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佛转世的历史源头及蒙元时期的噶玛噶举传承概略
p classql-block在噶玛噶举宗门之中,有黑帽系和红帽系两大活佛转世系统最为著名。被后世追认为第二世噶玛巴的噶玛·拔希(公元1204~1283年),曾是元宪宗蒙哥汗的上师,故而得名“拔希”(蒙语“上师”)。另外噶玛·拔希曾得到元宪宗赐予的镶金边黑帽,所以噶玛巴活佛转世系统即被称作“黑帽系活佛转世系统”。噶玛噶举中的高僧扎巴僧格(公元1283~1349年),也曾得到元朝帝室成员赐予的一顶红帽,因而以其形成的噶玛噶举活佛转世系统即被称作“红帽系活佛转世系统”。后世中,自第三世噶玛巴让炯多吉成为第一世红帽活佛扎巴僧格的上师之后,源流中第五世噶玛巴又尊第二世红帽活佛“喀觉旺波”为上师,并且摄受第三世红帽活佛“却贝益西”为弟子。此后,红帽与黑帽活佛互为师徒也就形成了定制。/pp classql-block噶举派的噶玛噶举教法至今仍是藏传佛教法统中非常重要的一支,其传承中的诸多法履圣迹均是藏学文化研究的重要内容。因噶玛巴(黑帽系)和夏玛巴(红帽系)在噶举派传承中极具代表性,故而本章只以讲述藏传佛教活佛转世渊源和“黑帽”“红帽”两大活佛转世系统,来解析噶玛噶举的传承事略。/pp classql-block一、藏传佛教的活佛转世由来/pp classql-block所谓“活佛”,即是藏语所称的“仁波切”,意为“人中之宝”。抑或称“祖古”或“祖贝古”,意谓“化身”或“随愿转生的再来者”,因而也称“乘愿再来者”。活佛在藏传佛教中虽然是指转世再来的修行者,但不是一切乘愿再来者都可以称为“活佛”。活佛转世是藏传佛教传承中的一种特有文化现象,有其特殊的历史渊源和定制。这一现象在近七百年的历史接续中,活佛转世系统已成为保障藏传佛教各派教法传承存续的重要载体。活佛是一种极具神秘色彩的宗教人物,其存在的本身便极具传奇性和神秘性。依其教理而言,转世活佛具有能够主动和有目标地自由穿梭于六道之间的能力,并且这种能力即是源自于内心深处生起救度众生之强烈的“大慈悲愿力”。/pp classql-block自达波拉结·索南仁钦建立宗门之后,其法嗣便得到迅速发展。宗门法统又逐渐发展出四大支、八小支派系。从宋理宗嘉熙三年(公元1239年)阔端派多达那波带兵入藏后回报的噶举派寺庙最多、达隆噶举持戒最严,止贡噶举僧人京俄法力最强、萨迦班智达学问最深等信息来看,蒙古军队入藏后对藏传佛教僧团势力调查得出的四个结论,有关噶举派的,就占了三个。可见宋末时期,噶举教派已成为卫藏地区极具影响力的藏传佛教流派,而噶玛噶举便是达波噶举四大支系中极具代表性的一支流派。这一观点从蒙古上层对噶玛噶举行人的关注程度就能得到证实。/pp classql-block都松钦巴于宋徽宗大观四年(公元1110年)出生于西康哲雪地区(当今四川甘孜州新龙县境内),后在学修显密教法过程中,承事过达波拉结·索南仁钦,遂成为达波噶举教法的重要传承者,他曾先后修建了噶玛丹萨寺和楚布寺。都松钦巴建立噶玛噶举流派之后,一直在卫藏地区发展宗门法嗣。宋光宗绍熙四年(公元1193年),都松钦巴应缘示寂。十年后,即宋宁宗嘉泰四年(公元1204年),噶玛·拔希在康区哲隆丹却秋地区降生。时有天竺的一位班智达入藏,应缘为之取名为“曲吉”。据说噶玛·拔希在五六岁时便能诵读佛经,十岁前可解经意。宋宁宗嘉定七年(公元1214年),都松钦巴的弟子本扎巴在康区遇到了噶玛·拔希。之前二人虽然未曾谋面,却能够一见如故,应缘建立了师承关系。