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报指标速递-研报-股票频道-证券之星
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24年实现收入12.97亿元,同比增长1.51%,归母净利润9,251.67万元,同比下降46.86%;其中单四季度实现收入3.53亿元,同比下降6.34%,归母净利润-1,635.43万元,同比下降154.63%。25年一季度实现收入3.72亿元,同比增长29.25%,归母净利润3,569.67万元,同比增长18.59%。公司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14元(含税)。
国内毛利率下降拖累整体业绩,费用率改善致一季度业绩回升。1)24全年营收小幅增长。公司24年营收同比仅小幅增加,其中境外营收10.76亿元,同比增长13.74%,境内营收2.11亿,同比下降35.5%。境内营收下滑主要由于基建承压以及大连金州湾国际机场项目结算不及预期。2)国内项目毛利率大幅下降拖累整体毛利率。公司24年毛利率29.59%,同比下降4.67个百分点。其中境外毛利率31.04%,同比上升1.4个百分点,境内毛利率20.33%,同比下降26.73个百分点。25年一季度毛利率25.88%,同比下降11.45个百分点。国内毛利率下滑主要由于大连金州湾国际机场项目盈利不及预期。3)24全年费用率上升,25一季度费用率下降明显。公司24全年期间费用率17.36%,同比上升1.62个百分点,其中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0.66%、15.01%、3.13%、-1.45%,同比分别下降0.04、上升1.40、上升1.44、下降1.17个百分点。25年一季度期间费用率16.22%,同比下降5.05个百分点,其中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0.64%、14.84%、2.45%、-1.71%,同比分别下降0.18、下降3.79、下降0.15、下降0.93个百分点。
24年新签订单大幅增长,预计将逐步转化。公司24年新签订单20.53亿元,同比大幅增长93.27%,25年一季度新签订单4.62亿元,同比下降20.43%,主要系上年同期高基数影响,整体新签订单仍然饱满。24年底在手订单14.07亿元,同比增长58.55%,考虑到订单到业绩确认周期,我们预计25年营收增长将较为明显。25年一季度营收增长已经一定程度印证。
应收项目增加致使回款有所放缓。24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8334.85万元,同比减少2.17亿元,主要由于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增加,24年底公司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5.95亿元,同比增加1.69亿元。24年收现比、付现比分别为86.51%/101.45%,同比分别下降5.83、上升8.03个百分点。25年一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462.98万元,同比增加4698.61万元,公司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4.82亿元,同比增加7567.08万元,环比减少。25年一季度收现比、付现比分别为110.05%/98.32%,同比分别上升20.50、下降14.04个百分点。
盈利预测与评级:我们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2.13亿元、2.52亿元、3.00亿元,对应4月30日股价PE为23、19、16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国内宏观经济承压,国际宏观经济增长不及预期,国际地缘政治局势变动等造成订单需求不及预期
2025Q1公司营收1.08亿元(+53.65%),归母净利润186.22万元(+30.41%)2025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8亿元,同比增长53.65%;归母净利润为186.22万元,同比增长30.41%;扣非净利润168.47万元,同比增长41.40%。公司扩大生产布局,在手订单饱满,我们维持2025-2027年盈利预测,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53/0.64/0.76亿元。EPS分别为0.32/0.39/0.46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34.8/28.7/24.4倍,我们看好公司2025年新签约订单饱满,向算力市场新领域积极拓展带来未来业绩增长,维持“增持”评级。
公司向算力市场新领域积极拓展,计划2025年35kV GIS批量供货2024年公司研发人员占员工总量的38.31%,公司获批组建河南省光储充智慧微电网工程研究中心、河南省工业设计中心两项省级研发平台,荣获河南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等。“ESS型光储充一体化成套设备”被认定为河南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6项新产品取得国内领先鉴定。2024年子公司也快速发展,继电器研究所获批组建河南省光储充智能微电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公司计划新增35kV九统一保护的系列化,自主可控下一代110kV保护开发,35kV气体绝缘开关设备、新型低压交-直流混联配电柜、新型储能、高能效变压器、新型电力电子设备,布局可观、可测、可调、可控的源网荷储一体化零碳智慧园区数智化平台,为客户提供绿色能源全生命周期服务;同时向算力市场进行积极拓展。
2025年4月公司中标国网6132.70万元订单,2025年新签订单达5.32亿元2025年1月公司与中能建成套工程有限公司签订了《中国能建2024年度紧凑式变电装置集中采购框架协议》,总金额4.25亿元。2025年3月与河南空港数字城市开发建设有限公司签订了《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大数据产业园大数据处理中心项目变电站建设工程施工总承包合同》,合同金额为4575.29万元。2025年4月公司收到国家电网相关项目的《中标通知书》,确认公司为国家电网各省电力公司的中标单位,合计中标金额为6132.70万元。
2025年一季度营收17.51亿元(+9.00%),归母净利润0.52亿元(+27.95%)公司发布2025年一季报,2025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51亿元,同比增长9.00%;归母净利润为0.52亿元,同比增长27.95%;扣非净利润0.47亿元,同比增长26.47%。公司优化产品结构,盈利能力提升,我们维持2025-2026年盈利预测,新增2027年盈利预测,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08/2.52/2.97亿元。EPS分别为0.71/0.87/1.02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19.8/16.3/13.8倍,我们看好公司布局多类衍生物系列产品,维持“增持”评级。
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聚氨酯原材料和制品的生产基地及应用领域最全的地区,海外聚氨酯上游企业产能逐步关停,预计未来新增产能多数集中于中国,预计国内聚氨酯市场规模2021-2027年CAGR为4.79%。其中,2023年中国聚醚多元醇产能占全球一半以上,多家外国企业产能逐步减少。根据中国化信咨询数据,2023年全球聚醚多元醇总产能1590万吨/年,中国产能占比达到53.1%。聚氨酯弹性体是聚氨酯下游应用中未来增速最高的细分领域。根据中国化信咨询数据,2023年我国聚氨酯制品市场规模约2200亿元,其中弹性体市场规模约260亿元,占比11.82%。预计聚氨酯制品2023-2028年平均增速为5%,到2028年市场规模达2800亿元,其中增速最高的为聚氨酯TPU和CPU弹性体,预计2023-2028年市场规模增速达9-11%。
公司CPU产品为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组合聚醚产品为山东省制造业单项冠军,2021年CPU市占率约为34.61%,排名第一;同时公司拥有聚醚-弹性体、聚酯-弹性体、聚醚-组合聚醚三大产业链。于2025年3月21日与泉港石化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签订《EO、PO和AA下游衍生物项目合作框架协议》,就公司在泉港石化工业园区投资建设EO、PO和AA下游衍生物项目的事项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
自主高端品牌“无极”持续进击,国内海外双双高增。24年自主品牌无极收入31.54亿元,同比增长111.43%(无极内销18亿,同比+114%,外销13亿,同比+108%,外销里面欧洲占比76%),爆款产品持续热销,SR250GT上市引发轰动,重新定义休闲运动踏板市场;CU525持续热销,产品生命周期管理效果显著,已奠定同级别巡航车王者地位;DS900X全年销量破万台,在国内800cc以上摩托车出口总量占比超95%,获得欧洲消费者高度认可。无极已成长为国内高端摩托车头部品牌,并在欧洲市场形成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未来将继续深耕欧洲市场,打造西班牙、意大利市场标杆效应,借助无极在欧洲市场的品牌势能,深化布局拉美、东南亚等其他市场,实现“1+N”市场协同发展。
全地形车开始崭露头角,有望打造全新成长曲线年全地形车产品实现销售收入4.03亿元,同比增长73.85%。ATV XWOLF1000实现量产,该产品拥有同级别最强动力以及最长续航里程。目前公司的ATV系列产品已形成200cc-1000cc的全排量段产品矩阵,海外销售网点超500个,实现欧洲市场全覆盖,并完成中南美洲重点市场战略布局。
三大品牌合力进发,渠道建设快速推进。公司打造差异化定位的三大自主品牌—无极VOGE高端摩托车、隆鑫LONCIN非道路运动机车、茵未BICOSE高端电摩。持续加强渠道建设以及品牌价值提升,建立和完善了终端分销体系以及线下服务体系,销售网络覆盖五大洲90多个国家和地区,经销商数量超过2000家。无极品牌国内外渠道建设效果显著,国内销售网点共990个,主要分布在北京、陕西、江浙、西南等娱乐摩托车车型容量较大市场;海外建成销售网点1165个,其中欧洲地区近900家。
盈利预测:维持“买入”评级。公司一季报净利润超预期,看好无极品牌的加速成长,我们对盈利预测进行上调,预计25-27年归母净利润18.05、21.16、24.25亿元(25-26年前值:13.96、16.38亿元),对应PE为14.16、12.09、10.54倍,维持“买入”评级。
4月29日,公司发布2025年一季报。2025Q1,公司实现总营业收入68.54亿元(-6.04%);归母净利润12.70亿元(-6.87%)。
CHC:在去年流感高发高基数的情况下,今年一季度感冒品类终端的实际动销情况相比较弱。公司感冒药,胃药,皮肤药保持平稳发展态势。公司今年新上市一个3.2类新药999益气清肺颗粒,作为呼吸品类重要补充,助力公司在呼吸感冒品类形成更有竞争壁垒的护城河。
处方药:公司不断提升处方药产品线学术价值和竞争力,并积极拥抱国药业务的集采。公司一季度完成对天士力28%的股权的收购,持续提升行业整合优势。随着集采推进,昆药集团有望获取更多空白市场新增空间。公司通过昆药渠道变革,三七产品赋能等强化精品国药行业定位,二季度有望进一步提升品牌和渠道的协同发力。整体看,华润三九、天士力、昆药集团三家上市公司未来有望持续发挥各自禀赋核心能力,深化协同各自差异化优势。
费用率方面,2025Q1销售/管理/财务费用率分别为21.86%/5.13%/0.02%,合计27.01%,同比增加1.28个百分点;2025Q1实现毛利率53.28%,同比减少0.14个百分点。公司一季度研发投入稳健,公司重视大品种二次开发,药材资源优化与工艺提升,围绕核心产品如999感冒灵、999天和骨通贴膏等,开展药材资源优化、工艺改进和质量提升工作,提升产品品质和市场竞争力。同时,积极布局数字化与智能制造转型,推进数字化转型,通过AI技术和智能制造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构建全产业链竞争优势。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公司是中药OTC领域龙头企业,在强大的收购实力基础上不断丰富中药产业链布局,未来有望实现院内院外市场双轮
驱动发展。在不考虑收购天士力影响的情况下,根据公司披露公告,我们调整公司盈利预测,预计2025/2026/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9.38/45.06/51.39亿元(调整前为38.17亿元/42.28亿元/-),对应EPS3.07元/股、3.51元/股、4.00元/股,对应PE为13.41/11.72/10.28(对应2025年4月30日收盘价41.12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呼吸品类发病率变化、中药配方颗粒品种省级联采实施、集采提质扩面、DRG/DIP支付方式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等可能带来的影响
