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协同育人 迈向价值共创

  媒体融合过程中,传媒行业对复合型人才的能力需求呈现多元化趋势。本文以宁波广电集团与地方高校的协同育人实践为案例,系统分析其在制度设计、资源整合及能力重构等方面的创新机制,不仅为传媒教育转型提供理论参考,也为协同育人实践拓展了思路。

  当前,媒介融合纵深发展正在深刻重构传媒行业的生态格局,技术创新与内容生产的边界被不断打破。在这一转型过程中,以宁波广电集团为代表的媒体机构积极探索AIGC创作平台应用,推动新闻生产模式从“单一输出”向“多元交互”转型。行业变革对传媒人才能力结构提出了全新要求,传统以播音主持技能为核心的人才培养体系面临范式重构的紧迫性,融媒时代的人才培养需要建立更加开放的协同育人机制。

  政策层面为产教融合实践提供了有力支撑。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相继推出促进校企协同的政策文件,着力构建良性互动的产教融合生态。作为全国首批试点城市,宁波市在深化产教融合方面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重点推进产教融合型行业和企业建设,并着力培育示范性项目。这些政策导向为传媒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创造了有利环境,也为相关实践研究奠定了制度基础。

  本研究基于上述背景,以宁波地区产教融合实践为研究对象,重点考察融媒体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育转型的路径与机制。通过系统分析“政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的创新实践,旨在为构建适应媒体深度融合发展趋势的人才培养体系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借鉴。

  现有传媒人才培养研究多聚焦高校主导模式,对企业主导型培养机制的研究相对不足。宁波广电集团“三双模式”(双主体、双导师、双课堂)以企业需求驱动课程设计与实践教学,形成独特的产教融合路径。此类创新模式尚未得到学界充分关注与理论化总结,本研究旨在拓展该领域研究视野,有助于拓展传媒人才培养理论体系的研究维度。

  在实践层面,本研究通过剖析典型案例,总结出具有推广价值的应用型传媒人才培养模式。在短视频电商项目中,学生依托校企合作平台参与从内容创作到直播运营的全流程实践,有效提升了数字营销与数据分析能力;AI主播实训课程则帮助学生掌握人机协同等前沿技能。研究成果可为校企合作提供可操作的流程、机制与评估标准,推动传媒教育与行业需求精准对接,助力高素质应用型传媒人才的培育。

  共建机制创新。在融媒时代产教融合深入推进的背景下,宁波广电集团积极探索,以“三双模式”为核心,创新共建机制,促进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紧密衔接。

  双主体协同:深度融合的共建模式。宁波广电集团与浙江万里学院共建新闻学院,协同参与学院发展规划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等重要工作。这一协同模式成效显著,双方联合开发了《新闻发布理论与实务》等省级一流课程。课程开发期间,高校负责理论框架构建与学术支撑,宁波广电集团依据行业实践经验提出课程内容优化建议,使课程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实用性,为学生搭建起从校园到职场的桥梁。

  双导师配置:理论与实践的双轨引导。宁波广电集团主播定期驻校授课,凭借自身丰富的行业经验,为学生提供一线实践指导。行业主播针对AI数字人主播与真人主播协同播报的技巧、如何运用AI技术优化新闻播报效果等内容,进行现场示范与案例讲解,帮助学生掌握行业前沿技能,弥补传统教学中实践指导不足的短板,让学生接触到真实的行业需求与操作规范。

  双课堂互通:学用一体的教学实践。依托宁波广电集团移动电视频道与浙江万里学院共建的电商合作班,企业导师定期入校开展系列课程教学,将短视频电商实战项目嵌入教学体系,构建起“学用一体”的育人模式。例如,在选品策略教学中,导师结合宁波本地特色产品,分析市场趋势与用户偏好,引导学生完成从市场调研、竞品分析到商品定位的全流程训练。课程实施“理论授课——模拟训练——实战运营”三段式教学,学生在企业导师与校内教师的双轨指导下,直接参与电商账号的日常运营,实现知识学习与商业实践的深度融合。

  宁波广电集团的“三双模式”共建机制创新,打破了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壁垒,整合双方优势资源,通过制度设计突破传统校企合作的瓶颈,达成了教育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

  实践平台搭建。宁波广电集团以硬件升级为基石、软件配套为纽带、共赢合作为驱动,构建起三位一体的产教融合实践教学平台体系,为应用型传媒人才培养提供全链条支撑。

  2025年7月7日,浙江传媒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学院的学子走进宁波(前洋)直播中心(宁波广电集团),展开短学期专业实践活动。