期间本扎巴曾模糊地流露出其为都松钦巴转世化身的意思。此后,师徒二人在康区相处甚久,噶玛·拔希也在上师的教导下,勇猛精进地学修着都松钦巴所传承的《大手印》《那诺六法》《拙火定》《幻身》等宗门教法,获证殊胜成就。上师本扎巴圆寂后,噶玛·拔希继续在康区弘法。/pp classql-block宋理宗嘉熙四年(公元1240年)前后,噶玛·拔希应缘而至楚布寺住锡六年,当时他不只接管了寺院,而且如法修缮了殿宇和僧寮等诸多建筑。从此,楚布寺便成为噶玛噶举教派的主寺。宋理宗淳祐十二年(公元1252年),忽必烈南征大理时,曾驻军于六盘山。此间,忽必烈召请八思巴与之会面,后又遣使至楚布寺邀请噶玛·拔希与之会面。二人于次年见面时忽必烈要求噶玛·拔希从此随侍于其左右,但被婉言拒绝。宋理宗宝祐四年(公元1256年),噶玛·拔希在当今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等境内弘法末期,接到了元宪宗蒙哥致其的诏书,令他到哈喇和林附近会晤。元宪宗蒙哥见到他后随之皈信佛法,依止噶玛·拔希为金刚上师,晋封其为国师,御赐一顶金边黑帽和一枚金质印信。宋理宗开庆元年(公元1259年),元宪宗蒙哥驾崩。此后,阿里不哥开始与忽必烈争夺汗位,最终忽必烈获胜。因噶玛·拔希曾拒绝忽必烈令其随侍身边的要求,以及有帮助阿里不哥之嫌,所以被元世祖忽必烈于中统二年(公元1261年)抓捕下狱。期间忽必烈下令对他施以各种酷刑,甚至连随侍他的弟子们也在那时受到牵连。元世祖至元初年(公元1264年),元世祖忽必烈释放了噶玛·拔希,此后他回到了楚布寺。元世祖至元二十年(公元1283年),噶玛·拔希在楚布寺圆寂。圆寂前,噶玛·拔希对其门下弟子邬坚巴授记称,以后的贡塘地区必会出现一位接续宗门黑帽法统之人,并要求邬坚巴在继承者未至前管理宗门所有事务,并随手把象征法统的黑帽戴在他头上。/pp classql-block元世祖至元二十一年(公元1284年),“让炯多吉”降生在贡塘地区一个以制陶为生的家庭,其父是一位宁玛派教法传承者。让炯多吉幼年时即能说出自己前世及转世的情景,还曾祈请父亲为之讲说宁玛巴教法。让炯多吉生来便不同凡响,刚降生便能端庄赏月,三岁时便为自己制作金边黑帽。幼年时,母亲曾因丢失布匹难过,他却以自己拥有楚布寺数箱丝绸来安慰母亲。父亲也曾因挂念自己的羊群而郁闷,他竟以自己在多康有无数马群来劝慰。父亲惊问知心者是谁,他说是噶玛巴。以上皆为让炯多吉幼年时表现出的各种奇异现象。五岁时,让炯多吉曾随父母至楚布寺见到噶玛·拔希的弟子邬坚巴。这个五岁的孩子面对威仪具足的密法大成就者邬坚巴不但毫无惧色,而且对邬坚巴声称自己便是噶玛·拔希,命令其护持自己。法缘所至,他在邬坚巴座前受持了居士戒,于灌顶后开始学修《胜乐》《时轮》等甚深密法。元世祖至元二十七年(公元1290年),他在贡丹喜饶等诸位大德法驾前剃度并受持沙弥戒,得受法号“让炯多吉”。/pp classql-block因为以转世身承袭前世法业之事当时尚属空白,所以人们对让炯多吉的转世再来现象充满了怀疑。于是他向包括邬坚巴在内的人们,讲述自己上一世圆寂后的情境。他在上一世圆寂后,曾以“夺舍法”入于弃世不久的三岁小儿之身,而其父母因见亡子眼睛转动认为不祥,所以挖出眼珠缝于面庞。因无眼难以利济众生,故又迁识而去,因无可借之体,遂又再次入胎。人闻其言秘往而查,结果确如其然。尽管如此,楚布寺仍有不少僧人怀疑,为具至善的弘法缘起,让炯多吉便又示现将焦木插于土中令之成活为树,以及令石下涌泉的诸种神通,意在以此佐证其为噶玛·拔希的真实转世化身。