公司发布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21.42亿元,同增4.79%;归母净利3.02亿元,同减7.44%;扣非归母净利2.74亿元,同减8.95%。公司紧抓AI和电子凭证两条业务主线,应用场景不断拓展。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2024年公司费用管控能力和回款能力提升。2025Q1公司实现营收2.57亿元,同减1.17%;归母净利-0.63亿元,亏损规模同比扩大12.79%;扣非归母净利-0.66亿元,亏损规模同比扩大8.04%。盈利能力方面,2024年公司毛利率为65.83%,同减0.83pct;归母净利率为14.11%,同减1.87pct;期间费用率为47.06%,同减0.86pct。现金流方面,2024年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3.50亿元,同增6.37%。2024年公司加大各项费用管控,强化应收账款管理,持续优化业务结构,实现期间费用率同比下降、经营现金流同比增长、2024年可持续收入占比达到55%。
紧抓AI和电子凭证两条业务主线年,面对客户预算支出调整、市场经营形势不达预期等挑战,公司紧抓AI和电子凭证两条业务发展主线,组建AI研发中心,积极开展以“行业垂直大模型+智能体”为重要产品形态的垂直场景战略布局,通过“数据+模型+场景”闭环,持续强化AI驱动的商业生态。公司电子凭证相关产品已在财政部及多个省份落地应用,已为超过6,000家预算单位和企业提供了电子凭证会计数据标准改革区域级平台服务,覆盖中央、省、市、区县、街道五级应用,分布10余省50余市县区。公司将持续深耕电子凭证业务领域,推动产品在更多地区与行业的应用布局,构建新的增长曲线。
各业务收入均同比增长,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分业务来看,公司数字票证、智慧财政财务和数字采购业务收入同比均实现增长。2024年公司数字票证业务实现收入8.86亿元,同增1.30%。公司持续深度探索AI与财政非税、票据业务场景的应用,持续拓展新的业务增长点,在票据智能监管、区块链与场景应用、信创适配业务和统一支付与行业应用方面均有相关项目落地。在智慧财政财务领域,2024年公司实现收入7.10亿元,同增4.86%,公司对现有预算管理解决方案进行整体价值升级,全面开拓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一体化和电子凭证市场,并在财政部、黑龙江、福建等地落地应用。数字采购领域,2024年公司实现收入4.62亿元,同增4.77%。公司深度推进政府、高校、企业、医疗等多领域协同发展,依托自研的“阳光公采大模型”和多年积累的行业数据库,构建了覆盖采购全流程的的AI解决方案。
2024年公司业绩有所下降,考虑到2025年下游客户预算支出情况仍具有不确定性,我们对应下调公司盈利预测。预计2025-2027年公司收入为25.2/28.9/32.1亿元;归母净利为4.3/5.3/6.2亿元;EPS分别为0.57/0.70/0.82元;PE分别为26.3/21.5/18.4倍。公司聚焦AI和电子凭证两条业务主线,AI技术持续为业务赋能,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可持续收入持续提升。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2024年年报显示,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43.65亿元,同比增长0.32%,实现归母净利润17.90亿元,同比增长1.62%。2025年一季报显示,公司Q1实现营业收入11.98亿元,同比增长21.40%,实现归母净利润4.3亿元,同比下滑9.29%。特别的,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信心,公司拟使用5-10亿元以集中竞价方式进行股份回购。
截至2024年,公司累计业绩承诺完成率为93.56%,一方面,IDC行业竞争加剧,价格战与同质化竞争持续升温;另一方面,ADIC行业需求旺盛,公司抓住窗口期对低功率机房进行升级改造导致公司短期业绩承压,截至3月末改造的IDC计费机柜总功率已超改造前的90%。此外,公司AIDC业务中前期用于引流的高性能算力模组业务出现波动,该业务属于一次性业务,公司通过全栈式的智算服务吸引了众多头部AI客户入驻。后续,公司将督促业绩补偿义务人进行业绩补偿。
行业:传统IDC行业竞争白热化,AIDC有望开启新一轮景气周期IDC行业上一波景气由移动互联网驱动,周期是从2015年到2020年,而后面临供给激增、低价竞争、行业出清,部分供应商后续扩容能力不足或服务质量下降,IDC行业已经经历了4-5年的下行周期。当前,散点的、不具备改造条件的低功率机柜市场仍然没有明确的复苏迹象,主要是现阶段的AI场景对流量的带动相对有限,行业更多体现出由IDC转向AIDC导致的去库存以及上架率的被动提升。
AIDC方面,智算中心是AI基建最绕不开的环节,在全球AI产业链上,国内光通信、服务器等厂商2024年相关收入快速增长,算力集群搭建所需的各类辅材如线缆、交换机等也都非常紧缺,产业链各环节最终都到归属到AIDC运行,因此AIDC的市场需求比较旺盛,早期以训练需求为主、全面转向推理则需求将进一步扩大。
公司:在AIDC领域获得优势卡位,拟交付机柜数量有望大幅增长公司已在京津冀(廊坊)、长三角(平湖)、大湾区(佛山和惠州)、成渝经济圈(重庆)、甘肃(兰州)和海南(儋州)等全国6大区域部署算力集群,全国合计规划61栋智算中心、约32万架机柜。最近两年公司一共新增交付IT功率合计约240MW,今年相对明确的交付IT功率合计约420MW,目前已交付和即将交付的机房全部取得投产订单,预计年内可完成上架并趋于成熟。同时,未来两年公司将开始涉足外延式发展,横向并购也可能会有新增交付。
传统IDC方面,公司凭借“低能级成本打高能级需求(客户在一线城市,机房在其卫星城)”、“自投、自建、自持、自运维物业(折旧摊销成本更低)”、“超大规模园区级算力中心(含综合管廊、变电站等设施,集约化程度高)”的廊坊模式获得了行业领先水平的上架率和毛利率。
AIDC方面,智算集群对空间集中度、网络传输设计、算力部署密度、运维管理水平提出更加严苛的要求。公司算力服务能力全行业领先,在空间距离、网络拓扑设计、路由路径、管理模式、高功率等方面均具备优势。公司前期通过出售算力模组引流,已率先卡位AI头部公司的模型训练环节,客户转向推理公司将率先受益。
液冷方面,公司将自研的液冷技术全面应用于全国多园区的下一代新型智算中心项目中,创造性地完成了高功率、高算网、高存储、多模组的多元融合架构智算集群基础设施设计,可实现单体建筑面积约22万平米、IT功率超200MW,在理论距离约束范围内可聚集13万张以上算力卡的集群,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海外算力芯片禁售、国产算力芯片产能不足导致上架节奏不及预期,引流业务拖累公司整体盈利能力等。
事件:公司公布2024年年报,公司实现总营业收入147.43亿元,同比增长7.8%;实现归母净利润9.39亿元,同比增长17.47%。公司公布2025年一季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3.92亿元,同比增长3.52%;实现归母净利润2.21亿元,同比增长3.24%。
公司逆势增长,柿竹园并表增厚公司业绩。2024年,公司切削刀具及工具营收31.89亿元,同比增长4.31%;其他硬质合金营收33.56亿元,同比下降2.19%;难熔金属营收24.26亿元,同比增长11.68%;精矿及粉末产品营收45.73亿元,同比增长32.22%。2024年公司数控刀片、PCB钻针、钻齿、整体刀具、精密零件、粉末制品、钨钼制品等重点核心产品销量逆势同比增长,其中数控刀片产量约1.4亿片,占国内总产量的10%。2024年公司收购柿竹园100%股权,注入优质矿山资源,钨产业链一体化建设增强竞争力,柿竹园公司2024年净利润7.05亿元,显著增厚了公司整体利润。
公司盈利能力提升。2024年公司毛利率从2023年的21.22%升至22.07%,提升0.85个百分点。其中切削刀具及工具毛利率33.30%,同比下降1.72个百分点;其他硬质合金毛利率18.63%,同比下降0.51个百分点;难熔金属毛利率10.33%,同比下降2.68个百分点;精矿及粉末产品毛利率23.61%,同比提升5.09个百分点。柿竹园公司的收购,实现了钨全产业链的协同增效,显著提升了公司的盈利能力。2025Q1公司毛利率20.63%。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0、11.6、13.8亿元,未来三年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长率为14%。公司为数控刀具龙头,给予2025年PE28X,对应目标价12.32元,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波动风险,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汇率波动的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研发不及预期的风险。
2025年4月29日,三只松鼠发布2025年一季报。2025Q1营收37.23亿元(同增2%),归母净利润2.39亿元(同减22%),扣非归母净利润1.62亿元(同减38%)。
2025Q1毛利率同减1pct至26.74%,综合成本控制较好,后续随着自供比例提升,日销品规模释放,预计毛利率持续优化,销售/管理费用率分别同增2pct/0.4pct至18.67%/1.76%,主要系抖音费投规模较大,同时分销端口渠道建设存在前置投入,净利率同减2pct至6.40%,整体来看年货节错位影响较大,后续随着品类、渠道、销售时点结构调整到位,预计季度间波动逐渐平滑。
产品端,年货节错位下,公司通过结构与渠道调整实现逐月经营优化,日销品占比显著提升,同时持续推进上游供应链布局,提升综合产能利用率。此外,公司坚定高端性价比+差异化战略,从“低价”转向“卖好货”,逐渐强化品质与溢价能力。渠道端,2025Q1线下分销端口贡献显著增量,后续计划通过新品投放、渠道渗透推进线下分销渠道放量。此外公司打样试点便利店业态,优化货盘结构,推动下沉市场布局。
公司“高端性价比”战略长期发展信心充足,通过SKU优化/打造爆款/加大费投等方式实现渠道扩张与品牌势能建设,高端性价比战略与全品类布局有望推动公司持续发展,保障业绩目标实现。根据2025年一季报,我们调整2025-2027年EPS分别为1.19/1.54/1.93(前值为1.23/1.70/2.20)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22/17/14倍,维持“买入”评级。
宏观经济下行风险、线上竞争加剧、社区零食店优质点位竞争加剧、食品安全风险、渠道拓展不及预期、大单品开拓不及预期等。
粉芯稳步复苏,芯片电感加速兑现。营收方面,24年实现营收16.6亿元,同比+43.5%,其中,金属软磁粉芯营收12.3亿元,同比+20.2%;电感元件营收3.86亿元,同比+275.8%;金属软磁粉末营收0.4亿元,同比+47.3%。主业粉芯稳步复苏实现增长,芯片电感受益AI产业营收贡献显著。25年第一季度实现营收3.8亿元,同比增长环比略降,我们认为主要受春节假期等影响为正常季节性波动。盈利能力方面,24年毛利率40.7%,净利率22.5%,我们认为芯片电感业务占比的提升持续拉动公司综合毛利率的中枢上移。
芯片电感趋势明确,持续打造新主业。芯片电感具备高功率低损耗优势,受益AI服务器需求释放,公司22/23/24年电感元件营收对应2000万元/1亿元/3.9亿元,持续验证其打造新主业的趋势。客户方面,新增多家国内外知名半导体厂商供应商名录,开拓新应用领域如ASIC等,同时交付大量样品。产能方面,持续加大投入扩充产能,为终端增量需求做好储备。2024年正式启动泰国高端金属软磁材料及磁元件生产基地项目,已顺利完成境内外一系列关键筹备工作。
盈利预测与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7/5.8/7.0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4.7%/23.5%/21.0%,当前股价对应的PE分别为25/20/17倍,公司站稳光储新能源高景气赛道,芯片电感有望打开第二成长极,维持“买入”评级。
产销提升,四季度公司盈利同比环比改善明显。销量方面,24Q4POY/FDY/DTY/短纤/PTA销量分别为144.1/41.1/24.5/37.4/14.8万吨,环比-2.6%/+5.8%/+20.8%/+21.8%/+33.7%,产销提升得益于2024年9月投放36万吨聚酯装置以及2024年底投放的PTA三期装置。价格方面,24Q4POY/FDY/DTY/短纤/PTA均价环比-5.8%/-7.1%/+2.6%/-2.3%/-9.6%。四季度金九银十需求不及预期叠加原油价格回落,企业库存重压下被迫进行优惠促销,价格下跌。季度后期,企业修复现金流意愿增强,逐步收紧优惠幅度,长丝市场重心有所回升。
