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军某旅推动党员教育培训提质增效的探索与实践

  《中国军队党的建设条例》明确要求:“强化党员教育培训,严格日常管理监督,建设政治合格、执行纪律合格、品德合格、发挥作用合格的党员队伍。”作为党的建设基础性经常性工作,党员教育培训是锻造过硬队伍,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有力抓手。

  新时代新征程,随着部队改革转型深入推进,官兵成分特点、党员队伍结构也在不断发生变化。面对部队建设新情况、使命任务新拓展,火箭军某旅探索开展以“党委统筹、支部落实、党员自建”三级联动为主要形式的“强基工程”,增强党员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可持续性,推动党员教育工作提质增效,不断激发党的“肌体细胞”活力动力。他们的探索有一定借鉴意义。

  “本月开展的‘转型攻坚当先锋’主题党日活动效果不错,建议下一步着力帮带6个新成立、独立驻防的连队党支部,做好优质党课资源推介……”6月上旬,火箭军某旅召开党委常委会,每名常委结合上半年调研帮建,对党员教育培训情况进行分析总结。

  “越是转型攻坚阶段,越要做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把党的组织‘势能’充分转化为制胜‘动能’。”一名旅党委常委告诉记者,年初以来,旅队各项任务压茬推进,对政治引领的要求更高、教育管理的挑战更大,必须对党员教育进行深挖细研、精准把脉,加强“体系设计”。

  旅党委结合前期调研帮建,针对当前形势任务和不同岗位需求优化党员教育培训体系,对照党员教育工作培训计划和相关条例,初步探索形成“师资库建设+实践课联动+质效常考评”的党员教育“强基工程”方案,并展开实践论证。

  记者了解到,结合“强基工程”,他们在线上平台建设包括“党建教员队伍”“优秀党课教案”“疑难解析案例”等专题集成的教育“师资库”;加强“育用结合”,通过定期组织党员发展对象集训考核、党支部书记集体备课、理论骨干评教评学,将“入口关”与“常态育”有机结合;充分借助驻地红色资源,组织开展“老红军话传统”“AR纪念馆进军营”等党日活动,拓展丰富线下教育形式。

  某连长期在距营区数百公里的深山独立驻防,任务重、点位多且通信不便,以往党员教育培训形式单一、创新不足的情况较为突出。说起半年来党员教育培训的新变化,该连党支部书记感慨地说:“线上线下教育同频共振,解决了我们的挠头事。”

  “如今,我能直接通过强军网参加‘党员发展对象集中培训’,随时随地进行培训,系统学习各类优质党课,有效提升了理论水平和思想觉悟。”经常外出执行任务的中士小赵深有体会,他说,前段时间他和战友们参加了党支部为施工阵地、车间点位等设计的“战地精品党课”,“线上+线下”同步受教育,个人党性修养和能力素质都得到明显提升。在前不久组织的党员发展对象培训中,小赵考核表现突出、成绩优异,经所在党支部审查、上级党委批准后,光荣地成为了一名预备党员。

  “3号点位电力故障,立即前出处置!”警报响起,一场应急演练在深山打响,各参训班组紧锣密鼓配合作业,在规定时间内将故障一一排除。

  “接口使用前要与新设备额定电压配对”“操作装备的参数后续集中调试”……复盘阶段,作为班组主操作手,党员骨干罗新亮带头对此次演练处置流程和出动速度进行总结,并将汇总形成的“党员战评”上交党支部。

  “在战训一线检验党员能力素质,由党员带头查摆战术失误与指挥决策问题,是营党委根据各连队专业与任务特点深化教育质效的一项创新举措。”该营党委刘书记表示,“强基工程”的顶层优化为基层党组织进一步抓细落实党员教育提供了思路方向,而如何将教育培训精准对接个体需求,适应各支部多元化、差异化的建设要求,则是基层党组织需要研究的重点。

