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束篇:长安大学“时空魔方·折叠新生”团队暑期实践纪实(三)

  在持续探索老旧小区空间活化与社区更新的征程中,长安大学“时空魔方·折叠新生”暑期社会实践队迎来了调研活动的第三日。在指导老师段亚琼的悉心引领下,团队深入西安市碑林区,聚焦红砖南路与明德南路社区,以青年视角聆听民生需求,为城市“折叠空间”的再生寻找现实依据与人文注脚。本日调研的顺利完成,标志着团队已累计完成六个典型老旧社区的实地考察,获取了大量一手数据与真实案例,为后续的系统分析与策略提炼奠定了坚实基础。

  团队准时抵达红砖南路社区,首站前往社区居委会,与工作人员展开了亲切而深入的沟通。段亚琼老师再次重申调研规范,强调要“以耐心与温度聆听砖瓦低语”,确保调研工作科学、有序、贴近民生。通过交流,团队了解到该社区作为典型老旧小区,服务设施配备相对齐全,已建有基础医疗站、老年活动中心等,体现出一定的空间活化基础。随后,队员们分组在社区内广泛分发问卷并开展一对一访谈,聚焦居民对设施使用效能及生活需求的真实反馈。大家细致标记和核对问卷信息,确保数据准确、有效。在这一过程中,团队的青年热忱与严谨 *** 交织,生动诠释了“触摸民生温度”的实践理念。

  调研发现,居民普遍认可社区现有设施的便利性,但也表达了对空间进一步优化的强烈期待,如增设多功能活动区、更新老旧设施等。团队通过扎实的一手资料,为“折叠空间”理念——即在有限地块内通过复合功能实现空间增效——积累了宝贵实例与数据支撑。

  结束红砖南路行程后,团队转战明德南路社区。该社区范围更广、人口密度更高,面对新的调研环境,段亚琼老师及时优化组织策略,将团队分为三支小分队,分别深入不同住宅区及周边公共区域展开地毯式调研。队员们穿梭于高楼之间,系统观察社区物理环境现状:社区内住宅以6层以上建筑为主,公共空间虽配有儿童游乐设施,但整体数量不足、分布不均,难以满足全龄段居民需求。通过访谈,团队进一步了解到居民日常交往有限,社区凝聚力较弱,反映出空间活力与服务功能的显著缺失。

  段老师全程督导各小组进展,叮嘱大家“以专业视角发现活力因子”,并细致记录绿化覆盖、道路维护、闲置区域等环境细节。调研中,团队重点评估了“公共设施使用效能”,识别出多处可通过“空间折叠”释放潜力的节点,如利用闲置角落增设共享书吧、小型健身区等,为社区重塑功能、激发新生机提供了明确方向。

  至此,团队已累计完成六个社区的实地调研,覆盖西安市多区典型老旧小区,形成了较为丰富的样本数据库。碑林区第三日的调研不仅进一步扩充了问卷与访谈资料,也更全面揭示了老旧社区空间现状与居民需求之间的现实张力。段亚琼老师总结指出:“这些‘时空单元’的折叠与新生,必须建立在扎实的数据与真切的民情基础上,融入青年一代的创新智慧。”

  接下来,团队将系统整理包括本日在内的全部138份有效样本,结合“时空魔方”理念,深入分析公共空间使用效能与居民需求之间的缺口,聚焦“功能复合”和“空间增效”,提出针对老旧社区有机更新的可行性策略与设计建议。

  未来,实践队将继续扎根西安深入调研,以“折叠空间”为钥匙,尝试打开更多社区再生之门,为建设更宜居、更韧性、更富温情的城市家园持续贡献长安大学的智慧与力量。

关键词:优化实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