目前涤纶长丝投产高峰期已经结束,预测未来国内涤纶长丝产量将会有序扩张。2024-2025年行业增速较过去几年大幅放缓,供给格局改善明显。公司新产能有序投放,截止目前公司已拥有民用涤纶长丝产能805万吨,2025下半年公司预计新增40万吨长丝产能。同时,近期密集政策引导下经济有望企稳复苏,带动涤纶长丝需求回暖。
2024年,公司PTA一二期年度产量目标超额达成,优等率同比提升,醋酸耗用等指标持续下降,行业领先,整体生产更加稳定;PTA三期也于2024年年底开始试生产,PTA产能再创新高,目前公司PTA产能已达到770万吨,为公司聚酯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稳定的原材料供应。PTA三期项目采用KTS公司PTAP8++技术,在成本、能耗、产品性能等方面具有较强的技术优势。预计到2025年年底,公司PTA产能将突破1,000万吨,公司独山能源PTA基地也将成为规模性的PTA-聚酯一体化基地,大大提升了公司资源配置效率和效益。
贝斯特于2025年4月20日发布2024年年报及25年一季报。公司2024年实现归母净利润2.89亿元,同比+9.58%,25Q1实现归母净利润0.69亿元,同比+0.23%,业绩符合预期。
行业层面来看,2024年我国汽车产销再创新高,分别达到3128.2万辆和3143.6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表现亮眼,产销分别达到1288.8万辆及1286.6万辆,同比分别+34.4%、+35.5%,新能源汽车销量渗透率大40.9%。在此基础上,公司充分把握机遇夯实向上发展势头。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13.57亿元同比+1.03%,实现归母净利润2.89亿元同比+9.58%,公司三梯次业务布局持续推进。
1)第一梯次业务含涡轮增压器核心零部件、各类精密零部件及智能装备工装夹具等原有业务,是公司稳健发展的压舱石。2024年公司践行开源节流策略,持续拓展市场。2024年公司涡轮增压业务实现营收10.58亿元,22-24年CAGR达9.83%,在公司总体营收中占比达77.9%,核心传统涡轮增压业务维持稳健增长。同时公司通过深入开展工艺优化,严格把控各项成本支出,进一步激发产业链协同效应,公司汽车零部件板块毛利达到33.68%,同比+0.31pct。
2)第二梯次布局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业务。2024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大幅提升,产销增速均达到同比30%以上,公司积极对标行业内头部企业,开启差异化竞争。2024年公司全资子公司安徽贝斯特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顺利完成项目建设并正式开业运营,公司积极投入新产品研发及客户开拓工作,同时推进客户的延长认证等工作,进一步夯实基础。受益于新能源汽车产销量高速增长,2024年公司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业务表现亮眼,实现销售收入1.84亿元,销量达到910.77万件同比+38.73%。
3)第三梯次布局“工业母机”、“人形机器人”、“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全面布局直线运动部件。公司子公司宇华精机生产的高精度滚动丝杠副和直线导轨副产品已取得国内知名机床厂商成功验证及广泛应用,2024年已顺利达成小批量订单的滚动交付。宇华精机生产的滚珠丝杠副精度达到行业最高的C0精度,直线导轨副精度达到UP级,公司持续打造核心竞争力,为批量供货做好技术和设备储备。
利润率层面,公司2024年毛利率达34.7%,同比+0.24pct,25Q1毛利率略有下滑至34.19%;2024年净利率达21.29%,同比+0.53pct。公司深化国际市场布局,响应“一带一路”号召扩建泰国产能,目前泰国倍永华已成功奠基,正在开工建设中,建成后有望进一步提升公司海外竞争力。
根据公司24年年报及25年一季报,结合对公司市占及产能释放进度的判断,我们修改盈利预测为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5.31/17.51/20.15亿元(2025-2026年前值18.89/22.83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33/3.85/4.51亿元(2025-2026年前值3.89/4.8亿元),以当前总股本计算的摊薄EPS为0.67/0.77/0.9元(2025-2026前值0.78/0.96元)。公司当前股价对2025-2027年预测EPS的PE倍数分别为41.7/36.1/30.8倍。考虑公司作为精密零部件领先企业,积极切入新能源汽车、工业母机及人形机器人丝杠领域成长空间广阔,精密加工优势显著,维持“买入”评级。
1)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2)汽车行业周期波动影响以及行业政策性风险。3)产品价格下降风险。4)国际贸易环境风险。5)汇率波动风险。
公告要点:公司发布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2024年业绩低于我们预期,2025年一季报业绩符合我们预期。2024年营业收入为70.3亿元,同比+19.1%,归母净利润为3.0亿元,同比-20.1%,扣非归母净利润为2.5亿元,同比-14.0%。25Q1营业收入19.0亿元,同环比+28.5%/-4.7%,归母净利润1.0亿元,同环比+40.0%/+76.5%,扣非归母净利润0.8亿元,同环比+25.1%/+91.2%。
基盘业务稳定,新业务增长动能强劲。2024年公司新业务传感器/空气悬架业务收入分别为6.7/9.9亿元,增速同比+25.4%/+41.8%,传感器业务收入高增动力来自品类拓展及新客户突破,空悬业务受益于下游核心配套车型理想L8、腾势N7、智界R7等快速放量实现产销高增。成熟业务中TPMS业务2024年收入增速为+12.3%,主要受益于TPMS在中国份额提升收入增速较快,汽车金属管件/气门嘴业务公司市场份额较高,格局稳定,2024年收入增速分别为+1.9%/-0.6%。
收入结构变化毛利率承压,期间费用率基本稳定。2024年公司毛利率为25.1%,同比-2.4pct,新业务如传感器、空气悬挂收入增速较快但毛利率较低,压低公司整体毛利率,2024年二者毛利率为17.1%/22.6%,同比-3.2pct/-1.9pct,毛利率下降主要受到下游客户降价影响。费用端,2024年期间费用率为18.8%,同比-0.9pct,虽然全年股权激励费用计提较多,但是公司收入增长迅速摊薄费用增加的影响。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率为4.3%,同比-2.1pct,主要受到毛利率下降以及股权激励费用计提影响。
25Q1利润率同环比显著提升,业绩回归增长通道。追溯会计准则调整对毛利率和费用率的影响,25Q1公司毛利率为23.3%,同环比-6.0pct/+1.1pct,同比下降主要受到毛利率较低的新产品放量影响。25Q1期间费用率为16.2%,同环比-5.5pct/-0.4pct,受益于股权激励费用计提减少。25Q1归母净利率为5.0%,同环比+0.4pct/+2.3pct,盈利实现同环比显著修复,公司业绩回归增长通道。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由于公司传统业务增速放缓,且新产品放量对整体毛利率有所影响,我们下调2025-2026年营收预测为91/111亿元(原为95/115亿元),预计2027年营收为135亿元,同比分别+30%/+22%/+21%;下调2025-2026年归母净利润为5.1/7.2亿元(原为5.9/7.8亿元),预计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9.2亿元,同比分别+68%/+41%/+28%,对应PE分别为16/11/9倍,维持“买入”评级。
公司发布2024年年报,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04.94亿元,同比下降10.04%;实现归母净利润13.71亿元,同比增长8.69%。单季度来看,2024年第四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8.39亿元,同比下降18.08%;实现归母净利润4.49亿元,同比增长45.49%。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0.38亿元,同比下降3.46%;实现归母净利润0.12亿元,同比下降92.69%;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51亿元,同比下降3.23%。2024年,受地产周期及市场竞争加剧影响,定制家具企业增速放缓,公司经营环境短期内面临挑战,2024年营业收入同比有所下降。但随着国家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实施落地,家居行业消费需求有望迎来复苏公司25Q1在24Q1高基数下营收微降,但公司持有的国联民生股票公允价值下降导致公司确认-2.00亿元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影响归母净利润表现,不考虑此影响,公司扣非归母净利润仅微降。
2024年,品牌层面,1)索菲亚品牌:拥有城市运营商1797位,专卖店2503家,实现收入94.48亿元,客单价稳定增长,已达到23,307元/单。2)米兰纳品牌:拥有经销商530位,专卖店559家,实现收入5.10亿元,同比增长8.09%。工厂端平均客单价15,153元/单,同比增长8.75%。3)司米品牌:拥有经销商156位,专卖店161家,全品类整家店150家。2024年深化整家战略,加快向整家门店转型,同时继续降低与索菲亚品牌运营商重叠率,实现渠道差异化。4)华鹤品牌:拥有经销商264位,专卖店279家,实现收入1.66亿元。2025年,华鹤品牌将继续招优质经销商、强化终端赋能,推进装企、拎包、电商等新渠道建设来开拓新流量。渠道层面,公司不断增强与装企的合作,通过公司直营整装与经销商合作装企等方式加大对前端流量的渗透,打造装企渠道的整家定制模式,2024年,公司整装渠道实现营业收入22.16亿元,同比增长16.22%。此外,公司在2024年不断推出城市合伙人、1+N+X等全新业务模式,以用户为中心,以社区服务中心为支撑,不断开发多业态门店,实现全域引流,为消费者提供全装修生命周期产品及服务,未来将会成为抢占毛坯、旧改/局改市场的重要方式。
公司旗下四大品牌定位清晰,能够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并围绕“大家居”战略进行品类扩充升级,以整家模式带动客单增长和品类拓展仍有较大空间。基于25Q1业绩,我们下调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5-2027年营收分别为112.00/119.34/127.07亿元(25-26年前值为116.83/125.2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6.7%/6.5%/6.5%;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02/15.03/16亿元(25-26年前值为13.55/14.9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2.4%/25.1%/6.5%。截至2025年4月30日,对应EPS分别为1.25/1.56/1.66元,对应PE分别为12.19/9.75/9.15倍。维持“买入”评级。风险提示
宏观环境与房地产行业形势的风险,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劳动力成本上升的风险,应收账款、应收票据无法收回的风险,原材料价格上涨的风险,管理的风险。
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2024年,公司实现收入81.2亿元,同比+33.7%;归母净利润为3.3亿元,同比-19.2%;扣非净利润为3.1亿元,同比-28.5%。2025Q1,公司实现收入20.9亿元,同比+13.6%;归母净利润1.1亿元,同比+10.3%。扣非净利润1.2亿元,同比+25%。公司计划每股分配股利0.2元,加上Q3分配的0.1元/股,全年共分红0.3元/股,分红率36%,对应4月30日收盘价股息率为1.8%。
海运运费影响2024年利润:公司2024年毛利率/销售净利率为34.7%/4.1%,同比-1.67%/-2.69%。其中2024Q4公司毛利率/净利率为33.6%/2.3%。公司毛利率、净利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海运运费提升。2024年红海危机导致运价大涨,6月末SCFI综合指数较年初大幅上涨95.8%,运费涨价的影响有一些滞后性,主要影响24H2的业绩。2024年全年,公司运费成本占收入的比重达18.5%,同比+0.8pct。
2025Q1公司利润率有所好转:2025Q1,公司毛利率/销售净利率为35.4%/5.3%,同比-0.6/-0.2pct,虽同比仍然有所下滑,但环比Q4同比1.8%/+3.0%。随着2024H2运价下降,我们认为公司利润率有望在2025年实现逐季恢复。2025Q1公司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为24.3%/4.4%/0.8%/-1.3%,同比-0.1/+0.7/-0.1/-2.7pct。管理费用提升主要因股权激励开支提升;财务费用率波动主要受汇兑影响。