最终在邬坚巴等具有不凡见地之人的共同努力下,四众还是对让炯多吉即是噶玛·拔希转世化身一事给予了认可。此后他在楚布寺期间又深入学修了《因明七论》《入菩萨行论》《慈氏五论》《大乘阿毗达摩集论》《俱舍论》《中观论》等诸部大论,以及噶举派各类教法及宁玛、希解、觉域等各大宗门密法。此后,工布地区、康区噶玛寺和云南中甸地区均留下了他广利有情的法履行迹。让炯多吉曾于元明宗至顺三年(公元1332年),奉诏入元大都(北京)面君,他虽未见到不意驾崩的元明帝,可却与之后曾继位为皇帝的懿璘质班缔结法缘。/pp classql-block元顺帝元统二年(公元1334年),元朝皇帝晋封让炯多吉为“圆通诸法性空佛噶玛巴”,依制颁赐国师印信等物。其法驾前的承事弟子“定增桑波”和“蔡格迥”亦被晋封为大司徒,楚布寺和噶玛寺缘此受赏,得到抄经资费。之后,让炯多吉返藏,归途中朝礼过五台山。回藏后他曾入桑耶寺修行,亦曾资助向蔡巴以金汁抄写了《甘珠尔》和《丹珠尔》经。元顺帝至元二年(公元1336年),元顺帝派遣金字使入藏邀请让炯多吉进京面圣,他随即再次应诏进入元大都。元顺帝至元五年(公元1339年),让炯多吉在元大都示寂,舍利被奉至楚布寺供养。/pp classql-block噶玛巴初期转世传承被外界认可后,便标志着藏传佛教开启了以活佛转世的形式不断传承密法和继承庙产的历史源头。后世中,都松钦巴被追认为第一世黑帽系活佛。此后,藏传佛教各大宗门逐步开始效仿,活佛转世随之成为藏传佛教一种特有的神秘文化现象。这种转世传承方式也在历朝中央的关注下,被不断规范化、制度化,并最终形成历史定制。/p p classql-block二、元朝时期的噶玛噶举活佛转世源流(一)噶玛巴转世源流/pp classql-block第一到第三世噶玛巴的转世情况前文进行讲述,之后不再赘述,现从第四世噶玛巴若必多杰说起。/pp classql-block若必多杰(公元1340~1383年),多康地区俄阿纳绒清邦嘎的南宗城人氏(一说为昌都边坝境内的热域阿拉乡人氏)。有关活佛转世之说历来充满神秘灵奇之感,传说若必多杰还孕于胎中之时便曾诵念六字真言,以此为世人所知。三岁时,他就言称自己是黑帽活佛转世,有令亲眼见到自己的众生不堕恶趣之功德。幼年时,若必多杰曾依止朵登贡嘉学习《那诺六法》《六支瑜伽》等诸多教法,也曾闻习过《空行海释续》等旧译密法,“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悉皆有所受持。后期他在楚布寺受持出家戒,应缘学修《毗奈耶》和《红文殊》法类。此后又于德钦寺“雍敦巴”法驾前得受《金刚鬘》《总义心要》《幻变》等密法传承。/pp classql-block元顺帝至正十七年(公元1357年),十八岁的若必多杰如法受持比丘戒。次年,他应元顺帝妥欢贴睦尔之请,从楚布寺起身前往元大都。元顺帝至正十九年(公元1359年),他行至安多宗喀地方的夏琼寺时,曾为时年三岁的宗喀巴大师授以近事戒。次年,若必多杰抵达元大都。元顺帝和太子等皇室成员得到其传授的《瑜伽母灌顶法》《方便道》《佛百种本生事记》《时轮本续释》《经庄严论释》《佛海灌顶》《一乘宝性论》《那诺六法》等密教法要。住京期间,他还多为汉、藏、裕固、木雅、高丽等诸多上层人物宣说佛法,元顺帝晋封他为“持律兴教大元国师”,依制颁赐印信。元顺帝至正二十五年(公元1365年),若必多杰辞别元顺帝西归。回到前藏地区之后,他受到帕竹噶举大司徒绛曲坚赞和蔡巴噶举末任万户长贡噶多吉的接待和敬奉。此后,他一直辗转于各地弘扬显密教法,行迹中对一些宝刹进行过殊胜供养。