  硬件设施升级:打造现代化传媒实训基地。宁波广电集团依托新落成的现代化广电大楼,建成1200平方米大型演播室、XR虚拟演播室等演播实训基地。基地配备融媒体新闻指挥系统、全媒体演播空间、AIGC融合媒体创作中心及全景声录音棚等专业化技术设施,支持多平台实时直播与内容生产。高校学院师生定期入驻基地开展实践教学,在虚拟节目 *** 、超高清影像处理等课程中,借助专业设备完成节目策划、拍摄及后期 *** 全流程实训,有效提升学生对前沿传媒技术的实操能力。

  软件资源整合:构建常态化校企协同机制。宁波广电集团与合作高校构建常态化交流体系,通过定期互访、联合教研等方式促进教学资源与行业需求精准衔接。2024年7月,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与宁波广电集团开展走访研讨,双方就AIGC技术应用、全媒体内容生产等议题展开深度交流;2024年11月,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与宁波市职教中心学校数字媒体专业师生赴宁波广电集团开展实地调研;2025年3月,宁波广电集团与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召开专题会议,针对新媒体运营、短视频创作等领域优化课程体系。

  合作模式创新:共建特色化产业育人平台。宁波广电集团联合多所院校打造特色产业学院。与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共建宁波直播产业学院,开设直播运营、电商营销等专业课程;与宁波工程学院阳明人文学院共建企业流动站,企业导师定期入校开展行业前沿讲座,高校教师赴集团参与项目实践,实现理论教学与行业动态的双向赋能。

  通过硬件设施升级夯实实践基础、软件交流深化教学改革、特色合作推动成果转化,宁波广电集团与高校构建起“基础实训—专业实践—产业应用”三级递进的实践教学体系,为融媒体时代人才培养提供可复制的实践样本。

  教学内容革新。在融媒体时代浪潮下,宁波广电集团与高校通过深度产教融合,从课程体系、教学模式、能力模型三个维度对传统传媒教学进行系统性革新,精准对接传媒行业数字化转型对人才培养的新需求。

  课程体系重构:打造产教融合课程架构。宁波广电集团与浙江万里学院深度合作,联合开发《新闻发布理论与实务》《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评论》等专业课程,依托宁波广电集团在AI主播领域的实践经验,教学内容覆盖虚拟形象驱动、智能播报系统操作等核心模块。在师资建设方面建立双向挂职机制,每年各选派1—2名人员互派实践。同时,集团资深记者编辑定期入校承担课程教学、专题讲座及毕业论文指导工作,教学覆盖《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评论》等必修课程及《专业前沿》选修课程,年惠及学生超1000人次。

  教学模式创新:塑造行业导向培养范式。随着媒介融合深入,新媒体作品创作成为教学核心。2024年5月,宁波广电集团电视传媒民生中心执行制片人赴高校开展“新媒体作品的出圈之道”讲座,以宁波广电集团高流量短视频案例为依托,剖析“正能量、大流量、高质量”的内容生产逻辑,以其编导的@主持人——阿韦账号千万播放量作品为范例,揭秘短视频“爆款密码”,强调情感共鸣与细节挖掘的重要意义。这种常态化、序列化的教学实践模式通过将行业一线经验转化为教学资源,既深化了学生对媒介融合实践的认知,也推动了课堂教学与行业发展的同频共振,切实增强了应用型传媒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能力框架升级:构建融媒“六维”能力体系。顺应行业变革,传统“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的“四力”要求升级为包含“技术应用力”和“平台运营力”的融媒体“六维能力”框架,重点强化人机协作能力培养。在宁波广电集团技术支持下,宁波财经学院象山影视学院开展《全媒体播音主持》创新实训课,引入AI数字分身主播参与教学。AI数字分身主播播报关税评论,引发学生对“AI与真人主播关系”的热议。业界导师强调人类共情与深度思考的不可替代性,学生则通过“一次采集、多元分发”实训,完成同一内容的多平台差异化创作。任课教师指出,该模式有助于学生适应全媒体需求,提升综合实践能力。此次教学创新不仅展现AI在播音领域的应用潜力,也为培养兼具专业素养与科技思维的复合型传媒人才提供新思路。

  评价体系重构。在融媒时代产教融合进程中,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是衡量人才培养质量、检验教学成果的关键标准,也是推动教学不断优化的重要驱动力。宁波广电集团联合高校,从行业指标引入、学分置换机制以及师资认证标准等方面,对评价体系进行全面重构。

  双标融合:行业指标与学分置换协同机制。将行业收视率、点击量等量化标准深度融入课程考核,同步实施优秀实践成果学分置换机制。宁波广电集团与合作高校以“行业需求”和“教学目标”为双基准,既通过播放量、互动率等数据量化评估学生作品传播效能,又允许在集团平台获得高流量或商业价值的短视频、新闻报道等成果抵免选修学分,实现行业标准与教学评价的双向贯通,强化校企人才培养的紧密衔接。2025年,在与宁波工程学院人文与艺术学院召开的新闻与传播硕士培养方案专家论证会上,宁波广电集团代表提出将实践学分提升至6—8学分,推行“企业命题、师生共创”项目制学习,并增设视频创意、艺术审美等技能课程模块。在产教融合课程实践中,将传播效果数据纳入学生实践成果评价,可有效衔接教学与行业需求。该机制促使学生明确行业对内容传播效果的核心要求,驱动其优化创作策略、提升专业技能,产出更具传播力的作品。