持续投入长期能力建设,供应链、品牌、物流、渠道平台均有建树:①供应链,持续推进全球化战略,强化东南亚备份产能,缓解关税影响;提高生产标准化,年底标准五金SKU数量下降率达70%。
②完成“SONGMICS HOME”主品牌对三大子品牌的全面整合,通过统一视觉体系与设计语言,实现品牌认知聚焦与资源协同。产品聚焦系列化,2024年推出Ekho、Helen、Kara、Kate等系列化产品。
③物流,海外仓能力持续强化,2024年底全球自营仓面积达33.49万平方米,法国前置仓发货比例提升30pct达37.8%;意西前置仓发货比例提升14pct达72.8%,前置仓尾程运输时效缩短1-2天;美国自发订单比例提升至27.75%,全年平均尾程价格下降4-5美元/单。
④渠道平台方面,2024年3月公司率先以半托管模式入驻TEMU美国站,8月快速扩展至西班牙、意大利等欧洲五国站点,至年末TEMU平台已成为第四大线C销售渠道;公司自有仓储布局在平台半托管模式下有较大优势,未来前景可期。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考虑运费、关税等外部因素影响,我们将公司2025-26年归母净利润预期从5.5/6.4亿元下调至4.2/5.4亿元,预计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6.8亿元;同比+25%/+30%/+25%,对应4月30日收盘价为17/13/11倍P/E。考虑股价已有回调,维持“买入”评级。
事件概述:公司发布4月产销快报:集团4月批发销量为19.1万辆,同比-9.3%,环比-28.9%;1-4月累计批发89.6万辆,同比-0.7%;自主乘用车4月批发销量为10.9万辆,同比-11.1%,环比-33.9%;1-4月累计批发56.2万辆,同比+0.3%;长安福特4月批发销量为1.3万辆,同比-31.6%,环比-30.3%;1-4月累计批发6.1万辆,同比-18.5%;长安马自达4月批发销量为0.65万辆,同比+7.6%,环比-9.0%;1-4月累计批发2.4万辆,同比-5.0%。
自主乘用车同比销量稳步提升新能源大幅增长。4月公司自主乘用车批发销量10.9万辆,同比-11.1%,环比-33.9%。新能源方面,4月自主新能源批发销量为6.2万辆,同比+19.8%,环比-28.9%;1-4月累计批发25.6万辆,同比+41.9%。其中4月深蓝销量2.0万辆,同比+58.0%,环比-17.4%;阿维塔11,681辆,同比+122.6%,环比+11.5%。展望2025年,集团销量目标为300万辆,新能源销量目标为100万辆,后续公司将推出深蓝S09等全新产品,保证燃油基盘的同时加速电动化转型。
阿维塔、深蓝发力新能源转型加速。深蓝、阿维塔品牌1-4月累计分别8.8万辆、3.6万辆。展望2025年,深蓝计划推出包括S09在内的两款全新车型,其中深蓝S09采用六座布局,搭载行业第一梯队水平的华为乾崑智驾ADS3.0,预售价格23.99-30.99万元,竞争力较强;同时公司规划加速深蓝全球化布局,投放更多全球化产品,2025全球年销目标为50万台(国内40万台,海外10万台)。阿维塔方面,阿维塔06推出纯电和增程双动力,配备华为乾崑智驾ADS3.0和鸿蒙4.0车机系统,4月19日正式上市48小时后,官方发布的大定订单突破12,536台,看好公司新能源转型加速。
海外销量加速成长打开全球市场。4月长安海外销量4.2万辆,同比+34.0%,环比-15.2%;1-4月长安海外销量20.2万辆,同比+43.7%。2025年,公司要在海外新建经营主体8个、物流节点16个、28条线+个,完成巴西子公司设立、中东非全面导入长安/深蓝/阿维塔三大品牌等五件大事;其中泰国布局的全球“右舵生产基地”产能在2025Q1实现投产,首期产能10万辆,二期后总产能将增加至20万辆。公司全球化思路清晰、步伐坚定,有望打开长期增长空间。
投资建议:我们看好公司电动智能转型,叠加华为智能化赋能,维持盈利预测,预计2025-2027年收入分别为1,896/2,095/2,335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8.7/107.6/127.2亿元,EPS分别为0.89/1.09/1.28元,对应2025年4月30日12.25元/股的收盘价,PE分别为14/11/10倍,维持“推荐”评级。
1Q25年收入大致符合预期:公司1Q25年实现收入人民币5.26亿元(+59.2%YoY,+4.9%QoQ),主要由RC18、RC48产品收入贡献,大致符合我们预期和市场预期。按照公司此前给出的全年30%YoY收入指引,1Q25约占全年收入24%,亦符合我们预期(主要由于通常1Q25在季节性上来说属于销售较低的季度)。毛利率为83.3%(vs.1Q24:77.5%,4Q24:80.4%),同比环比均提升明显。
1Q25费用管控和净亏损均符合预期:1Q25研发费用为3.29亿元(-0.7%YoY,-14.9%QoQ)。此前公司在年报业绩会上提及全年研发费用将控制在13亿元以下,目前一季度研发费用已占据该指引的25%。销售费用为2.51亿元(+33.7%YoY,-23.1%QoQ),销售费用率为47.7%,符合公司全年销售费用率低于50%的指引。管理费用为9千万元(+21.4%YoY,-7.1%QoQ),管理费用率进一步降低至17.1%(1Q24:22.5%,4Q24:19.5%)。得益于上述费用管控得当,1Q25归母净亏损为2.54亿元(-27.2%YoY,-0.9%QoQ),符合我们和市场预期。此前公司指引2025年全年净亏损控制在10亿元以下,我们认为公司正在朝该目标稳步推进。
一季度现金消耗较少:截至3月31日,公司货币资金为7.22亿元,较2024年底7.62亿元仅略有下降,我们认为这反映了了公司目前绝大部分现金流支出可被商业化收入所覆盖。此前公司在年报业绩会上表示2025年公司需补充的现金资金仅需几亿元,按照目前的趋势,我们认为该现金管控目标可较为轻松达成。此外,我们注意到公司在公告中披露2025年度拟向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申请总额不超过人民币55亿元的综合授信额度,我们预计2025年公司现金流补充方案或仍以银行授信为主。
维持“持有”评级和目标价(港股29港元、A股人民币40元):我们将2025E/2026E/2027E净亏损预测轻微调整+0.6%/+1.0%/-1.9%,主要由于轻微上调收入预测和微调毛利率预测所致。基于我们的DCF估值模型,(WACC:10%,永续增长率:3%),维持公司“持有”评级和目标价29港元(港股)和人民币40元(A股)。我们认为目前公司处于合理估值区间,若后续泰它西普成功实现出海,则公司股票有望迎来上调机会。
投资风险:出海授权延误或失败、现金流消耗大于预期、销售未如预期、研发延误或临床试验数据不如预期、竞争激烈。
事件。公司发布2025年一季报,实现营收15.11亿元(同比+11.29%),实现归母净利润3.0亿元(同比+13.35%)。
麻醉板块稳健增长,镇痛新品种持续放量。公司为国内麻醉领域主要厂家之一,重点麻醉产品和依托咪酯为公司早期品种,2010年之后,公司在麻醉领域布局迎来一系列成果,右美托咪定、丙泊酚、瑞芬太尼、舒芬太尼、羟考酮、阿芬太尼、奥赛利定等麻醉新品种陆续上市,较大丰富了麻醉产品梯队,产品集群优势显现。公司持续加强镇静镇痛产品管线资源投入,特别是近两年成功上市镇痛产品,实现了公司在麻醉重症领域可持续发展的镇静镇痛双引擎。借助麻醉重症领域以“镇痛、镇静、抗应激”学术发展理念,重点关注镇静镇痛创新与发
展,不断引领在麻醉与重症领域镇痛镇静治疗理念,也形成公司在麻醉重症领域镇痛镇静、舒适化医疗等治疗方案方面持续领先的优势。
研发投入持续加码,外延BD持续推进,中枢神经领域创新药在研梯队已经形成。在研发方面,公司在研科研项目70余个,投入科研经费7.21亿元,比上年度增长了17.48%,取得了显著的研发成果。在创新药研发方面,根据2024年年报,公司共有14个在研创新药项目,其中完成III期临床研究项目1个(NH600001乳状注射液);开展Ⅱ期临床研究项目3个(NHL35700片、NH102片、YH1910-Z02注射液);完成或开展I期临床研究项目4个(YH1910-Z01鼻喷剂、NH130片、Protollin鼻喷剂、NH160030片),其余项目均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在DB方面,2024年2月,公司与TEVA达成战略合作,并获得梯瓦产品安泰坦在中国大陆的独家商业化权益。2024上半年,从丹麦灵北引进的1类创新药NHL35700正式进入临床二期研究,预计2025年完成临床二期并进入临床三期。公司与哈佛医学院、天境生物合作开发的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症的Protollin项目在美国顺利完成临床I期研究,整体安全性良好,将于2025年度进入临床II期研究。
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7.6%/19.6%/16.9%,当前股价对应的PE分别为17/14/12倍,维持“买入”评级。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52.58亿元,同比下降14.04%;实现归母净利润3.85亿元,同比下降35.23%。单季度来看,2024年第四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5.83亿元,同比下降27.66%;实现归母净利润1.19亿元,同比下降51.48%。单季度来看,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8.18亿元,同比下降0.30%;实现归母净利润0.42亿元,同比下降10.90%。
2024年,分产品来看,整体厨柜/定制衣柜/木门/其他/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3.94/21.21/3.73/3.70亿元,同比-15.62%/-15.35%/-9.05%/+1.76%;分渠道来看,直营店/经销店/大宗业务/海外业务/其他分别实现营业收入4.66/25.33/16.84/2.05/3.7亿元,同比-0.80%/-18.94%/-16.18%/+37.25%/+1.76%。2025Q1,分产品来看,整体厨柜/定制衣柜/木门/其他/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65/4.21/0.64/0.68亿元,同比-16.29%/9.72%/42.34%/-9.71%。分渠道来看,直营店/经销店/大宗业务/海外业务/其他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96/3.43/0.65/0.45/0.68亿元,同比+205.81%/-25.00%/-55.79%/+3.53%/-9.71%。截至2025Q1末,公司整体橱柜/定制衣柜/木门/直营门店数量分别为1327/1471/1000/34家,较2024年末分别变动-112/-164/+14/+0家。公司加速出海,通过海外展会布局市场,实现品牌出海。近年来,公司洞察到新兴市场的潜在机会,进一步开拓东南亚市场,相继在新加坡、菲律宾、马尔代夫、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多个国家开设零售店,通过建立专业高效的服务团队,构建完善的项目管理体系,不断为国际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与服务。2024年6月1日,志邦日本首家东京旗舰店和志邦菲律宾宿务店同步开业,进一步提升了公司品牌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
公司稳步推进大家居战略,基本盘厨柜业务稳定增长,衣柜、木门业务处在快速发展期,规模效应有望驱动衣柜、木门毛利率提升;大宗渠道变中求进稳中求新,经销渠道积极布局华南市场,清远基地投产有望贡献明显收益,并持续进行渠道下沉,推动融合门店落地。基于公司25Q1业绩,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营收分别为56.21/59.79/63.13亿元(25-26年原值为62.08/66.1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6.9%/6.4%/5.6%;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06/4.34/4.62亿元(25-26年原值为5.45/5.9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5.3%/7.0%/6.3%。截至2025年4月30日,EPS分别为0.93/1/1.06元,对应PE分别为11.73/10.96/10.32倍。维持“买入”评级。
经济波动带来的风险,房地产市场风险,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经销商管理风险,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合同资产无法收回的风险。
公司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98.98亿元,同比下降2.82%;实现归母净利润8.86亿元,同比下降7.32%。