/pp classql-block明洪武十六年(公元1383年)七月十五日晨,第四世噶玛巴若必多杰在工布圆寂,应缘住世四十四年。/pp classql-block(二)夏玛巴转世源流/pp classql-block1.第一世夏玛巴朵丹·扎巴僧格/pp classql-block元世祖至元二十年,朵丹·扎巴僧格(公元1283~1349年)出生在当今四川甘孜州西南地方。扎巴僧格住世期间,曾依止黑帽系第三世活佛让炯多吉为自己的金刚上师。因为他曾经得到一顶元朝帝室赐予的红色僧帽,所以后世称其传承为红帽系活佛转世系统。据说朵丹·扎巴僧格是过去一位名叫“札西札巴”的圣者转世化身。其他史料中也有红帽系活佛传承和藏地早期的慈诚贝、南卡沃、扎西扎巴有关的记载,因而关于红帽系活佛的源头历来争议颇多,但人们多以朵丹·扎巴僧格为第一世红帽活佛立说。/pp classql-block史载朵丹·扎巴僧格出世之后即有不凡表现,五岁时便曾于觉受中亲见圣救度母,随即示现过无碍神通并令人所知。元成宗元贞初年(公元1295年),十三岁的朵丹·扎巴僧格在 “罗卓札巴”法驾前受持居士戒,随后开始学修佛法。元成宗大德三年(公元1299年),十七岁的朵丹·扎巴僧格又于“耶协僧格”(杰瓦耶协)座前剃度出家,之后曾听受《时轮六加行》《大圆满》《俱生》《觉谟舍生法初生要义》《方便道导释》等教法,还于精进学修中获得暖位成就,身着白色单衣即可御寒。后期,他曾至楚布寺和桑普寺学修《密集续》《入菩萨行论》《瑜伽师地论》《量决定论》《摄论》《慈氏五论》等显密教法。朵丹·扎巴僧格亦曾在让炯多吉法驾前求得《那诺六法导释》,当年便在精进修持中获证幻身和梦境契合的殊胜成就。/pp classql-block元顺帝元统初年(公元1333年),朵丹·扎巴僧格在楚布寺以东地区修建了乃囊寺,聚集起百余名徒众弘扬佛法,自己亦曾于此闭关静修,故而乃囊寺也一时成为红帽系活佛的主寺。第三世黑帽系活佛让炯多吉赴元大都期间,曾命弟子扎巴僧格主持过德钦当寺。让炯多吉圆寂后,朵丹·扎巴僧格遂在乃囊寺住持近十个年头。元顺帝至正九年(公元1349年),朵丹·扎巴僧格偶感风寒示现有疾之相,随即便对承事人等交代后事。廓诺·迅鲁伯的观点表明,行将示寂的朵丹·扎巴僧格曾告诉弟子们自己本想成就虹身而去,无奈因违缘产生障难而未能如愿。同年三月十九日正午,第一世红帽活佛入寂,住世六十七年。朵丹·扎巴僧格弟子众多,朵丹工杰哇、绛央却多哇、雅德班钦、克珠达玛坚赞等均为其非常著名的弟子。其中,克珠达玛坚赞曾任乃囊寺住持。/pp classql-block关于朵丹·扎巴僧格遗言中说此生本欲成就虹身而去之事,当与其学修过宁玛巴《》有关,其次扎巴僧格曾于中阴身时现见过诸多佛之刹土的传说,也似与莲花生大士所传之中阴救度法教诫相合。/pp classql-block2.第二世夏玛巴喀觉旺波/pp classql-block元顺帝至正十年,喀觉旺波(公元1350~1405年)出生于南吉协玛隆(天沙地区)的喀那巴瓦地方。据说他出生七天,即有非凡之举,能看清第一世黑帽活佛的授记。三岁时便具足“他心通”之神力,并得到诸多世人验证。六岁时,喀觉旺波曾在他过去生中教化过的弟子面前讲述前生示现验象,同时告诉他们自己就是扎巴僧格的真实转世身。后至乃囊寺,僧众均非常尊敬他。元顺帝至正十六年(公元1356年),第四世黑帽活佛若必多杰在措迈地区与七岁的喀觉旺波见面,应缘为其授以居士戒,还为他讲说了《那诺六法》和《大手印法》等密法内容。喀觉旺波后来又在德钦当寺受持出家戒,于此得受法号“益西贝”。顿珠贝哇和若必多杰等人均为其授戒师。