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能老周”的网格情缘

  在马村区九里山街道九里山社区,58岁的微网格员周杰常斜挎着褪色帆布工具包穿梭在西街1号至5号楼间。这位从工厂退休的老师傅,在0.5平方公里的网格里写下“有困难找老周”的承诺。在与辖区居民的日常互动中,他用脚步丈量责任,以行动勾勒出基层服务者的“勤务兵”日常。连续5年获评“优秀微网格员”的他,用辛勤付出真正把社区服务站“搬”到了居民家门口。

  “老周的工具包是百宝箱,啥都能掏出来!”居民李红梅说。周杰的帆布包里,绝缘胶带与降压药并排放置,万用表旁也总塞着为独居老人代购的慢性病药物,这其中藏着他对街坊的细心。

  这份“牵挂”不仅体现在工具包的物件里,更落实在行动中。2023年暴雨夜,80岁独居老人张治玉家中电路跳闸,漆黑中她摸索着拨通了周杰的电话。不久后,浑身湿透的周杰带着工具包赶到,立即开始整修工作。工具包里。绝缘手套、取销钳,连不常见的强磁劈头也有,得益于设备齐全,仅用15分钟,周杰就更换完老化的空气开关。

  这样的“紧急救援”,仅是周杰工作日志中236次电路维修的普通一页。他用工具箱里的零件修好了设施,也温暖了人心。

  2024年夏,九里山社区九西街的一棵果树归属问题引发邻里纠纷。面对果实累累的果树,居民王阿姨与叶大叔争执不下,从楼前吵到社区办公室。得知消息后,赶到现场的周杰将两人请到梧桐树荫下的石桌前,以三杯清茶开启“唠家常式调解”:第一杯倾听王阿姨讲述辛勤培育果树时的情感寄托,第二杯让叶大叔倾诉日常照料的邻里情谊,第三杯共同商讨出“互帮互助+共同培育”的解决方案。

  这般充满人情味的智慧,源于周杰随身携带的《民情日记》,里面包含的284条“土办法”记录着基层智慧:“刘大爷家赡养纠纷,症结在子女沟通不畅”“王阿姨投诉噪声,实为独居寂寞需关怀”周杰常说:“居民的事没大小,就看你有没有把他们当自家人去关心。”

  每天清晨,周杰总会“顺路”经过3号楼301室赵大爷门后的钥匙是否挂出,是他们约定的“平安信号”。去年深秋,这个信号消失了,他当即联系社区破门而入,发现老人晕倒在卫生间,老人被及时送医才转危为安。这件事催生了“银龄守望联盟”:志愿者与独居老人结对开展特殊关注,并以“三色”划分标准,红色标记独居老人、黄色提示慢性病患者、绿色标注助餐需求。

  为帮老人跨越“数字鸿沟”,他在社区活动室办起“老周课堂”。“电线老,及时换;燃气阀,随手关;保健品,莫轻信”他用“防诈三字经”拆解诈骗套路,带着老人演练火灾逃生路线。如今,社区为老服务收到的38封感谢信中有21封是写给周杰的。

  “老周,你图个啥?”面对居民的疑问,周杰总翻开手机相册,里面有除夕夜修水管归来时,居民硬塞的热饺子;暴雨中转移危房中的老人,群众自发撑伞组成的“人墙”;还有孩子们为他画的“超人周叔叔”画像,这些碎片化的温暖,拼凑出基层治理最动人的图景。“网格员就像社区血管中的红细胞,将党的温暖输送到每个角落。”周杰说。

  在信息化时代,周杰仍坚持最朴素的“笨办法”:每日两万步巡查,每月磨破一双劳保鞋,每年写满六本民情笔记。正是这种“面对面”与“键对键”结合的坚守,让九里山社区的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