2025年,是公司新上项目的投资大年,1)山东基地颜店厂区特种纸项目:公司在山东基地兖州本部颜店太阳纸业新材料产业园投资建设年产3.7万吨特种纸基新材料项目,项目总投资不超过人民币5亿元,该项目已经在2025年4月份进入试产阶段。公司在2024年启动14万吨特种纸项目二期工程,预计将在2026年上半年进入试产阶段。2)山东基地兖州厂区溶解浆生产线搬迁改造项目:兖州溶解浆搬迁工程于2024年10月初启动,预计将于2025年5月份完成本次溶解浆生产线的搬迁和升级改造工作。3)广西基地南宁园区项目:广西基地南宁“年产525万吨林浆纸一体化技改及配套产业园项目”一期工程中高档包装纸生产线年上半年开始实施,预计将在2025年四季度陆续进入试产阶段。南宁太阳于2025年初启动年产30万吨生活用纸及后加工生产线条生活用纸生产线年四季度陆续进入试产阶段。南宁项目二期工程将建设年产40万吨特种纸生产线万吨漂白化学木浆生产线万吨机械木浆生产线及相关配套设施,预计将在2025年四季度陆续进入试产阶段。
公司作为国内领先的造纸企业,林浆纸一体化成本优势明显。短期2025年是公司新上项目的投资大年,产能扩张贡献业绩增量;长期的林浆纸一体化和山东、广西和老挝三大基地高质量协同发展,竞争壁垒稳固。我们维持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5-2027年营收分别为443.37/471.68/495.9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8.9%/6.4%/5.1%;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4.69/39.29/43.0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1.8%/13.3%/9.6%。截至2025年4月30日,EPS分别为1.24/1.41/1.54元,对应PE分别为11/10/9倍,维持“买入”评级。
公司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36.73亿元,同比下降1.23%;实现归母净利润7.91亿元,同比增长2.06%。单季度来看,2024年第四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8.16亿元,同比下降10.21%;实现归母净利润0.29亿元,同比下降56.84%。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55.74亿元,同比增长56.96%,主要系公司收购中粮包装与兴帆有限公司于2025年1月并表所致;实现归母净利润6.65亿元,同比增长137.91%,主要系公司原持有中粮包装24.4%的股权和兴帆有限公司30%的股权于合并日确认投资收益4.61亿元所致。
分产品来看,2024年金属包装产品及服务/灌装服务/其他/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21.23/1.66/13.84亿元,同比+0.7%/+1.00%/-16.28%。面对下业需求不足、原材料价格波动等情况,通过积极巩固与传统客户的战略合作关系,开拓新客户,持续优化产品结构,坚持降本增效、实施精细化管理等措施,公司各业态表现出一定的韧性,实现了三片罐业务的稳定增长,二片罐业务各主要业绩指标同比提升,盈利水平提高。分地区来看,2024年国内地区/境外地区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24.89/11.84亿元,同比-1.21%/-1.39%。在坚持内生发展的同时,公司持续推进国际化发展战略,积极拓展海外发展机会。通过客户海外的发展需求,积极在海外配套建厂,拓展海外业务。同时对潜在经济发展区域,进行战略研究,寻找发展机会,稳步推进公司国际化进程。
公司作为金属包装行业领军企业,三片罐持续优化品类及拓展客户结构效果显著,营收稳健增长;二片罐业务成功并购中粮包装,市场份额大幅提升,议价能力提升下盈利改善弹性大。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营收分别为220.47/235.97/248.1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61.2%/7%/5.1%;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21/12.69/13.9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67.1%/-3.9%/10.1%。截至2025年4月30日,EPS分别为0.52/0.5/0.55元,对应PE分别为10.35/10.77/9.78倍。维持“买入”评级。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44.9亿元,同比增长8.1%;实现归母净利润324.96亿元,同比增长19.28%;
2025年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0.15亿元,同比增长8.7%;实现归母净利润51.81亿元,同比增长30.56%。
2024年:财务费用压降+投资收益增长带动利润增速高于电量增速①发电量:2024年乌东德和三峡水库来水均偏丰约9%+,全年公司总发电量约2959亿千瓦时,较上年同期增长7%。其中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三峡/葛洲坝电站2024总发电量分别为396.47/604.32/621.01/334.11/829.11/174.03亿千瓦时,分别同比+13.56%/+5.42%/13.05%/+7.32%/+3.29%/-1.61%。全年梯级电站节水增发128.7亿千瓦时。
②电价:根据年报披露数据,我们估算2024年公司境内水电度电不含税收入约0.252元/千瓦时,相较于2023年(0.250元/千瓦时)略微增长。
③降费增效成果显著:2024年全年公司实现投资收益52.58亿,同比增长11%;全年财务费用111.31亿元,同比压降14.3亿元。
④抽蓄项目多头并进:湖南攸县项目完成股改并开工建设、甘肃张掖项目取水获得行政许可,全面受托运维长龙山抽蓄电站,管理运营抽蓄装机容量达210万千瓦。
①发电量稳健增长:2025年一季度乌东德/三峡水库来水总量分别同比偏丰12.5%/11.6%,Q1总发电量约576.79亿千瓦时,同比+9.35%。②持续推进降费增效:2025年一季度公司财务费用同比压降13%。
公司2024年分红预案拟派发现金股利0.943元/股,相较于2023年度分红提升0.123元/股,共分派现金股利230.7亿元,占全年归母净利润的71%。按照2025年4月30日收盘价计算,对应股息率3.2%。
盈利预测与估值:由于来水具有一定不确定性,调整盈利预期,我们预计2025-2027年公司可实现归母净利润343.3/361.8/376.8亿元(25/26年前值358.6/372.7亿元),对应PE21/20/19.2x,维持“买入”评级。
2024年报及2025一季报点评:2025Q1微逆出货环增,全年有望恢复稳健增长,储能放量高增
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报及2025一季报,公司2024年实现营收19.9亿元,同比-2%,归母净利润3.44亿元,同比-33%,其中2024Q4实现营收7.27亿元,同环比+18%/+103%,归母净利润0.99亿元,同环比+2%/+70%。2025Q1实现营收3.36亿元,同环比+1.5%/-54%,归母净利润-0.1亿元,同环比-115%/-111%,毛利率33.9%,同环比-15/+1.5pct,主要系光伏发电系统、储能系统等低毛利率产品占比较高拉低毛利率。
2024年微逆出货同降25%、2025Q1出货环比改善、全年出货有望同增30%。公司2024年微逆及监控设备实现营收12.3亿元,同比-13%,微逆出货98.6万台,同比-25%,其中2024Q4我们预计微逆出货约14万台,环降约40%,主要欧洲需求有所放缓,2025Q1微逆实现出货19万台+,环增约40%,盈利基本维持稳定,全年预计出货130万台,同增30%。
2025储能业务放量高增、有望翻倍增长。公司2024年储能系统实现营收3.1亿元,同比基本持平,毛利率为18.9%,同增2.3pct,2025Q1我们预计储能营收约0.5亿元,同增约25%,25年预计翻倍以上增长。光伏发电系统2024年营收4.0亿元,同增157%,毛利率为23.9%,同降30.7%,主要系工商业光伏发电系统定制化程度较低,毛利率有所下滑,2025年预计持续高增。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考虑储能有望放量高增,但毛利率相对较低,我们略微下调此前盈利预测,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5.1/7.1/9.4亿元(前值为5.3/7.2亿元),同增47%/40%/32%,对应PE为25/17/13倍,考虑公司微逆恢复稳健增长,储能业务放量高增,维持“买入”评级。
公告要点:公司公布2025年一季报,25Q1公司实现营收574.6亿元,同环比分别+1.9%/+6.9%,实现归母净利润27.1亿元,同环比分别+4.3%/-9.7%,扣非后归母净利润24.8亿元,同环比分别+5.98%/-11.8%。
凯傲计提支出影响归母净利润4.72亿元。根据一季报,25Q1凯傲增效计划计提支出14.65亿元,影响归母4.72亿元,加回后25Q1归母31.8亿元,同环比分别+22.4%/+6.0%。根据凯傲公告,2025年全年增效计划预计计提2.4-2.6亿欧元。
展望:发动机主业受益重卡周期向上,新能源+出口+大缸径+后市场多方发力。1)发动机主业:行业维度,国四报废更新政策扩围至天然气重卡,看好国四政策拉动下重卡内需向上,同时公司降本增效增厚利润;2)大缸径:数据中心柴发高景气,看好公司大缸径业务持续突破贡献业绩弹性;3)新能源:公司大力推进新能源转型,比亚迪合资工厂将于25年投产,看好公司新能源客户持续突破。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25Q1公司业绩表现亮眼,考虑2025年重卡行业有望复苏,公司作为发动机龙头强者恒强,我们基本维持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129/153/162亿元,2025~2027年对应EPS分别为1.48/1.76/1.86元,对应PE分别为10.3/8.65/8.19倍,考虑公司当前估值较低且龙头地位稳固,维持“买入”评级。
营收持续增长,减值影响利润表现: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98.3亿元,同比+21.5%,其中半导体及显示设备营收0.7亿元,同比+88.4%;归母净利润9.3亿元,同比+1.3%;扣非净利润为8.4亿元,同比-2.3%,主要系计提3.6亿元信用与1.6亿元资产减值。2025Q1单季营收为22.3亿元,同比+0.5%,环比+8.0%;归母净利润为1.6亿元,同比-37.7%,环比-3.2%;扣非净利润为1.5亿元,同比-31.5%,环比+0.3%,主要系Q1公司计提信用减值损失约1.8亿元,均为应收账款按账龄综合计提的减值。
盈利能力略有下滑,持续加大半导体&显示领域的研发投入:2024年公司毛利率为28.1%,同比-2.4pct;销售净利率为9.8%,同比-1.0pct;期间费用率为15.5%,同比-3.8pct,其中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4.2%/2.5%/9.7%/-0.9%,同比-4.1/+0.1/+0.2/-0.1pct,费控能力逐步增强。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2024年研发支出9.5亿元,同比+24.6%,其中40%投向半导体及显示设备领域;公司半导体及显示设备研发人员占公司研发团队总规模的50%。2025Q1单季毛利率为29.1%,同比-1.8pct,环比+10.6pct;销售净利率为7.0%,同比-3.9pct,环比持平。
存货/合同负债有所下滑,订单回款节奏放缓:截至2025Q1末公司存货为78.7亿元,同比-29.0%;合同负债为74.1亿元,同比-16.6%。2025Q1公司经营活动净现金流为-3.5亿元,主要系客户回款速度放缓。
半导体封装&显示设备加速布局:(1)半导体:近年来公司聚焦于半导体泛切割与2.5D/3D先进封装领域,已成功推出晶圆激光开槽、激光改质切割、刀轮切割、研磨等核心设备,并能够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其中,多款设备已交付国内封测龙头企业并实现稳定量产,公司在激光开槽设备的市场占有率位居行业第一。2024年公司进一步拓展产品矩阵,成功开发出晶圆临时键合机、晶圆激光解键合机、热压键合及混合键合机等多款新品,其中熔融键合设备已进入试产阶段。(2)显示:2017年起迈为布局显示行业,推出OLED切割设备等;2020年公司将业务延伸至新型显示领域,针对Mini/Micro LED推出全套设备,为MLED行业提供整线年底HJT量产功率有望突破760-780W,迈为持续优化设备:基于迈为全新1.2GW整线导入升级,组件功率有望突破780W:通过导入背抛2.0、PECVD边缘优化、PED取代PVD、全边刻边等四项技术,实现26W功率提升。结合“双面钢网+光子烧结”,目标组件功率可达766W;结合“P面光子烧结+N面无籽铜电镀”,目标组件功率可达775W。迈为将双面微晶异质结高效电池整线装备的单线年产能升级至GW级,大规模提升了整线产能,降低了单位人工、设备占地、能耗等多方面的运营成本。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考虑到下业景气度,我们调整公司2025-2026年归母净利润为7.6/8.8亿元(原值18.1/25.2亿元),预计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11.0亿元,当前市值对应PE为25/22/18倍,考虑到公司成长性,维持“买入”评级。
