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企业商业模式分析

  机器人是靠自身动力和控制能力来实现各种功能的一种机器,在工业、医学、农业、建筑业甚至军事等领域中均有重要用途。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RF)将机器人分成两大类,即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

  作为世界之一制造业大国,中国正向制造强国的目标进发。“中国制造2025”等政策利好促使机器人产业迎来巨大的发展空间,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涨加速“机器换人”进程。作为新兴的高科技行业,机器人产业的发展不仅可以为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注入新的动力,同时也是我国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步骤之一。

  《2024世界机器人报告》指出,中国继续保持全球更大工业机器人市场地位。2023年,中国新安装工业机器人数量达27.63万台,占全球新安装量的51%。同时,中国工业机器人总保有量近180万台,位居全球之一。在服务和医疗机器人方面,中国拥有107家相关企业,排名第二,仅次于美国。国际数据公司的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商用服务机器人市场整体规模约13.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7.6%。从出货量来看,2023年中国商用服务机器人市场总出货量约5.3万台,餐饮配送、酒店配送、商用清洁机器人是市场出货量前三产品,显示出行业用户、社会公众对这些服务机器人的接纳认可。

  2021年12月21日,工信部等15部委发布《“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我国成为全球机器人技术创新策源地、高端制造集聚地和集成应用新高地。到2035年,我国机器人产业综合实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023年10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培育2-3家有全球影响力的生态型企业和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打造2-3个产业发展集聚区,孕育开拓一批新业务、新模式、新业态;到2027年,人形机器人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形成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生态,综合实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2024年1月5日,应急管理部及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应急机器人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研发一批先进应急机器人,大幅提升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和智能化水平;建设一批重点场景应急机器人实战测试和示范应用基地,逐步完善发展生态体系;应急机器人配备力度持续增强,装备体系基本构建,实战应用及支撑水平全面提升。

  全球工业机器人主要企业有ABB、库卡、安川电机和发那科“四大家族”,中国工业机器人发展较好的企业则包括埃斯顿、新松机器人、埃夫特以及新时达等企业。国外服务机器人企业则有iRobot、直觉外科、美敦力等;中国企业则有科沃斯、天智航和亿嘉和等。机器人关键零部件主要涉及减速器、伺服电机等,全球典型企业包括纳博特斯克、博世力士乐和哈默纳科等,中国企业则有绿的谐波、汇川技术、拓邦股份以及雷赛智能等。这些企业在相关领域业绩突出,商业模式较为清晰,对相关企业有较大的借鉴意义。

  中投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29年中国机器人企业商业模式深度调研报告》共六章。分别介绍了全球和中国的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以及机器人关键零部件龙头企业的商业模式和战略动向等情况。您或贵单位若想对当下机器人典型企业有深入的了解、或者想投资机器人行业,本报告将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参考工具。

关键词:商业实战报告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