不仅北京,全国各地网球运动设施也发展得越来越好。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与体育宣传发展战略研究中心高端智库骨干专家、广州体育学院教授曾文莉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体育具有较强的杠杆效应,以体育赛事表演为杠杆,能撬动城市基建、旅游、文化等,激活体育消费热情,推动体育产业能级提升,而这个杠杆的原动力主要是运动员尤其是明星运动员。
江苏省体育局介绍,2025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自5月10日开赛以来,已举办三轮赛事,观众总数超过18万人,热度持续攀升。各主场城市正深挖当地文旅资源和文化特色,优化赛事组织的同时,同步赛事节点推出各类促消费活动。
北京6月9日电(记者 夏宾)从“人工智能+”行动到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人工智能具备典型的通用技术特征,正深刻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全方位培育新质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