业绩稳健增长,24年泛半导体业务营收增幅亮眼: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28.49亿元,同比+5.1%,其中食品类营收16.8亿元,同比-2.8%;泛半导体业务/高纯及超高纯应用材料营收8.6亿元,同比+30%;医药类营收3.1亿元,同比-3.2%。期间归母净利润为2.26亿元,同比-4.1%;扣非归母净利润为2.27亿元,同比-0.9%,利润承压主因系2024年相关人员成本增加,公司各项费用支出增大,销售/管理/研发费用分别达1.7/1.3/1.2亿元,同比增长11/18/12%;2025Q1单季公司营收6.73亿元,同比-2%,环比-2%,Q1营收下滑主因系受贸易战影响,部分海外客户出现波动。Q1归母净利润0.51亿元,同比-26%,环比+80%;扣非归母净利润0.51亿元,同比-15%,环比+18%。
合同负债同比增长,24年经营现金流表现良好:截至2024Q4末,公司合同负债1.4亿元,同比+0.2%;存货为15.5亿元,同比-2.2%;2024年公司经营活动净现金流入4.26亿元,同比+94%。
泛半导体业务进展超预期,看好公司打造半导体零部件新版图:(1)新品开发节奏:公司加大新产品研发力度,开发了包括控压蝶阀、控压钟摆阀、大型传输阀、高性能ALD阀、高效率离心泵、应用于高洁净要求的PVD/CVD腔体及核心零部件及应用于超洁净行业特气系统的管阀件等新产品。公司泛半导体业务营收8.6亿元,同比+30%,增量超预期,公司有望打造半导体零部件全新增长点;(2)对外投资:公司合资设立江苏菉康普挺精密科技有限公司,可为我国关键行业提供更多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机架式、机柜式、浸没式液冷设备,数据中心/服务器行业管路等,提供液冷整体解决方案。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考虑到业绩放缓,我们下调公司2025-20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3.13/4.24亿元(原值为4.66/6.24亿元),新增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5.81亿元,当前股价对应动态PE分别为41/31/22倍。基于公司在半导体零部件业务的高成长性,维持“增持”评级。
24年稀奶油高增带动流通渠道实现双位数增长,商超渠道因产品周期性调整导致下滑。分产品,冷冻烘焙/奶油/水果制品/酱料分别实现收入21.33/10.58/1.66/2.25亿元,同比-3.53%/+61.75%/-11.34%/-3.58%。分渠道,经销/直销/零售/其他分别实现收入22.21/15.8/0.07/0.18亿元,同比+12.69%/6.11%/-43.66%/-9.91%。25年一季度山姆新品表现亮眼,商超渠道如期恢复并表现超预期。分产品看,冷冻烘焙食品/烘焙食品原料同比增长约12%/17%。2025年一季度流通饼房渠道同比下降中单位数,因春节错期导致备货前置;商超渠道收入同比增长超过40%,主因为核心客户新品放量所致;餐饮及新零售渠道继续保持双位数稳定增长。
25年公司将持续深化奶油大单品战略、同时不断推出定制化新品,从产品和渠道两端实现全年收入增长。公司积极推动UHT奶油系列矩阵化发展,向上研发高端稀奶油,向下推出高性价比产品,强化国产替代优势,由于奶油产能受限,已于2024年四季度投入新产线并规划有第三条UHT奶油产线,缓解旺季产能瓶颈。冷冻烘焙方面将在夏季主推冰淇淋蛋糕、麻薯、大福等升级新品,加深商超渠道渗透成本方面,由于棕榈油等原料价格上涨至高位震荡,对于植物奶油等棕榈油含量较高产品带来毛利率压力,公司通过阶段性低价囤货对冲成本上行压力,目前储备低价库存至三季度末,同时费用率预期全年维度保持下行趋势,预计全年利润率维持高位。
兴业银行发布2025年1季报,公司2025年1季度实现营业收入557亿元,同比负增3.6%,实现归母净利润238亿元,同比负增2.2%。规模方面,公司1季度末资产规模同比增长3.6%,其中贷款同比增长4.8%,存款同比增长10.3%。
盈利增速略有下滑,非息拖累营收增长。兴业银行2025年1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负增2.2%(+0.1%,24A),营收下滑一定程度拖累盈利增长。公司1季度营业收入同比负增3.6%(+0.7%,24A),1季度非息收入同比下降12.4%(-0.3%,24A),是拖累营收的主要因素,债券投资相关其他非息收入同比下降21.5%(+9.4%,24A),增速水平同样有所下降。公司1季度中收业务略有回暖,1季度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增长8.5%(-13.2%,24A),预计与公司大资管战略的持续深化相关。此外,公司1季度净利息收入同比增长1.3%(+1.1%,24A),增速水平保持稳健。
息差边际企稳,规模扩张稳健。兴业银行2025年1季度净息差水平为1.80%(1.82%,24A),但我们根据期初期末余额测算公司1季度单季度年化净息差水平环比24年4季度上升2BP至1.48%,成本红利的加速释放是支撑息差企稳的重要因素,按照期初期末余额测算公司25年1季度单季度计息负债成本率环比24年4季度下降18BP至1.83%。资产端定价水平延续下行趋势,按照期初期末余额测算公司1季度单季度生息资产收益率环比24年4季度下降15BP至3.18%,预计与1季度重定价压力的集中释放相关。规模方面,公司1季度末总资产同比增长3.6%(+3.4%,24A),其中贷款同比增长4.8%(+5.0%,24A),1季度对公贷款同比增长6.93%,成为支撑贷款增长的重要因素。负债端来看,公司1季度末存款同比增长10.3%(+7.7%,24A),扩表速度保持稳健。
资产质量稳健,拨备水平小幅下滑。兴业银行25年1季度末不良率环比24年末上升1BP至1.08%,绝对水平仍在低位。重点领域资产质量保持稳定,对公房地产、信用卡新发生不良均同比回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资产质量保持稳定。前瞻性指标方面,公司1季度末关注率环比持平24年末于1.71%,综合各项指标来看,我们认为公司资产质量保持稳健。拨备方面,公司1季度末拨备覆盖率和拨贷比分别环比24年末下降4.36pct/3BP至233%/2.52%,风险抵补能力保持稳定。
投资建议:“商行+投行”打造差异化经营,分红率抬升提升公司股息价值。兴业体制机制灵活,围绕“商行+投行”布局,以轻资本、轻资产、高效率为方向,不断推动业务转型,目前公司表内外业务均衡发展,ROE始终处在股份行前列,公司提出未来将打造绿色银行、财富银行、投资银行三张金色名片,我们看好相关赛道的长期发展空间。我们维持公司25-27年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5-27年EPS分别为3.77/3.93/4.14元,对应盈利增速分别是1.3%/4.5%/5.3%,当前股价对应25-27年PB分别为0.54x/0.50x/0.47x,考虑到目前公司估值安全边际相对较高,长期盈利能力有望修复,维持“强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1)宏观经济下行导致行业资产质量压力超预期抬升。2)利率下行导致行业息差收窄超预期。3)房企现金流压力加大引发信用风险抬升。
公司公布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3116.7亿元,同比下降10.1%,归母净利润50亿元,同比下降58.6%,与业绩预告基本一致;2025Q1实现营业收入542.7亿元,同比增长9.1%,归母净利润19.5亿元,同比下降12.3%。
业绩同比下滑,重视股东回报: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116.7亿元,同比下降10.1%,归母净利润50亿元,同比下降58.6%。归母净利润增速低于营收主要因:1)毛利率同比下降2.1个百分点至13.9%;2)投资收益同比减少4.2亿元;3)资产及信用减值损失同比增加6.4亿元至57.2亿元;4)少数股东损益占比同比提升16.1个百分点至48.6%。2024年初公司首次完成10亿元回购,年内推动保利集团完成2.5亿元增持,彰显发展信心;作为央企龙头,首批发布估值提升计划,系统性梳理估值提升措施、手段。
销售行业领先,土储持续优化:2024年公司实现签约面积1796.6万平米,同比下降24.7%;实现销售签约3230.3亿元,同比下降23.5%,销售金额连续两年稳居行业第一;实现权益销售金额2465亿元,同比下降14.5%。2024年新增拓展总地价683亿元,权益地价602亿元,位居行业第二,新拓展项目权益比提升至88%,创近十年新高。2022-2024年三年内,合计拓展项目总地价近4000亿元,总货值约7350亿元,居行业第一。2024年末公司在手土地储备计容面积约6258万平米,其中增量项目约1000万平米,基本集中在核心38城;存量项目约5280万平米,较年初下降20%,在手资源结构不断优化。
紧抓资金回笼,融资成本压降:2024年公司实现销售回笼3277亿元,签约回笼率超过100%。主动压降负债,逐步向高质量发展模式转型。2024年末公司有息负债规模下降54亿元至3488亿元,连续两年实现债务
规模压降;资产负债率同比下降2.2个百分点至74.3%,实现连续四年下降。2024年公司新增有息负债综合成本同比下降22BP至2.92%,有息负债综合融资成本同比下降46BP至3.1%,均创历史新低。
投资建议:维持原有预测,预计公司2025-2026年EPS分别为0.46元、0.54元,新增2027年EPS预测为0.63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18.4倍、15.4倍、13.3倍。公司融资优势明显,销售规模领先,坚定去库存调结构,业绩压力逐步减轻,有望平稳穿越周期并持续向好发展,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1)若后续政策呵护力度有限、购房者信心不足,楼市修复低于预期,将对公司发展产生负面影响;2)房企拿地策略趋同之下,核心城市核心地块竞争激烈,获地难度增加或导致公司优质项目获取不足风险;3)盈利能力修复缓慢、持续减值等风险。
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点评:三新两化战略成效显著,“公募+私募”Reits平台开启轻资产化运营
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2024年实现收入1518.10亿元(+1.11%,同比,下同),归母净利润25.07亿元(+15.33%),扣非归母净利润18.14亿元(-7.47%)。2025年一季度实现收入420.16亿元(+3.82%),归母净利润9.70亿元(+80.38%),扣非归母净利润5.07亿元(-2.76%)。
“三新”持续赋能院外渠道竞争力。1)新产品战略:2024年公司CSO收入192.67亿元,累计引进药品及器械品规数2247个,其中过亿单品52个;工业自产及OEM业务收入30.07亿元(+21.49%)。公司预计未来三年内CSO收入占比达20%,毛利额占比达50%。2)新零售战略:截至2024年底,公司好药师门店数量超2.9万家,全年收入53.92亿元,ToC端收入29.66亿元(含B2C电商总代总销),积累C端用户超3500万,从快速扩张调整至提质增效。3)新医疗战略:截至2025Q1,公司“九医诊所”会员店数已达1377家(公司预计2025年超2000家),公司在诊所终端渠道的覆盖率进一步提升。
“两化”有望显著改善公司运营效率。1)数字化:公司持续加大数字化研发投入,2024年达3.46亿元(+24.32%),2024年建设实施的数字化及AI智能化项目达47个,并分别于阿里云、腾讯云等进行了合作,公司目前基本实现从采购、仓储、配送到终端服务的全流程数字化管理。2)不动产证券化:已构建“公募reits+私募reits”双平台,引入稀缺权益资金。首批募资合计28余亿元,成功盘活公司部分医药仓储物流资产配套设施。我们认为随着公司首批reits成功落地,轻资产化模式有望跑通,未来将持续改善公司现金流,实现主营业务稳健增长。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维持公司2025-2026年归母净利润为28.09/31.58亿元,预计2027年为35.29亿元,对应当前市值的PE为9/8/7倍。公司“三新两化”战略成效显著,维持“买入”评级。
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报和2025年一季报,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254.4亿元(同比+3.71%),实现归母净利润13.3亿元(同比-37.7%);2025Q1,实现营业收入61.4亿元(同比-3.61%),实现归母净利润5.4亿元(同比+11.1%)。
