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消业务员太难干了!

  随着数字化浪潮席卷、渠道碎片化加剧、消费者需求升级等,传统业务模式正在被彻底重塑。曾经被誉为“铁饭碗”的快消业务岗位,如今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

  上世纪90年代至2010年前后,这一阶段堪称是快消业务员的“黄金时代”。彼时,业务员主要承担“线路拜访”工作,按照固定周期走访辖区内的零售终端,完成订单收集、货架整理、促销执行等基础工作。并且当时业务半径有限,渠道也相对集中,主要以传统杂货店、中小超市为主。

  大约到了2010-2018年间,业务员工作开始出现专业化分工。随着现代渠道(大卖场、连锁超市)崛起,业务团队分化为传统渠道业务员和现代渠道业务员。前者继续服务分散的小店,后者则专注于KA(Key Account)客户管理。

  这阶段对业务员的专业能力要求显著提高,需要掌握谈判技巧、促销规划、数据分析等复合技能,工资水平虽有所提升,但考核指标也更加多元化和精细化。值得注意的是,这时期快消企业开始大规模扩张业务团队,部分龙头企业业务员规模突破万人,人海战术成为市场竞争的主要手段。

  2018年至今,业务员岗位进入转型阵痛期。三个显著变化重塑了这一职业:一是数字化工具普及,传统拜访模式被智能巡店系统替代;二是渠道极度碎片化,社区团购、直播电商等新渠道崛起;三是企业降本增效压力加大,业务团队持续优化。

  数据显示,2020-2024年间,主要快消企业业务员平均人数得到不小的缩减,而人均效能指标(如单业务员产出、网点覆盖率等)要求则相对提高。与此同时,90后从业者占比也在上升,新一代业务员对工作价值感和成长空间的诉求,与传统高压管理模式产生明显冲突。

  业务员职能重心的迁移同样值得关注。从早期以“订单获取”为核心,逐步转向“终端服务”(2010年左右),当前已经进入“数据驱动型销售”。

  某国际饮料巨头的内部调研显示,2024年其业务员工作时间分配中,数据分析占比达到30%左右。这一情况反映出,简单的产品推销已不再是业务员的核心价值,数据解读能力和解决方案提供能力正成为关键胜任力。

  岗位价值的演变背后,是快消行业从“渠道驱动”向“消费者驱动”的深层转变。当消费者可以通过无数触点直接购买产品时,业务员作为“渠道守门人”的传统角色必然面临重构。

  快消业务员当下遭遇的困境是多维度的,既有外部市场环境的剧变,也有企业内部管理的调整,更包括职业发展本身的局限。

  最明显的莫过于渠道碎片化带来的覆盖难题。虽说如今中国快消品零售渠道数量在增长,但在这其中,传统杂货店占比却在下降,而与此同时社区团购平台、直播电商、社群营销等新兴渠道则如雨后春笋般飞速增长。

  某休闲食品企业的业务员坦言:“现在要维护的渠道类型从过去的3-4种增加到10余种,每个渠道的运营规则、结算方式、促销节奏都不同,工作量至少翻了一番。”

  与渠道变化相伴的是数字化工具的普及压力。目前,大多数快消企业已部署智能巡店系统,要求业务员实时上传门店照片、库存数据、竞品信息等。

  某啤酒品牌业务员表示:“每天要花2-3小时在各种APP上填报数据,连货架拍照都有AI自动识别排面占比,稍有不达标就会被系统预警。”这种数字化监控在提升管理效率的同时,也大幅增加了业务员的执行负担。更严峻的是,不少40岁以上业务员表示难以适应这些新技术工具,无奈面临被淘汰的风险。

  考核指标的日益复杂化则是另一大挑战。与十多年前相比,现代业务员的KPI从简单的销售额、网点数,扩展到包含新品铺市率、生动化得分、库存周转天数、客户满意度等十余项指标。这种多维度考核虽然更科学,但也导致业务员精力分散,平均每项指标投入时间不足,形成“样样都做,样样不精”的困境。

  从职业发展角度看,成长空间难寻成为普遍痛点。快消企业通常设置“业务员——业务主任——区域经理”的线性晋升路径,但管理层岗位有限,多数业务员晋升机会有限,从事多年仍在一线,难以进入中高层。

  行业调研显示,仅有少数业务员能在5年内晋升至管理岗位,其余大部分要么长期停滞,要么被迫转行。更矛盾的是,优秀的业务员往往被“锁定”在一线,因为替换他们的成本太高,结果反而失去了晋升机会。这种职业发展瓶颈不仅影响业务员的工作积极性,也使得企业在吸引和留住人才方面面临挑战。

  另外,职业认同感降低构成深层危机。曾经,快消业务员是体面且收入颇为不错的一种职业,如今却被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等新兴职业分流了大量人才。一位从业15年的业务主管感慨:“现在和新业务员谈奉献、谈拼搏,他们反问你‘为什么不去送外卖?收入更高,时间更自由’。”

  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变革并非全然对业务员构成不利与挑战,从积极角度来看——数字化工具解放了重复性工作,让业务员可以聚焦高价值活动;渠道集中化降低了网点覆盖的物理难度;供应链优化减少了紧急订单处理压力。

  理解这些变革的双向影响,才能避免陷入“技术取代人力”的片面认知,而是看到人机协同的新可能性。

  眼下,快消行业正在经历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的转型,这种转型必然伴随组织结构和人才需求的调整。对业务员而言,认清这些不可逆的趋势,比抱怨环境变化更为重要,虽说如今业务员越来越“难干”了,但至少从目前来看,快消行业业务员岗位不会消失,只不过其价值内涵将发生根本性改变。

  比如,人机协同将成为主流工作模式。智能系统负责数据处理、预测分析、流程监控等重复性工作,而业务员则专注于关系维护、创意解决方案、异常处理等需要人类特质的部分。

  此外,业务员的区域深耕价值将重新凸显。随着全国性渠道商崛起,总部直供模式占比提升,单纯的产品推销型业务员确实面临淘汰。但另一方面,区域市场的差异性、本地化营销的需求、社区关系的建立,这些都需要在地化的专业人才。

  总而言之,快消业务员正经历从执行者到经营者的蜕变,这个过程虽然伴随阵痛,但最终将提升整个岗位的专业地位和社会认可度。那些能够拥抱变化、持续学习的从业者,不仅能够度过转型期,还将在行业新格局中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业务的本质从未改变——创造客户价值,只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