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希克·巴苏教授光华开讲:经济理论与政策制定的跨界洞察
2024年12月17日,国际知名经济学家考希克·巴苏(Kaushik Basu)教授莅临光华管理学院, 呈献了一场题为“跨界视角:从经济理论到政策制定”的精彩演讲。
巴苏教授现为康奈尔大学经济学教授,曾任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及印度 *** 首席经济顾问。巴苏教授专注于学术研究近三十年,在发展经济学、产业组织、博弈论等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他结合个人从学术研究到政策制定的跨界经历,通过生动的案例诠释了经济学理论在政策实践中的巧妙应用,并从比较视角出发分享了他在学术界和政界获得的深刻洞察。
本次活动是光华“与大师对线年“顶尖学者学术讲堂”的首场活动,吸引了三百多名北大师生及校外人士到场参加。讲座由光华管理学院应用经济学讲席教授、北京大学企业大数据研究中心主任张晓波教授主持。
在讲座伊始,巴苏教授简要回顾了他从经济学学术研究步入政策制定领域的跨界历程。在获得博士学位后,他怀抱着对经济学的无限热忱,投入到学术研究之中,近三十年来积累了深厚的学术造诣。2009年,他迎来了职业生涯的转折点,应时任印度总理辛格之邀,开始担任印度 *** 的首席经济顾问,成为首位没有 *** 工作背景的经济顾问。巴苏教授坦言,他研究经济学的初衷是为了研究经济学本身,出于个人对探索复杂经济问题的不懈追求。然而,作为首席经济顾问,他肩负着为社会公众利益服务的使命,所制定的每一项政策都可能对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在印度 *** 任职期间,巴苏教授灵活地运用了自己在经济学领域的知识,为政策制定带来了积极影响,他列举了两个实际的案例。在他上任初期,印度面临着高通货膨胀的问题,尤其是食品价格的显著上涨。印度 *** 一直实行从市场收购粮食并在必要时投放市场以平抑粮价的政策,但 *** 习惯将大量粮食集中拍卖给少数大型贸易商进行市场投放。巴苏教授基于其产业组织理论研究经验,意识到这种粮食投放方式存在问题。按照经济学古诺模型(Cournot Model),这种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会促使贸易商抬高价格以谋取更高利润。为此,他建议 *** 将储备粮食分配给更多小型贸易商,而不是集中于少数大型贸易商,通过增加市场竞争来抑制价格。 *** 采纳了这一建议并调整了粮食投放政策,最终实现了一定程度的粮价控制。
另一个案例展示了经济理论如何指导了印度 *** 3G 频谱竞标机制设计。传统上,印度3G频谱拍卖仅由 *** 官员和专家估值定价,这种方式缺乏市场机制参与,难以保证估值的准确性。巴苏教授推动引入经济学的拍卖理论,特别是维克里拍卖(Vickrey Auction)机制。在这种机制下,投标人提交自己愿意支付的价格,更高出价者获得频谱,但实际只需支付第二高的出价。这种设计能有效激励投标人真实反映其更高支付意愿,显著提升拍卖效率。在采用这一创新性的拍卖机制后,3G频谱的最终拍卖价格从预估的70亿美元攀升至150亿美元。这一成功案例不仅展示了经济理论在重大政策决策中的价值,也为印度通信行业带来了积极影响。
在印度 *** 的任期结束之际,巴苏教授接到了世界银行抛出的橄榄枝,出任高级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他也是继林毅夫之后第二位荣膺此职的发展中国家学者。从印度 *** 走向国际多边开发银行,巴苏教授凭借扎实的经济学素养和发展中国家的之一手经验,再次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与 *** 直接制定和执行政策的角色不同,世界银行主要为需要资金援助的国家提供贷款支持,其工作触及全球上百个发展中国家,影响力广泛。这份经历尤其让他关注到发展较为落后的经济体,这些国家往往缺乏专业知识和相应的政策制定能力。
他首先通过萨摩亚项目展示了世界银行政策制定的具体过程。面对海啸频发的太平洋岛国萨摩亚,巴苏教授与世界银行团队深入实地调研,推动实施了两项关键措施:建立早期预警系统,以便在海啸来临前及时向民众发出警报;修建山坡逃生通道,使居民能迅速撤离至高地安全区。这些看似简单的措施,却有效保障了当地居民的生命安全。巴苏教授强调,政策制定必须因地制宜寻找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并应让当地 *** 和社区参与决策过程,避免居高临下地推行政策。
巴苏教授进一步指出,经济是内嵌于政治、社会等更大系统中的一部分。政策制定者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必须充分考虑文化、信任等因素和经济之间的相互影响。基于这一理念,他在世界银行任职期间推动《世界发展报告》纳入心理学和政治学视角。此外,巴苏教授推动世界银行设立了“共享繁荣”目标,关注各国经济发展中底层40%人口的生活质量,而不仅仅追求整体GDP增长。通过关注中低收入的发展状况,建立健全相关数据,可以更全面地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繁荣程度,从而避免经济增长成果被少数人独享。“共享繁荣”目标为世界银行的减贫目标提供了有力补充。