宜昌人福稳健增长,大股东增持彰显长期发展信心。2024年公司利润端出现较大幅度下滑,主要系信用减值损失2.83亿、资产减值3.94亿。2024年子公司分拆:1)宜昌人福:收入87.0亿元(同比+8.0%),净利润27.0亿元(同比+11.3%),其中神经系统用药收入约75亿元,同比增长约11%;2)葛店人福:收入13.2亿元(同比+10.7%),净利润2.4亿元(同比+29.1%);3)武汉人福:受集采影响,收入4.3亿元(同比-37.2%),净利润0.4亿元(同比-73.2%);4)EpicPharma:收入13.5亿元(同比+27.8%),净利润1.4亿元(同比+21.2%);5)新疆维药:收入11.2亿元(同比+12.1%),净利润1.3亿元(同比+15.5%);6)北京医疗:收入19.7亿元(同比+14.0%),净利润1.1亿元(同比-21.5%);7)湖北人福:受医保控费影响,收入82.3亿元(同比-3.9%),净利润-0.3亿元(同比-132.6%)。公司在2024年报中明确2025年经营目标,计划实现营收270亿以上,产品综合毛利率45%以上。此外,招商生科拟增持比例不低于增持前公司已发行总股本的0.5%,不高于增持前公司已发行总股本1%,表明大股东对上市公司长期发展信心。
研发管线不断丰富,长期成长空间可期。研发管线.41%,重点在研项目方面:重组质粒-肝细胞生长因子(静息痛适应症已经报产、溃疡适应症目前处于三期)、芬太尼口腔贴片申报上市、HWH340(实体瘤适应症)处于临床二期、HWH486(荨麻疹适应症)处于临床二期、HW021199(肺纤维化适应症)处于临床二期、RFUS-144(镇痛适应症处于临床二期、止痒适应症处于临床一期),此外还有多款1类新药处于临床一期阶段。
盈利预测与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3.8/26.1/28.8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78.9%/9.8%/10.1%,当前股价对应的PE分别为14/13/12倍,维持“买入”评级。
公司公布24年年报及25年一季报。24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27亿元,同比下滑22.26%归母净利润为0.30亿元,同比下滑74.22%;25年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0.69亿元,同比增长6.66%、归母净利润0.12亿元,同比下滑17.79%,公司短期业绩承压,但公司新业务进展顺利,公司1.1类创新药聚乙二醇伊立替康已经进入III期临床,且其余多个适应症处于II期临床中,后续进展值得期待,同时公司医美产品也于近期上市,有望给公司业绩带来新的增量,基于此,我们看好公司未来的发展情况,维持买入评级。
24年业绩承压。2024年,公司处于业绩转型调整期,一方面,国内市场受下游商业化产品的价格压力传导、价格竞争激烈等因素影响,公司国内订单量及对应的产品销售收入较上年同期降幅较大;国外市场方面,公司国际客户结构有明显调整,总体收入较上年同期略有减少,其中海外医疗器械端客户受库存计划调整影响,订单量较上年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另一方面,公司辽宁募投项目于2023年10月开始试投产,2024年随着在建工程中的各类资产陆续达到可使用状态,2024年度新转固资产计提的资产折旧及摊销总额以及新厂经营运营成本也较上年有大幅增加,这也进一步导致公司业绩承压。
1.1类创新药聚乙二醇伊立替康III期顺利入组,关注后续数据变化。虽然公司业绩承压,但公司继续加大研发投入,2024年,公司累计研发投入7,994.97万元,同比增加38.28%,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35.21%。其中,费用化研发投入金额5,914.02万元。值得注意的是,公司自主研发新药聚乙二醇伊立替康小细胞肺癌适应III期临床试验已于2024年9月30日前完成了首例试验病人入组,第二个适应症突破性治疗脑胶质瘤II期临床入组顺利进行中;第三个适应症三阴性乳腺癌伴脑转移II期临床已完成首例受试者入组,聚乙二醇进行修饰后得到的新型化学药品,其用于小细胞肺癌治疗II期临床结果积极,后续临床结果值得期待。
医美产品获批,期待后续放量情况。4月26日,全资子公司天津键凯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注射用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上市获批,该产品适用于面部鼻唇沟部位真皮组织中层至深层注射以纠正中重度鼻唇沟皱纹。医美产品的获批,有利于丰富公司的产品种类,扩充公司在下游面部填充用凝胶类三类医疗器械领域的产品布局,不断满足多元化的市场需求,进一步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能力,期待后续放量情况。
受下游客户需求影响,公司业绩承压,基于此,我们对公司盈利预测进行调整,预计公司25-27年归母净利润为0.50/0.74/0.98亿元(原25-26年预测为1.78/2.20亿元),对应EPS为0.83/1.22/1.62元,截至4月30日收盘,公司股价对应估值为73.7/50.0/37.6倍,虽然公司短期业绩承压,但公司1.1类创新药已经进入III期临床,且其余多个适应症处于II期临床中,后续进展值得期待,同时公司医美产品也于近期上市,有望给公司业绩带来新的增量,基于此,我们看好公司未来的发展情况,维持买入评级。
公司作为中国稀土集团的核心上市平台,积极参与集团内部的资源整合,通过注入优质矿山与冶炼分离资产,提升资源保障能力和产业链控制力。公司旗下的中稀湖南拥有湖南省目前唯一一宗离子型稀土矿采矿权,所属的矿区探明稀土资源储量达大型离子型稀土矿藏的规模,资源优势明显。公司旗下的定南大华生产的部分单一稀土氧化物纯度可达到99.999%以上,资源利用率达到98.5%以上,在产品质量、产品纯度、产品单耗及污染物排放标准等方面具有业内领先的竞争优势。公司旗下的中稀永州新材是中稀湖南配套建设的稀土分离企业,其5000t/a稀土分离加工项目已整体竣工验收,转入正式生产运营。
2024年营收与净利润保持双增,2025年一季度净利润维持正增长。公司2024年、2025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66.41亿元、65.60亿元,分别同比增长0.86%、下降7.41%,其中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负增长主因上年房屋征收一次性影响,扣非营业收入65.34亿元,同比增长0.05%。2024年、2025年一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122.88亿元、35.6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20%、0.34%,业绩维持正增长。2024年加权ROE10.35%,同比下降0.99个百分点。从业绩增长归因来看,净息差下降仍是最大不利因素,拨备反哺利润实现正增长。
资产规模稳步增长,分红率提升。公司2024年、2025年一季度总资产同比增长6.87%、6.82%,2025年一季度末总资产1.54万亿,保持稳健增长。其中存款同比分别增长5.48%、5.90%,贷款同比增长6.15%、6.60%,贷款增速略高于存款。公司2025年一季度末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14.36%,维持高位。分红率持续提升,2024年全年分红率33.91%,同比提升3.81个百分点。净息差同比下降,非息收入有所波动。公司披露2024年净息差1.50%,同比下降17bps,主要因为资产端收益率下行幅度快于负债端成本降幅,其中生息资产平均收益率3.36%,同比下降30bps,计息负债成本率1.91%,同比下降14bps。2024年非息净收入65.35亿元,同比增长14.36%,其中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20.42亿元,同比下降9.97%,其他非息收入44.93亿元,同比增长30.38%。2025年一季度其他非息收入同比下降14.4%,主要是房屋征收带来的高基数影响。
不良率稳定,拨备覆盖率维持高位。我们测算的2024年不良生成率同比上升0.17个百分点至0.73%。不良率则维持稳定,2024年末为0.97%,同比持平。关注率略有上升,2024年末为1.28%,同比增加0.05个百分点。2025年一季度末不良率为0.97%,关注率为1.49%,拨备覆盖率为339%,拨备覆盖率仍维持高位,风险抵补能力较强。
投资建议:我们根据年报和一季报数据小幅调整盈利预测并将盈利预测前推一年,预计公司2025-2026年归母净利润为124/128亿元(上次预测值为131/139亿元),对应同比增速为0.9%/3.4%;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132亿元,同比增速为2.8%,2025-2027年摊薄EPS为1.29/1.33/1.37元;当前股价对应的PE为6.5/6.3/6.2x,PB为0.61/0.58/0.54x,维持“中性”评级。
事件:公司发布2025年一季报,Q1实现营收6.41亿元,同比-30.54%,归母净利润0.02亿元,同比扭亏为盈,扣非净利润-0.51亿元,同比亏损增加7.47%。业绩符合市场预期。
营收下滑主要系需求端影响,利润受多因素原因实现同比转正:公司25Q1营收下降主要原因是:一季度网络安全市场环境延续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态势,下游客户的需求仍未出现明显好转,对公司营业收入形成一定影响。利润的转正主要是以下原因:①25Q1营业成本同比减少41.8%(其主要原因是收入减少和毛利率增长);②25Q1的销售、管理及研发费用合计同比减少约15%(公司降本增效,降低冗余成本);③25Q1投资收益同比增加165.89%,其主要原因是参股上市公司“航天软件”本期确认的投资收益增加;④25Q1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同比增加198.18%,其主要原因是参股上市公司“永信至诚”本期确认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增加。
布局AI安全,快速迭代大模型安全产品矩阵:自2025年2月6日起,启明星辰以周为单位加速产品迭代,已完成多项技术升级,成功构建完整的大模型应用安全产品矩阵,形成覆盖全场景的大模型应用安全防护体系,包含:大模型应用防火墙(MAF)、大模型访问安全代理(MASB)、大模型访问脱敏罩、大模型评估与检查等。同时,目前大模型应用向智能体集群化发展,公司也在积极构建大模型应用安全的多智能体、智能体集群的安全体系。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考虑到下游需求下滑带来的影响,同时公司的投资收益和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在24年出现较动,导致公司利润端出现较大下滑。因此我们将公司2025-2026年EPS预测由0.88/1.12元下调至0.16/0.24元,预测2027年EPS为0.36元。我们长期看好公司战略新兴业务布局卓有成效,中国移动控股合作进展顺利,未来有望帮助公司实现业绩的逐步恢复,维持“买入”评级。
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报,2024年实现营收16.10亿元,同比-3.94%;归母净利润1.29亿元,同比-2.31%,扣非净利润1.06亿元,同比-1.29%;符合市场预期。2025年Q1实现营收1.09亿元,同比-55.53%,归母净利润-0.15亿元,亏损同比减少5.10%,符合市场预期。
一季度营收下滑主要系季节性影响:公司2024Q4营收6.92亿元,同比-2.41%,归母净利润1.13亿元,同比-5.47%,扣非净利润1.11亿元,同比+14.17%。公司2025Q1营收下滑主要系订单的季节性确收影响(2024Q1有大额订单确收导致高基数)。分业务看,2024年民航空管业务营收6.26亿元,同比+13.68%,毛利率同比-1.37pct;2024年城市道路交通业务营收6.71亿元,同比+33.47%,毛利率同比-0.14pct;2024年城市治理业务营收2.69亿元,同比-47.31%,毛利率同比+9.87pct。
空管业务持续引领国产化进程,助力管制能力提升战略落地:公司抢占民航“8+N”建设先机,成功揽获全国新建大型区管的首批次全部主用两地项目(呼和浩特、哈尔滨);实现自动化产品七大区域全覆盖,在西安、珠海等地塔台自动化产品全面渗透;积极开拓新产品,落实首个地区级航管系统项目-东北地区航管信息自动化处理系统。此外,公司也加大机场领域的业务布局,夯实核心产品在中小机场应用,泊位引导系统、机场协同决策系统等新研产品陆续在多地机场实现推广。
