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竞争背后我看到了这些机会

  更底层地了解了美国经济走势和特点、中美经济模型对比,以及一百多年来中美关系远近时间表和双方的决策逻辑,

  如果说在中国做生意是要么你死,要么我活,那么在美国做生意就是大家一起各有各的办法。虽然存在竞争,但彼此是win-win(双赢),是基于差异化的竞争,从而要么有市场的优势,要么有人才的优势,要么有产品上的优势。

  也因此,美国企业之间有收购文化,可以通过收购的方式对获得对方的优势,而不用自己重新建设,由此,在美国,创业者有安全感,收购者也有安全感,最后大家获得共赢,都有饭吃。

  美国的体制(比如反垄断)不会让一家企业独大,把市场全吃掉。所有的博弈,到最后还是按传统的定价方式。

  在美国,你会发现,在行业里边,你只能这么定价。这也是长期博弈的一个结果。通过长期博弈以后,你会发现,就算定价再低,你也不能把别人吃掉(每个阶层的消费力对应了不同定价的产品),反而自己的利润也很低。

  因此,美国市场拥有比较大的利润空间,中国产品在美国市场上,在价格所体现的利润空间上非常有优势。

  比如安克创新,它的定价是按照美国充电宝市场的定价,一个充电宝149美金,差不多1000元人民币。要知道,小米充电宝在国内销售价在80-200元之间为主,两者价差在800元左右。

  在美国,你如果想纯靠性价比打市场,那一定需要开拓一个完全不同的品类,或者切换到完全不同的赛道。在同一个赛道,定价最后都差不多会趋同,并且分成几个档。

  比如耳机市场的JBL(60美元)、三星耳机(189.99美元)、安克耳机(199.99美元)、苹果Beats耳机(179.95美元)、歌德GRADO(249美元)、舒尔Shure(279美元)、UE定制耳麦(900美元),分别在不同的消费档次。又或者是同一个品牌分布在几个价格带。到目前为止,同样的产品,不会因为你比谁便宜20%,就能把这市场全部给吃下来。

  SHEIN满足的是什么市场需求?它开辟了消费品的新战场,也就是美国人可能是每半年买一个价格不错的耳环,现在变成我用一个低价格随时可以买一个耳环,然后不喜欢就可以扔了。

  它是把一个原来别人看来是常态的配饰,变成了一个快消品,它是开辟了一个新的战场,类似于以前快时尚的概念,可以低价格购买,但产品的生命周期减短了。

  另外,在美国线%全在线下。因此来美国做生意,线下是一定要做的,线下的市场更大。如果你要做品牌的话,线下一定要做,或者早晚都要做到线下。

  Costco(好市多,全球领先的仓储式连锁会员制零售商)该进还是要进的,Walmart(沃尔玛)该进还是要进的,Target(塔吉特,美国第二大综合性零售企业)该进还是要进的。

  趋势,一定是线上线下结合,最终是这种形态。回到人性,就是最好的用户体验。现在Walmart(沃尔玛)、wholefoods(全食超市)、safeway(西夫韦,北美大型食品与药品零售商)、target(塔吉特)都可以做到线上订完,然后直接开车到那儿,不用进超市,对方给你送到车上。也可以直接送家里,加一笔配送费。

  美国线下反而变成一个体验。中国由于线下的体验做得不够好,线下成本又高,再加上线上卷价格,所以线下就基本没法活了。

  美国有三大连锁商场集团,很多商圈由这三家把持着,如果你跟这三家的关系不够好,基本上就找不到好的位置。

  最大的叫Simon outlets(西蒙奥特莱斯,属于西蒙地产集团,美国最大的零售地产投资信托公司,主要从事购物中心、Premium Outlets精品奥特莱斯和混合用途目的地的开发与管理),现在在美国有200多家。

  SHEIN创始人许仰天是自己过来美国踩点,到处去研究美国到底是怎么做的,自己对美国市场有体感。

  再者,卷的背后没有赢家,因此美国政府推出了反垄断法。如果不是因为反洛克菲勒家族的石油垄断,美国所有的加油站,就会变成都是洛克菲勒一家的。如果政治不打破这件事,市场经济是达不到这种目标的。

  另外,一个行业会有很多分支,即便有一些小分支被一些企业占了,但是,当树上有新的枝杈不断长出来的话,任何人依然有机会开辟。因此,在美国不需要跟别人卷。又不是没机会了,可以找别的机会,找到属于自己的树枝。

  我们需要敏锐看到的是,在全球做生意,中国有好的供应链,为什么库克成为苹果CEO?因为库克管控供应链,他能跟中国人打好交道,做好供应链品控。马斯克也知道中国的能力在哪儿,但中国企业没有很好的产品经理,不知道老外到底需要什么,不一定知道美国人需求的点在哪儿。