巴苏教授通过自身在学术界和政策制定领域的丰富经历,揭示了经济政策制定与学术研究目标之间的显著差异。学术研究者往往致力于探索新思想和创新模式,追求理论的内在价值和逻辑严密性,这一过程类似于艺术创作,是一种对知识极致追求的自我实现。相比之下,政策制定者则必须设定明确的目标,综合考量各方博弈,确保政策的实施能够带来实际的社会效益。
作为学术界出身的“外来客”,巴苏教授坦言,政策制定交织着复杂性的因素,经济理论的应用有时也会直面现实的冲击和挑战。在印度 *** 任职时,他运用博弈论提出了一个创新的反腐建议:修改反腐败法律,让行贿者在一定情况下免于处罚,同时加重对受贿者的惩罚。他认为,在现行法律下,由于行贿和受贿双方都会受到惩罚,这反而促使他们相互包庇、共同隐瞒。如果免除行贿者的处罚,他们将更有动力揭发受贿行为,从而打破这种合谋关系。这一有悖传统的观点在印度政坛引起波澜。该提议最终未获采纳,但它引发了人们对反腐败政策创新设计的讨论和思考。
巴苏教授还分享了他在世界银行参与“营商环境”指标评估工作的经历,展示了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复杂性和挑战性。“营商环境”指标评估旨在对世界各国小企业开展业务难易程度进行综合评价,涵盖了企业从设立、运营到破产清算的多个环节。通过量化评估,该指标为各国提供了一个营商环境比较的参考框架。然而,每每“营商环境”指数一公布,很多国家都会提出质疑,认为评估指标难以准确反映其真实的营商环境,并要求调整评估 *** 。在巴苏教授的领导下,世界银行不断调整优化评估体系。他认为,尽管存在争议,这仍是一个有价值的参考指标。这也充分展示了政策制定中的多重挑战,包括利益群体博弈、观念冲突和数据局限等,同时也说明了政策制定者需要不断权衡取舍,灵活调整策略。
巴苏教授的演讲展现了经济理论研究与政策制定相互交织的深刻关系。通过他的个人经历和实践案例,在场学生认识到经济政策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更要充分考虑现实世界的复杂性与多样性。历经印度 *** 和世界银行长达七年的政策实践后,巴苏教授带着丰富的实践感悟重返学术界。他不仅继续在经济学领域进行深入探索,更通过撰写书籍分享其独到的跨界见解,为经济学的学术研究和政策制定带来了深刻启发。
在演讲环节结束后,考希克·巴苏教授与现场师生进行了深入且富有启发性的互动交流。观众们踊跃提问,问题覆盖了绿色金融、经济理论的假设基础、能源定价机制以及全球化对供应链的影响等多个领域,巴苏教授一一对这些问题给予了细致且深刻的回答。在讨论绿色金融和气候目标时,巴苏教授认为需要公私部门的合作,并强调了在气候领域设计有效合作机制的重要性。面对全球经济冲击的议题,他指出了全球化背景下,专业分工所带来的全球供应链的脆弱性,并提出了各国需携手合作,达成共识以预防潜在的冲击。
巴苏教授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激励年轻学子,既要有打破常规思维的勇气,也要具备稳固立足现实的能力。整个交流环节气氛热烈,巴苏教授深邃的见解和广博的知识给在场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大家收获颇丰。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与大师对话”系列活动秉承学院一贯致力于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领导力的卓越人才的教育理念,旨在通过邀请全球学界、商界、政界杰出人士担任主讲嘉宾,分享前沿新知、行业洞见、生命感悟,为学生们搭建一个与大师们面对面交流的互动平台,帮助学生拓宽国际视野、提升全球理解力。往期演讲嘉宾包括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威尔逊(Robert Wilson)、詹姆斯·赫克曼(James Heckman),前欧盟委员会主席、意大利总理罗马诺·普罗迪(Romano Prodi),星巴克创始人霍华德·舒尔茨(Howard Schultz),以及施耐德电气集团董事长赵国华(Jean-Pascal Tricoire)等。
为加快推进“双一流”优势学科建设及学科高质量发展,落实2030年整体达到世界顶级商学院研究水准并兼具中国特色的建设目标,光华管理学院以40周年院庆为契机,推出“顶尖学者学术讲堂”系列活动,邀请全球顶尖学者和权威专家来院举办讲座和交流活动,旨在深度探索经济学和管理学领域的重要科学问题和前沿问题,鼓励跨学科创新,拓展研究范式边界,启迪新的思想理念,加强国际前沿学术交流,提升学术研究的国际影响力。
华东理工MPAcc职业成长营(非全日制) 10月专场活动时间:2025年10月19日(线下)
华东理工MPAcc职业成长营(非全日制) 10月专场活动时间:2025年10月19日(线下)
欢迎走进清华园!清华大学会计硕士2026级招生体验日精彩上线北大国发院EMBA体验日 智能体互联网:新价值、新模式与新格局
重磅活动上新 一堂刷新管理思维的财务课!交大安泰MBA授课师资刘涛教授全真试听课堂,解读价值视角下企业的财务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