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无人机丛林战:当迫击炮弹长出翅膀

  多旋翼飞行器如毒蜂般在边境丛林上空悬停片刻,一枚迫击炮弹垂直落下,远处柬埔寨军火库在火光中轰然解体——2025年盛夏这场边境冲突的瞬间,定格了东南亚战争形态的历史性转折。

  七月骄阳炙烤着泰柬边境的茂密丛林。一架泰国国产多旋翼无人机悄然穿行于林隙之间,精准悬停于一处隐蔽的柬埔寨军火库上方。投弹装置启动,一枚M261迫击炮弹垂直坠落。爆炸的火光瞬间引爆了库内存放的122毫米火箭弹,剧烈的连环爆炸将混凝土掩体撕成碎片。

  这是7月24日泰柬边境激烈冲突中的标志性场景。泰国陆军首次在实战中大规模投入自主研发的无人机作战系统,向世界展示了丛林复杂地形作战的全新范式,开创了此类环境无人机轰炸的先河。

  泰国军方于7月25日公布的作战视频震撼全球。画面清晰记录其特种部队操控无人机,对泰柬边境附近的柬埔寨关键目标实施精准袭击。

  值得玩味的是,这些战场利器竟带有“民间基因”。泰国国土卫士基金会主席潘特普·普瓦蓬潘透露,部分无人机源于 “民众捐款资助的‘众筹’制造”。更关键的是,其采用了特定工作频率,有效规避了敌方反制设备。

  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多旋翼平台,灵活携载M261和M262迫击炮弹。在泰国军方公布的画面中,炮弹如雨点般精准倾泻在柬埔寨的武器储存点、火炮阵地和多管火箭炮系统上。翌日,在至关重要的茄子山高地争夺战中,无人机甚至与F-16战机形成空地协同,成功摧毁山上缆车、雷达杆及反无人机设施。

  热带丛林,历来是机械化部队的噩梦。浓密树冠遮蔽视线,崎岖地形迟滞机动,高温高湿侵蚀装备效能。传统火炮在此环境下精度骤降,空中支援则成本高昂且风险巨大。

  泰国无人轰炸机的多旋翼设计,成为破解困局的关键。军事观察家分析指出,这种构型使无人机能在“通视条件极差”、植被浓密的复杂地形中灵活悬停、抵近观察并精准投弹,实质是将“微型炮兵搬上了天空”。

  在东南亚特有的高温高湿环境中,无人机的优势被放大: “个头小,隐身能力强” ,丛林背景成为其绝佳的天然掩护,从天而降的攻击令地面守军猝不及防。泰国陆军的实战验证,标志着无人机在山岳丛林作战中价值的确立。固定翼无人机负责广域侦察与目标指示,多旋翼平台执行隐蔽抵近与精确打击——这套分层作战体系,为热带地区军事行动开辟了新维度。

  泰国的无人机雄心远不止于战场。在差春骚府的广袤椰子种植园,来自中国的极目无人机正在进行一场“绿色革命”。其行业领先的“叶背喷洒”技术获得泰国官方认证,能精准将药剂送达害虫藏匿的叶片背面。

  该项目覆盖泰国四府超过1,200公顷椰林,惠及300多农户,目标是显著提升农业效益。民用领域同样突飞猛进。冲突爆发翌日(7月25日),泰国泛太平洋公司即宣布采购500架中国沃兰特VE25-100天行eVTOL,用于泰国及马尔代夫等地的短途运输服务。

  而在军事前沿,泰国的布局更为宏大。依据 泰军2025-2030计划 ,国防部将采购300多辆各型无人战车,组建“无人作战营”。泰国正与朱拉隆功大学等顶尖学府合作研发AI决策系统,目标是实现无人装备的集群智能作战。更有甚者,泰国正考虑向东南亚盟友推广其低成本无人系统解决方案,意图重塑区域安全架构。

  无人机正深度改写泰柬冲突的底层规则。在7月26日残酷的茄子山高地争夺战中,泰国敢死队在无人机群的实时侦察、引导与火力支援下,辅以F-16的空中打击,经过48小时血战,最终从柬埔寨守军手中夺取了这一战略制高点。

  控制茄子山后,泰军得以居高临下监控柬埔寨通往柏威夏寺的核心补给公路,战场主动权易手。无人机提供的持续、实时情报流,使泰国炮兵能极其精准地打击柬埔寨的增援部队和后勤补给线。

  冲突已造成双方数十人死亡,数万平民流离失所。泰国境内582所学校被迫关闭,部分校舍转为临时避难所。柬埔寨方面指责泰国使用了国际法禁止的集束弹药,称其行为构成“战争罪”。泰国则坚称行动严格遵守“区分、比例与必要原则”,所有武器仅针对军事目标。

  当全球目光仍聚焦于俄乌平原的无人机对决时,东南亚闷热潮湿的丛林深处,战争形态的下一章已悄然掀开扉页。泰国陆军用实践宣告:在未来的山岳丛林战中,无人机的翅膀,或将决定胜负的天平。

关键词:实战推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