  机会点在于,全世界都知道中国供应链强,但是因为美国现在的政治生态,没有很多人敢往中国供应链走,所以导致中国供应链产能过剩。

  但是中国的供应链自己并不知道自己的供应链强在了哪儿,也不知道自己怎么到美国来把自己的产品变成一个产品化、满足当地需求的东西,再占据美国的市场。

  不过,因为中国人足够聪明,足够勤奋,5年之内肯定能解决这件事。现在就看谁先来美国,谁能把握住这些机会。

  在美国咖啡市场中,星巴克Starbuck占据了40%,第二名Dunking(唐恩都乐)占有率26%,两家品牌加起来占了三分之二的市场份额。

  反观中国新式茶饮市场,蜜雪冰城12%、霸王茶姬6%、古茗5.4%、奈雪的茶4.8%、茶百道4.8%,前五名茶饮品牌加在一起总计33%,占总市场份额的1/3。

  2024年中国的电动车总销量1300万辆左右,美国160万辆左右,欧盟300万辆左右,全球一共大概1700万。中国远远抛开了所有发达国家加起来的电动车生产数量。

  中国电动车在2024年,所销售的电动车型共计200款,这一年就增加了110多款车型,这个速度是难以想象的。

  50年里出现了一个大问题,那就是美国现在的40岁男性的收入低于他们父辈40岁的时候。同时,超过一半美国人的收入下降,虽然美国GPD每年有3%的增长,但是对一半的人没有一点好处。

  5万美元的家庭一年平均可以增加1万美元的收入,儿童和劳动所得税收抵免额永久提高,这就会有超过4000万家庭受益,他们免征小费税、加班费和社保收入的联邦所得税,未来还可根据通胀调整免税额。

  特朗普这是希望美国能够学习其他国家的“996”,百姓能够多多干活,倒逼着低收入家庭更加努力工作,要卷起来,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提高自身收入,而不要再躺平。

  54岁升至64岁,预计减少2300亿美元支出,特朗普把奥巴马的ACA(《平价医疗法案》)补贴延长至2027年,这会让1600万人口失去医疗保险。

  “大而美”方案对企业有好处,比如,永久20%通道实体收益扣除,赚100万,20%可以不要计税,也就是只收80万的税;设备投资扣除上限从120万提升到250万美元,鼓励投资;美国制造的工业品和农产品可以豁免征税。特朗普希望这个扩张性的计划对经济有好处。

  对高收入人群,“大而美”法案体的关键影响体现在:保留遗产税免征额(遗产税起征点从1000万美元提高至1500万美元),这对有钱人是有好处的。

  年收入50万美元以上的家庭,其州和地方税的抵扣上限将从目前的1万美元提高到4万美元,这主要针对住房支出和家庭支出,实际受益有限。

  (笔记侠注:世界上最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变化史料文献收藏地之一。该所每年的经费预算达到2500万美元,其中大部分是由保守团体和大公司捐助的)发表了一篇具有影响力的报告:《中国影响和美国利益:迈向建设性的警觉》。

  “利益攸关方”理念(笔记侠注:美国对华策略的一种,即试图将中国塑造成国际社会中一个遵守规则和维持制度的成员,从而不对美国的霸权产生挑战),转向战略竞争。

  从特朗普时期的贸易战,到拜登时期的联合盟友延续竞争战略,再到特朗普2.0的交易型导向(若中国肯大规模采购或投资美国,美方可能愿意缓和中美关系;反之将持续对中国极限施压)。

  从贸易战到科技战,美国形成了人工智能、半导体、全球供应链的“去中国化”趋势,积极推动供应链“去风险”,晶片、能源、医疗等战略产业加速寻求替代,进行供应链重组和去风险化,在能源、稀土等上面减少对中国的依赖。

  AI、量子科技、航空、数据中心等敏感技术,以及能源、通讯、金融等基础设施等等,但是今天的美国,依然有适合中国人投资的项目。

  所有的争端里都有机会在,不仅是对于国家民族,对于企业家和创业者也一样。只要我们有智慧、有决心,就能够抓到。

  聚焦非敏感领域(如消费品牌、文化娱乐、地产服务、医疗健康),发挥中国供应链优势进行差异化创新或品类创造,并深入理解本地市场与渠道规则。

  ——谁能精准定位、快速适应、深耕本土,谁就能在变局中赢得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智慧与行动力,是破局的关键。

  7月26日下午由笔记侠主办的“PPE论坛大湾区站”集结了政治学泰斗丁学良教授、哲学先锋苏德超教授、企业增长实战专家王赛老师三位顶级导师,首次从政治预见力、哲学思辨力、经济设计力三大维度,破解企业家最隐秘的决策焦虑。

关键词:实战教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