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华人打造AI作弊工具狂揽3800万融资:求职不再是人找人AI对轰时代来了

  一个21岁的华人大学生,因为开发一款AI产品被学校开除,转头就凭借这个产品拿到了530万美元(约合 3825 万人民币)融资。

  最近你或许看到过这个传奇故事,这个大学生开发的AI工具,号称能够帮助用户「在一切事情上作弊」。

  这是一个叫为Interview Coder的面试作弊工具,可以隐藏浏览器窗口不被面试官察觉,为用户在考试、销售电话和工作面试等各种场景中获取AI的实时帮助。

  创始人Chungin Lee表示,他自己就用这个工具获得了TikTok、亚马逊、Meta等公司的offer。

  最近Shopify已经宣布要将AI使用情况纳入绩效考核中,员工如果要申请增加人力,就得先证明这个工作无法由AI完成。

  前几个月国内一家公司流出的内部聊天记录就曾引发巨大讨论,就是因为里面惊人的裁员数字。虽然后来CEO发布了公开信表示不实,上美的确有计划整合AI进入业务当中,但好的人才依然是不可或缺的创新基石。

  Claude背后的人工智能小巨头Anthropic二月更新了许多在招岗位,有眼尖的网友发现,申请表格中有这么一项:

  有点滑稽。要知道Anthropic曾经还宣传过,Claude和招聘平台Skillfully的合作,通过协同不同的 AI 模型,定制出专属的 LLM 基础设施,实现了时间成本减少50%,招聘总成本减少70%的成果。

  Anthropic开发AI是降低招聘成本,但自己招人的时候却放出了这样的条款。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呐。

  美国人力资源管理协会(SHRM)在2023年的调查显示,25%的组织已在 HR 活动中使用 AI,不仅用于简历筛选,还用于分析面试中的肢体语言、表情等。猎聘《2024 年度非凡洞察报告》指出,61%的企业 HR 部门在简历筛选、AI面试等环节使用AI工具,职位对AI工具的需求增长 68%。

  以AI面试为例,面对面交流对于招聘来说必不可少。不仅能够进一步挖掘简历上的经验,还能了解求职者是怎样一个人。而用 AI 和数字人,已经成为许多大厂做初面的方式。

  还有美团在「招聘做 AI 招聘的实习生」,很奇怪的一个句子,大概是想要找愿意把自己做成数字人的 HR。

  现在的AI面试官已经很卷了,到了极其精细的程度,并不仅仅是甩几个问题出来回答、录音,而是会判断着装、陈述质量,甚至会检测眼神和表情是否僵硬,以判断有没有读稿。

  甚至连瑞幸咖啡都有了 AI 面试。记忆里瑞幸是用全自动机,一键出液,人工摇杯,AI 是能帮助判断什么……

  据说这个AI面试的淘汰率还很高,会直接刷掉人。在AI替人类做咖啡之前,就先开始淘汰人类了是吧。

  眼下的求职市场,堪称是 AI 之间的对轰。对于普通打工人来说,谁家的模型上了什么榜单不重要,能搞定简历、拿下面试才最重要。

  可是,用人单位对于 AI 真的信任吗?Anthropic 的态度可能正反映了这一点:AI 有帮助,但问题也不少。

  专门针对 AI 面试的攻坚层出不穷,带来的问题是所有人都千篇一律,而且还都用大模型给出的标准模板。

  人人都摆出镜头里最好看的姿态,用最标准的答案。为了迁就模型的理解力,让自己的回答尽可能的结构化、逻辑简单,方便大模型理解。

  求职者的削足适履,影响到的是企业的用人多样性。Tim Cook 曾经说过,多样性是苹果在招聘时非常关注的一个维度。对于这样一个跨国巨头来说,多元化的人才结构,有助于理解和洞察不同市场的需求,适应不同的客户群。

  每个人的经历、经验不同,哪怕是刚刚毕业的应届生们,实习、上学的经历也各不相同。咨询公司 AESC 去年发表的报告中,指出数字化转型,更需要多样性的团队,在创新能力上可以比同质化的团队高出 35%,更易拿出颠覆性的解决方案。

  虽然说打工人就像螺丝钉,只做点微不足道的小事。但人跟螺丝钉最大的区别在于,即便两个人都可以完成同一件事,这两个人始终是不同的两个人。

  不要求海外学历、不要求工作经验、从细节招人。连 HR 都出来说,这样的取向在简历初筛阶段很难实现,但到了面试阶段,一般都能看出来。

  梁文锋在用人上的独到见解,在今天多多少少像一种都市传说。真正敢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用人单位,简直像鬼一样:人人都说有,从来没见过。

  更多的用人单位是标榜自己广纳贤士,然后转身开始布局 AI 面试,然后遇上求职者也拿 AI 工具应付,陷入恶性循环。

  某种程度上 Anthropic 希望求职者不要用 AI,可能也出于类似的心态。春节前,在达沃斯论坛上,Dario Amodei 在访谈里还谈到了对于人才的看法。

  「人才密度永远战胜人才数量,高质量的人才互相合作时,会产生某种独特的化学反应。」这是他秉承的信念。

  AI 行业日新月异,三个月前 Anthropic 对于竞争,可能还没有很准确的认识。一个农历春节过去,不知道 Dario Amodei 现在是不是已经大跳反了。

  Anthropic 的发心可能是好的,但做法却走偏了——在要求求职者不用 AI 之前,应该是公司少用 AI 来一刀切地评估候选人。

  《商业研究杂志》刊发的研究显示,当 AI 以标准化、重复化的方式评估候选人时,求职者会担心自己的工作技能和经验没有被准确的解析出来,从而降低接受 offer、乃至入职的意愿。

  至于预备打工人,则是要再多一点耐心。找工作是很难,现在也的确并非「是金子总会发亮」的时代。我们只能多一点耐心,用来自我成长,用来跟规则搏斗。一直到自己的光亮成功突围之前,耐心是最有用的武器。

关键词:找工具工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