  双轨认证:“双师型”教师考核评价体系。建立“教学能力+行业实践”双维度考核指标,对校企互聘教师实施综合认证。一方面,从课堂教学质量、学术成果等方面评估教师理论教学水平;另一方面,将教师在宁波广电集团参与项目的收视率贡献、技术创新成果、行业影响力等纳入考核范围。通过双向标准并行的认证机制,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确保教学内容与行业实践同步,以此激励教师持续提升自身素养,既能够传授扎实的理论知识,又能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实践指导,培养出更契合融媒时代需求的专业人才。

  通过行业指标引入、学分置换和“双师型”教师考核指标体系的构建,宁波广电集团实现了评价体系的重构,为融媒时代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保障,推动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和行业人才的持续发展。

  融媒时代,宁波广电集团与各大高校的产教融合实践通过“三共三化四真”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在“三共”层面,资源共享(AIGC平台的开放使用)、人才共育(校企联合培养融媒体技术人才)、成果共创(联合打造与时俱进的评价体系),实现了资源与能力的更大化整合。在“三化”层面,标准化(制定融媒体技能认证体系)、项目化(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课题制)、数字化(虚拟仿真实训平台)为实践提供了系统支撑。“四真”则通过真实项目、真实场景、真实考核和真实反馈,实现了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的精准匹配。

  该模式的探索表明,校企协同育人的核心在于打造价值共创的生态体系。当前,媒介技术的快速迭代和传播生态的深度变革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在系统性建设方面,应当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推动校企合作从资源互补走向价值共生;在前瞻性布局上,需要密切关注智能传播、沉浸式媒体等前沿领域的发展动态,建立教学内容与行业实践的动态衔接机制;就可持续性而言,重点在于完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机制,激发多元主体的内生动力。未来传媒人才培养需要突破传统技能传授模式,转向构建开放、协同、进化的教育生态,通过持续深化产教融合,培养具备跨界整合能力和创新思维的新型传媒人才,为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持续注入动力。这一探索不仅为传媒教育改革提供了实践路径,也为融媒时代的媒体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实践参考。

  南京市政协原副主席黄河被查据江苏省纪委监委网站8月1日消息:南京市政协原副主席黄河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江苏省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黄河公开资料显示,黄河,男,汉族,1962年1月生,安徽巢湖人,党员,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

  被骗缅甸男生已平安回到陕西,并收到了本科录取通知书(极目新闻) 【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旗下短视频产品 】

  7月31日以来,网传“农村公路惊现证件侠”“会车遇奔驰女司机亮证逼迫让道”等多条视频,引发网民广泛关注。

  云南3天连打3虎!市委原书记、市政协原主席、国企原董事长接连落马#宁德刚#云南#退休

  河南郑州一名46岁男子因20年来长期饮用热水养生,导致舌头出现菜花样溃疡,最终确诊舌癌。医生表示,世界卫生组织已将65℃以上的热饮列为2A类致癌物

  对一些党员干部来说,下班后打牌、打麻将等活动可以说是相当常见了。那么,问题来了,这些活动真的是违法违纪吗?

  极目新闻记者 邓波 唐佳燕近日,广西防城港“奔驰女司机亮证”事件持续引发热议。8月3日上午8时许,防城港市委市 *** 调查组通报称,奔驰车女司机侯某某系钦州市某汽车配件有限公司(民营企业)员工,非公职人员,车上为其父亲侯某海及其年幼妹妹。

  根据中央组织部和人社部联合印发的《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厅局级县处级女干部和具有高级职称的女性专业技术人员等退休年龄有关问题的通知》和《实施弹性退休制度暂行办法》相关规定,从2025年1月1日起,事业单位县处级女干部和具有高级职称的女性专业技术人员退休年龄只能在2个区间申请。

  越南那边,之前在油气开发上跟我们闹得挺凶,这阵子却悄悄坐回谈判桌;更有意思的是,这两个国家像是约好了似的,话里话外都透着同一个意思——这地方的事儿,还是我们自己商量着来比较好。

  事情是这样的,我下夜班从汉江一桥路过,见一群人正在桥边焦急地喊叫,小伙子,你有啥不开的?走近一看,才发现是一长的挺帅的小伙子要跳桥。幸好被路过的行人拉住了,可小伙子根本不听劝阻,执意要跳。热心的人都伸出援助之手,帮忙扯住小伙子的衣服和手臂,一红衣男子翻越栏杆,紧紧拉住小伙子。

关键词:电商实战教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