  翻阅该营党委绘制的3份“支部建设图谱”,上面区分专业特点、党员结构、战位需求,为每个连队党支部制订了专属教育方案、提质举措和考核指标。二连党支部闫书记告诉记者:“根据连队担负多处动散点位常态值班任务,且中高级军士占比高、工学矛盾大的特点,营党委研究建议我们探索‘送课进战位’的常态教育和‘党员战评’的实践考评,推动教育成果从课堂走向战位。”

  该旅一些基层党支部在聚力打通“学习—实践—转化”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探索出不少新的教育“打开方式”——

  某站党支部着眼党员队伍结构特点,建立党员分类管理台账,鼓励技术岗位党员突出装备原理深研,对预备党员开展“一对一”帮扶计划,形成“靶向培育”策略;某勤务连党支部设立“五定”培养法,通过“定导师、定课题、定任务、定期限、定标准”开展动态教育培养,实现从“一刀切”到“精准教”的转变……

  有段时间,某营正处在调整改革与实战训练同步推进的攻坚期,个别官兵出现了“等统筹、靠推动”的思想。该营引导所属各党支部组织“稳心凝神、奋楫远航”专题教育,在模拟训练中心由支部书记、优秀党员、技术尖子分别对“改革发展怎么看、攻坚接力怎么干”进行授课,而后就地展开“比工作、比干劲、比实效”专业小比武,组织党员骨干带头开展挑应战活动,激励身边战友争当先进、奋勇向前。

  前不久,该旅组织“冲锋号”党务学研交流,各党支部书记聚焦精准“定制”党员教育路径展开经验交流,纠正“形式大于内容”的不良导向,并将探索的教育成果和经验汇总至“强基工程”专题“师资库”中推广应用。

  “工作看我的,走留听党的。作为扎根‘龙宫’30年的一名老党员,我将个人发展与旅队建设紧密融合,这才能形成‘精益求精、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6月上旬,某营“砺剑向党”故事分享会上,一级军士长、党员安军伟以朴实的兵言兵语,讲述了这些年的奋斗历程。

  “安班长年底即将满服役期退役,可他仍在每场任务中带头冲锋,高标准干好每项工作,我们应向班长学习。”台下,预备党员毛海平很受触动。讨论交流中,他表示小岗位也能实现大作为,今后一定以合格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不断提高打赢本领。

  “党员教育培训的最终落脚点,在于激发每名党员的主体意识和先锋作用,把‘要我学’的组织推动转化为‘我要学’的内生动力。”该营党委段副书记告诉记者,他们引导基层党组织构建“党员主导、组织搭台、典型引路、实践检验”的自主教育新模式,让学习成为习惯、互助成为风尚、争先成为自觉。

  来到某连学习室,一份“青蓝结对计划表”很是醒目。计划表上,两名结对的理论成绩、专业能力、帮带成效等关键数据清晰明了。

  “上个月旅队组织军事训练比武,我们连结对帮带的赵峰、占雄辉一同报名参加‘战地突击’项目,获得全旅第三名的好成绩。”该连党支部书记说,这两名结成对子后,每天一起练专业学理论,练兵场上相互配合并肩冲锋,较好实现了互学互补、互促共进的目标。

  指导党员着眼短板弱项和发展需求设定成长目标;结合任务定期举办“星火论坛”“战地思辨会”,为党员展示学习成果、交流思想见解提供舞台,提高学习成就感和互学机会;利用党日活动、教育课堂、训练间隙等时机,组织“我身边的好党员”故事会,讲述身边优秀党员的奋斗事迹……不少基层党组织结合单位实际创新开展党员教育形式,形成了“个个创先进、人人争优秀”的良好局面。

  近日,该旅一场防护条件下跨昼夜输送训练拉开战幕,各战斗编组遴选骨干加入“党员先锋队”,在任务当中打头阵。高温酷暑中,“党员先锋队”成员身着厚厚的防护服,前出处置特情,尽管汗如雨下,处置速度却不减分毫。在党员的感召和带动下,参训官兵斗志更加高昂,大家上下一心,向目标地域发起冲锋,高标准完成任务。

关键词:实战推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