喀觉旺波剃度出家后,曾听受偈诵法,亦曾于雍顿巴、日措巴法驾前得受《白度母长寿法》《俱胝怛特罗》等灌顶和诸多显教经文。元顺帝至正二十七年(公元1367年),十八岁的喀觉旺波如法受持比丘戒,顿瓦金巴·绛仁、贡噶沃日、俄热嘉措为之传授了《律根本》《量决定论》《心滴》《慈氏五论》《金刚鬘灌顶》等教法和密法灌顶。喀觉旺波也曾经在俄热贝法驾前求得旧译《续释》和《上部密藏》《下部密藏》等诸多教法精进修行,均得到如法觉验。后期他曾于第四世黑帽活佛若必多杰法驾前听受《中观思择焰论》等教法,亦曾在咱日玛钦地方的一处岩洞中静修三年,亲见诸多空行勇士示以希有神变。他还曾在工布地区的达玛普和阁昌等处修行较长时间,也曾为三百多僧人广宣佛法。在嘉域地方时,他曾亲见佛陀之授记,此后广受财施,于明太祖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修建了“达孜囊达岭寺”,在此剃度两百余众为僧。/pp classql-block喀觉旺波的著名弟子众多,主要有第五世噶玛巴德银协巴和仁钦桑布、仁钦华、拉思仁钦坚赞等人。明成祖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七月二十九日,时年五十六岁的喀觉旺波应缘示寂。/p p classql-block三、活佛转世现象的历史成因/pp classql-block在藏传佛教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虽然多有曲折荣衰,但其传承却从未间断。其间,从文成公主入藏时期佛教传入吐蕃到建成桑耶寺、剃度“七觉士”,吐蕃佛教在渐进发展中宣告了藏传佛教的初步形成。至寂护尊者圆寂之前,卫藏地区的佛教寺庙和僧人只是颇受赞普礼遇的普通宗教团体。可自从益西桑波(拔·赛囊)为每位僧人向赞普赤松德赞祈得三户属民,并形成“三户养僧制”之后,吐蕃寺庙僧人便成为“没有土地的奴隶主阶级”。至赤祖德赞兴佛时期,寺庙开始拥有土地。吐蕃分裂割据时期,佛教再次大规模兴起,寺庙和僧人在地方割据势力支持下,再次开始拥有土地和庄园,并在发展中逐步成为经济上的奴隶主和地主阶级。/pp classql-block蒙元时期,八思巴受封国师、帝师之后,受命于元朝而在卫藏地区建立地方行政体系,寺庙僧人便成为兼有地方统治地位的特殊阶级群体。从此,藏传佛教寺庙和僧人数量在原有基础上迅速增加,寺庙财富也在不断积聚中恶性膨胀。然而佛教僧侣不同于俗家之人,不能娶妻生子,故而在庙产继承、不共教法之法脉延续方面出现障碍。如萨迦派,则以昆氏家族之族系传承为载体,世代继承寺庙法统和庙产,其他教派的寺庙则无法以类似方式解决上述问题。于是,藏传佛教的活佛转世现象随之出现。/pp classql-block元朝时期,噶玛噶举以认可“让炯多吉”为噶玛·拔希的转世再来者为标志,开启了藏传佛教活佛转世传承的历史源头。黑帽系活佛噶玛巴法统,在追认都松钦巴为第一世噶玛巴基础上,于蒙元时期共传三世。红帽系活佛夏玛巴,在元朝时期共传两世。综上可见,活佛转世现象除了其固有的宗教神秘因素之外,也有特定的历史背景。活佛转世制度不但解决了密法传续、法位和庙产继承等一系列问题,减少了内部“法位”和庙产争夺的麻烦,还进一步增强了藏传佛教的神秘感和神圣感,使其外在存续的宗教特质常令信徒更加神往、更加具足信心。所以活佛转世现象在噶玛噶举教派出现之后,便逐渐被其他教派效仿,继而在不断传承中形成定制。/p p classql-block注:图片源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