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上班就下班?有种AI办公神器可能不想让别人知道

  另一种喜欢看热闹,觉得 AI 就是玩玩,等他们反应过来,同事已经用 AI 把自己的岗位“重构”了一遍。

  它不像 ChatGPT 那种“通用问答”,而是非常直白地针对任务规划 + 数据分析 + 文档创作这些办公场景做了深度打磨。

  大厂产品出身,经常自己爬数、写SQL、把DA的活说干就干了,我对自己的数据分析能力还有点信心。

  这让我想到 Claude 在国外的用户故事:有人用 Claude 来辅助做财报分析,Claude 会标注出财务风险点,还能推演可能的市场走势。

  尤其设计复杂链路、多任务协作、具体工作拆解,即便我用大模型产品辅助,也没法直接生成满意效果。

  一旦任务需要并行、交叉处理/互相关联,任务需要按照什么步骤进行,就需要人有意识地主动使用外部工具进行规划、记录执行情况。

  所以我就只能在多个AI产品、不同对话中,反复切换、寻找上下文,需要自己记住很多东西,对管理能力以及对大模型的上下文与综合理解都有要求。

  但在小浣熊里,我只输入一句话:「请为一个AI Coding应用的海外市场扩张设计一份 DAU 增长方案」。

  关键是,它不是“一口气给答案”,而是让我可以在每个步骤里调整,比如我加了一条「重点考虑东南亚市场」,它立刻修改了整个计划。

  通过任务规划的方式,从小浣熊收到工作任务的之一时间开始,它就能帮助我明确任务目标、任务背景等关键信息。

  并在任务执行的过程中,辅以当下最新的大模型能力与各类工具调用,需要什么样的模型、Agent、工作流可以调用。

  完成工作任务效率真的大大提高,比如做一份椰子水的投资分析,任务拆解的细致程度,足以完成交付!

  点击输入框下方的小浣熊头像图表,通过个性化设置,还可以选择合适的提示词模版,或者自定义个性化方案。

  数据图表(趋势图、对比图)、段落小结(每个部分后有要点总结);引用来源(自动标注数据出处)。

  这和 Notion AI 更大的不同在于:它不是帮我“写点文字”,是帮我生成了一份能直接发出去的成品。

  我后来甚至用它来写过一份「AI孵化器Demo Day策划方案」,加上它生成的可视化流程图,直接变成了对外 PPT。

  办公小浣熊显然也在走这条路:它不试图成为“万能大模型”,聚焦在办公场景,把数据分析、任务规划、知识管理一口气打通,形成闭环。

  AI 工具的真正意义,不是帮你少写一封邮件,也不是省下几个小时的报表,可能是改变团队的协作逻辑和个人的生产工作流。

  我常常跟朋友开玩笑:AI 工具不是帮你偷懒,而是帮你“偷时间”。时间偷得多了,你就能用省下来的精力去做别人还没来得及做的事。

  未来几年,AI 工具的竞争一定会越来越激烈,但能跑出来的一定有共性:真实场景价值 + 技术深度 + 足够开放。

关键词:办公小工具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