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微软争夺AGI控制权!重组谈判激烈年底谈不成软银700亿或撤
【新智元导读】OpenAI的重组悬而未决,核心在控制权与确定性:多云是否松口、微软能否获取训练细节、以及最关键的AGI条款的去留。这三件事,决定了微软最终30%–35%的持股价值,也决定了软银100亿美元的到账节奏与估值锚点。
OpenAI目前采用「有限盈利公司」(capped-profit)结构,母公司是非营利组织(OpenAI Inc.),旗下有一个营利实体(OpenAI Global LLC),投资人只能获得有限的回报倍数。
无法IPO:现有结构不支持直接上市,这让OpenAI在与谷歌和Anthropic等巨头竞争时,在资本市场上显得被动。
简言之,OpenAI需要为微软等股东负责,希望通过重组,让外部投资者能够真正持有公司股权,并为未来IPO打通道路。
OpenAI正在寻求数十亿美元的新融资(软银承诺约 100 亿美元),但投资协议通常与公司架构挂钩。
如果重组未完成,软银可能有权撤回资金承诺,100亿美元化为泡影,给OpenAI的资金压力激增。
微软投资了超过130亿美元,换取与OpenAI的技术独家合作与优先使用权,其中包括将模型托管到微软Azure云服务器上。
随着2030和实现AGI这两个节点都越来越近,「皆大欢喜」式的合同中隐藏的利益分配矛盾逐渐凸显。
对OpenAI而言,这限制了API的扩张弹性和 *** /合规适配能力,他们想引入Google Cloud/AWS。
极窄豁免,即允许OpenAI服务那些不在Azure上的 *** 客户,容忍错位竞争,从而避免动摇Azure的基本盘。
微软迫切地希望OpenAI能开放核心知识产权给微软,即ChatGPT的这些更先进的模型究竟是如何训练出来的。
OpenAI自然要极力保护「训练配方」与「数据资产」的商业机密,避免合作伙伴形成可替代性路径,从而降低OpenAI的技术议价能力。
现有合同中规定,OpenAI一旦实现被定义为「在大多数具有经济价值的工作上优于人类的高度自治系统」(即AGI),OpenAI有权切断微软对其IP的访问。
对于OpenAI来说,这是他们最后的王牌,是最后的控制权保险与溢价来源,也是对未来「极端能力」阶段的治理兜底。
目前有关推测,更大可能的妥协路径是,把「AGI一刀切断」改造成「重大能力跃迁事件(TCE)」触发的分级机制:
但若能换来在IP/透明度上的更强权利,也可增强微软在「模型-安全-产品」三位一体上的结构性护城河。
对OpenAI及其投资人而言,二级5000亿对主融资形成立体牵引,但也要求在控制权与可持续经营上拿出「更可叙述的条款」,帮助把估值与投资合理性对齐。
对企业与开发者(API使用方)而言,若多云落地,地域与 *** 合规更灵活, *** 路径选择更多,潜在成本竞争加剧。
Azure仍可能是更佳整合体验,但特定行业( *** 、金融、医疗)将更看重可部署位置与合规证据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