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拒绝H20芯片直接停产——“式”芯片“能用就行”的逻辑行不通了!
2025年7月,英伟达在获得美国 *** 出口豁免后,宣布专为中国市场推出“降规”芯片H20,试图在遵守出口管制的同时抢占AI算力市场。
作为英伟达为绕过美国对华高端芯片出口限制设计的“版”,其性能仅为旗舰产品H100的15%-30%,但内存带宽和容量被保留以满足推理场景需求。
2025年4月,特朗普 *** 突然以“国家安全”为由禁止H20出口,导致英伟达库存积压达55亿美元,市值一度蒸发1600亿美元 。
7月底,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就H20可能存在的“安全后门”风险约谈英伟达,要求其提交底层代码和硬件设计文档以自证清白 。
与此同时,央视等权威媒体揭露H20存在远程控制、区域锁死等潜在风险,直接动摇了金融、能源等关键行业的采购信心。
在相同负载下,其耗电量比华为昇腾910B高出30%以上,直接挑战中国数据中心绿色低碳发展目标。
发改委《数据中心绿色低碳发展专项行动计划》明确将能效比纳入采购标准,而H20的高能耗特性使其在 *** 采购中毫无竞争力。
阿里云在财报中透露,H20的实际算力表现“无法满足大模型迭代需求”,被迫加速向国产芯片过渡 。
网信办约谈时指出,H20固件中存在隐蔽通信模块,可在设备启动时自动连接新加坡数据中心,泄露位置、运行状态等敏感信息。
这与《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中“供应链可控”的要求严重冲突,国家电网、中国建设银行等单位已将H20列入“不推荐设备”清单。
某互联网企业技术负责人坦言:“H20的性能短板在实际应用中被放大,而昇腾910B在适配国内AI框架时展现出更高灵活性。”
国家电网、中国建设银行等关键基础设施单位在内部采购指南中明确排除H20,转而采用华为昇腾、寒武纪思元等国产方案。
深度求索发布DeepSeek-V3.1时,官方声明“模型已针对下一代国产芯片深度优化”,被业内视为公开弃用CUDA生态的信号。
这种转向不仅源于性能考量,更因国产芯片在政务云、能源等领域已形成“从芯片到整机”的全链条自主可控能力。
8月11日,特朗普 *** 放风拟放行基于Blackwell架构的B30A芯片,作为H20的替代。
这款新芯片虽性能较H20提升,但仍需按美国管制要求削减30%-50%算力,并可能延续“政治抽成”模式。
外交部发言人毛宁8月23日强调:“任何对华出口高科技产品都应尊重中国市场规则与安全关切,而不是附加政治条件。”
工信部在例行发布会上进一步指出,中国“欢迎合规、先进、安全的产品进入市场,但绝不接受降规、监控或转嫁政治成本的做法”。
这种态度转变的背后,是国产芯片竞争力的实质性提升——2025年上半年,国产AI加速卡出货量同比增长320%,市占率首次突破40%,华为昇腾910C等产品在特定场景已超越H20性能。
华为昇腾910B在推理场景下性能超越英伟达T4,寒武纪思元590通过动态编译技术打破海外生态垄断。
互联网大厂的采购数据更具说服力:阿里云2025年国产芯片采购占比已达65%,较2024年提升40个百分点。
2025年,中国牵头在ISO/IEC立项《AI芯片能效比测评 *** 》,试图将“算力/瓦”写入国际标准。
这一举措直击H20的软肋——其能效比仅为国产芯片的1/6.8,若标准落地,美国“降规”模式将彻底失去市场空间。
华为昇腾CANN架构通过指令翻译技术兼容80%的CUDA API,寒武纪思元590支持动态编译技术,直接打破英伟达的生态垄断。
这种“去CUDA”路线不仅降低供应链风险,更催生了从芯片到服务器的完整产业链,某国产服务器厂商负责人表示:“我们的整机方案已实现从设计到交付的全流程自主可控。”
当中国用安全审查、绿色标准和市场投票同时说“不”时,中美芯片博弈的天平已悄然向买方市场倾斜。
正如国际问题专家金灿荣所言:“美国试图通过‘合规’抢占市场,但中国用自主创新证明,真正的竞争力来自技术 *** 与产业安全的深度融合。”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H20的退场只是开始,而中国正在书写的,是一个属于“好用且可信”的新纪元。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