紧抓国家低空发展元年机遇,全面发力低空经济赛道:公司积极打造低空“莱斯”整体解决方案,发布以低空飞行服务管理平台为核心的“天牧”系列产品;率先树立国内首个省级低空平台标杆——江苏省低空服务管理平台,也是首个实现军民地三方协同的标杆;加速市场拓展力度,依托深厚技术与业务沉淀,为北京、上海、重庆、江苏、南京等20余个省、市地区谋划低空发展总体方案,开展密切交流、形成战略合作,并在部分地区取得阶段性成果,赋能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加快推动低空经济产业发展。展望2025年,随着各地低空经济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落地,公司有望实现低空业绩的进一步增长。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空管系统龙头企业,考虑城市治理项目拖累,我们将公司2025-2026年EPS预测由1.26/1.62元下调至0.94/1.17元,预测2027年EPS为1.47元。预计随着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建设持续落地,公司有望率先受益,维持“买入”评级。
生物质项目资产减值影响2024年业绩,福建省内风电表现良好。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41亿元,同增0.54%;归母净利润6.51亿元,同减4.03%;扣非归母净利润6.24亿元,同减4.2%。2024年公司福建省内风电发电量同比增长,因生物质发电项目技改停机、新疆哈密与黑龙江区域限电率同比上升,福建省外项目发电量与上网电量同比减少。此外,2024年减值损失同比增加,其中,资产减值损失-0.54亿元(23年为-0.22亿元),信用减值损失-0.15亿元(23年为0.25亿元),主要系生物质项目富锦热电计提资产组减值和应收补贴电费收入增加导致预期信用损失同比增加所致。公司福建省内核心海风、陆风项目表现良好。
2024年福建风电上网电量同增7.3%,电价稳定略增。2024年公司合计上网电量29.2亿千瓦时,同比+2.8%,其中福建风电26.4亿千瓦时,同比+7.3%,黑龙江风电2.2亿千瓦时,同比-14.6%,黑龙江生物质0.3亿千瓦时,同比-65.2%,新疆光伏0.3亿千瓦时,同比-9.7%。2024年公司综合上网电价662元/MWh(同比-11.1元/MWh),其中福建风电688元/MWh(同比+3.4元/MWh),黑龙江风电327元/MWh(同比-199元/MWh),黑龙江生物质740元/MWh(同比持平),新疆光伏752元/MWh(同比-28元/MWh)。福建风电上网电价稳定略增。
2025Q1归母同增18%,福建风电上网电量同增19.5%。2025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14亿元,同比增长10.43%;归母净利润2.51亿元,同比增长18.1%;扣非归母净利润2.45亿元,同比增长20.01%。2025年一季度,公司上网电量8.76亿千瓦时,同比+12.9%,其中福建风电8.18亿千瓦时,受益风况转好提升,25Q1福建省内风电上网电量大增19.5%。2025年一季度,黑龙江风电/黑龙江生物质/新疆光伏上网电量分别为0.44/0.08/0.06亿千瓦时,同比-35.8%/-50.4%/-12.4%。
福建海风空间广阔,集团资产加速注入。截至2024/12/31,公司控股装机容量为95.73万千瓦,其中:风电装机90.73万千瓦(陆风61.13万千瓦,海风29.6万千瓦),装机容量同比持平。2024年公司积极开拓福建优质项目,获取长乐B区(调整)10万千瓦海风项目及长乐外海集中统一送出工程项目开发权;获取诏安四都8万千瓦渔光互补光伏和中闽北岸40万千瓦渔光互补光伏项目。此外,大股东福建省投资集团体内包括在闽投海电(平海湾三期)、宁德闽投(宁德霞浦A/C)、霞浦闽东(宁德霞浦B区)等海风资产符合一定条件后将启动资产注入程序,2024年底大股东已启动闽投抽水蓄能51%股权注入程序。项目开拓+集团注入彰显公司突出成长性。
2024年收入同增3%,所得税影响业绩释放。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72.72亿元,同增3.09%;归母净利润87.77亿元,同减17.38%;扣非归母净利润85.69亿元,同减17.57%。业绩主要受到计提增值税返还对应所得税费用所致,根据2024年年报相关税费已于期后完成缴纳,主要体现为一次性影响。
核心聚焦核电,拓展风光新能源。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72.72亿元,同增3.09%,实现毛利润331.6亿元,同减0.9%,分业务来看,2024年1)核电:实现营业收入629.2亿元,同比-0.9%,毛利261.4亿元,同比-11.7%,毛利率41.5%,同比-1.5pct;2)光伏:实现营业收入70.6亿元,同比+20.1%,毛利38.5亿元,同比+5.3%,毛利率54.5%,同比-7.7pct;3)风电:实现营业收入50.9亿元,同比+29.5%,毛利25.5亿元,同比+14.8%,毛利率50.1%,同比-6.4pct。
2024年电价稳定,成本略有上升。2024年公司核电综合上网电价(不含税)为0.367元/千瓦时(同比+1.0%,同增0.004元/千瓦时),核电度电成本为0.215元/千瓦时(同比+3.6%,同增0.008元/千瓦时),度电毛利为0.153元/千瓦时(同比-2.5%,同降0.004元/千瓦时)。
福清4号恢复+漳州1号投产,25年核电电量释放。2024年核电上网电量同比-1.8%,其中秦山一核/二核/三核/三门核电/江苏核电/海南核电/福清核电分别-3.6%/-0.9%/+1.0%/+0.8%/+3.0%/-8.2%/-6.8%,除大修天数安排导致机组电量在年度间波动外,2024年电量主要受到福清4号机组小修影响,福清4号小修已于2024年10月结束,机组重新启动。此外,2025年1月漳州1号机组正式投运,2025Q1核电上网电量同比+13.4%,其中福清核电同比+32.9%,漳州核电上网24亿度(24年同期未投产),彰显基荷电源的稳定性和成长性,期待25年电量释放。
费控良好,财务费用同比下降。2024年公司期间费用同比减少2.54%至123.08亿元,期间费用率下降0.92pct至15.93%,其中研发费用同比减少0.1亿元,财务费用同比减少4.6亿元,销售费用同比减少0.5亿元,管理费用同比增加2.0亿元。公司费用控制良好,财务费用持续下降。
资本开支加大支撑确定性成长。2024年,公司1)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407.21亿元,同减5.58%;2)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949.45亿元,同增加32.4%;3)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644.9亿元,同增188.78%。截至2024/12/31,公司控股核电在运机组25台,装机容量2375万千瓦。2025年4月公司三门核电三期(5/6号机组)再获核准,控股在建及核准待建机组提升至20台,规模成长弹性80%。
25Q1归母同增2.6%,核电归母净利润同增11.5%。2025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2.73亿元,同比增长12.7%;归母净利润31.37亿元,同比增长2.55%;扣非归母净利润31.33亿元,同比增长2.95%。分版块来看,1)核电业务收入同增10.46%,归母净利润同增11.52%,稳健增长;2)新能源收入同增24.64%,归母净利润同降51.32%,主要系新能源增收不增利,且新能源2024年发行两期类REITS、市场化债转股稀释归母净利润,增资引战导致归母比例下降。电量提升电价稳定,核电业绩25Q1增长强劲。
核电项目充沛,行业龙头即将迎来加速投产。截至2024/12/31,公司控股核电在运机组25台,装机容量2375万千瓦。2025年4月公司三门核电三期(5/6号机组)再获核准,控股在建及核准待建机组提升至20台,规模成长弹性80%。投运节奏来看,公司预计2025-2029年分别投运2/2/5/2/1台机组。核电常态化核准空间释放,在建项目即将进入加速投产期。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考虑市场化电价波动,我们将2025-2026年预测公司归母净利润从117/127亿元下调至100/104亿元,预计2027年归母净利润116亿元,2025-2027年PE为18.9/18.3/16.4倍(2025/4/30)。公司2025至2027年计划投运2台/2台/5台核电机组,进入加速投产阶段,维持“买入”评级。
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报及2025Q1季报。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为11.6亿元,同比下降17.7%。毛利率为33.0%,较2023年的44.7%下降了11.7pct。归母净利润为-2.43亿元(2023年为0.89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为-2.7亿元(2023年为-0.4亿元)。2024年业绩下滑主要是因为公司为扩大海外业务规模,对海外短剧业务加大了推广及研发投入,该业务在2024年尚处于投入期,导致利润亏损。2024年海外收入同比增长132.4%至3.0亿元,海外营业成本也增长451.5%。2025Q1收入同比增长5%至2.3亿元,归母净利润为-0.88亿元(24Q1为-0.68亿元)。分业务来看:①2024年数字内容授权及其他业务收入6.8亿元,同比下降5.1%;毛利率24.5%,同比大幅下降22.3pct,主要是成本端(版税、渠道等)增长快于收入。版税成本同比增长31.4%。②2024年IP衍生开发产品业务收入4.6亿元,同比下降31.5%,是整体营收下滑的主要拖累项之一。毛利率46.1%,同比微增1.8pct,成本控制相对较好。
海外短剧高歌猛进,罗小黑动画电影值得期待。①海外短剧APP Sereal+和UniReel覆盖了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从剧本孵化到全球发行的全链路能力,已开发出近百部涵盖多元题材的海外竖屏短剧。依托海量IP储备,并通过AI大模型进行剧本多语种创作与精准翻译,支撑起超1000部多语言短剧库。控股公司CMS在2024年实现了爆发式增长,营业收入达29.1亿元,同比增长324%;销售净利润也从2023年的24万元增长至2024年的791万元,同比增长超31倍。②国漫IP大电影《罗小黑战记II》已经制作完成,预计将于2025年暑期在中国及海外市场上映。公司计划利用其全球网络推广这部电影。商业化方面,已推出一系列“谷子”。与潮玩、游戏、餐饮等行业头部品牌达成了深度授权合作。③AI业务方面:AI大模型“中文逍遥”已发布2.0版本,并通过了网信办大模型备案;推出了英文版,提升了多语种、长篇幅内容的生成能力;已在中短篇中文小说、英文短篇小说创作方面实现商业化应用。AI主播已累计生产超过20万小时的有声书。AI漫画/动态漫实现了商业化付费连载,已利用AI技术制作近百部作品,累计观看量超30亿次。④数据语料与服务:公司积累了丰富的高质量、有版权的数据资源(超600TB)。已与数十家头部大模型企业(包括央国企、互联网巨头、AI新势力)建立数据及数据服务合作关系。拥有成熟的内容审核(AI审+人读)和数据标注团队及服务能力。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考虑到海外短剧和AI业务尚处于投入期,销售费用和研发费用端或有一定投入,我们将2025-20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从1.0/1.6亿元下调至0.9/1.4亿元,并预计2027年为3.6亿元,当前股价对应2025-2027年PE分别为182/117/43倍,我们看好公司在海外短剧的先发优势,维持“买入”评级。
事件:公司发布2025年一季报,25Q1营收143.0亿元,同比-0.1%,归母净利润11.4亿元,同比-10.6%。
外部环境疲软,肉制品销量下滑。25Q1肉制品收入55.8亿元,同比-17.8%,经营利润14.8亿元,同比下降21.75%,其中销量同比-17.4%,价同比-0.5%,吨利同比-5%,销量下滑主因:1)终端市场消费需求相对疲软;2)新兴渠道基数小增速快,但未能完全弥补传统渠道下降3)经销商和终端客户持续去库存,截至3月底库存基本达到历史最低水平。展望全年,公司将坚持抓好销售机构改革、构建立体化客户网络,落实网点倍增,实施精细化管理、打造立体化渠道建设(分高温、低温、速冻和零食四大板块),目前各项措施预期内顺利推进,后续效果将逐步显现,预计Q2开始肉制品销量稳步回升,全年销量有望稳中有升。
屠宰业务生鲜销量提升,冻品利润有拖累。2025Q1屠宰业务营收70亿元,同比+6.1%,其中对外交易收入65.3亿元,同比+11%;经营利润1.2亿元,同比+24.7%。其中销量同比+9%,价同比+2%,屠宰量增长主因1则24Q3公司调整屠宰业班子,推动H2客户数量显著提升;2则春节以来猪价明显下降,市场竞争有所弱化;经营利润改善。
养殖业务明显减亏,过程指标持续改善。公司其他业务分部经营利润亏损0.74亿元,养鸡和养猪同比明显减亏,主因养鸡和养猪技术指标改善,推动成本同比大幅度下降,通过提升技术,养殖成本进入行业第一梯队后再扩规模,24Q1养殖过程指标已有环比改善。预期全年养殖业务减亏幅度有望进一步扩大。
事件:公司发布2025年一季报。2025Q1公司实现收入87.82亿元(同比-49.0%,下同),归母净利润0.52亿元(-71.2%),扣非归母净利润-1.79亿元(-322.1%),经营业绩承压主要系黄金珠宝等业务受行业整体景气度影响,仍在缓慢恢复中。
珠宝时尚业务受消费景气及金价波动影响承压,盈利能力优化。25Q1公司珠宝时尚业务实现营收51.79亿元,同比下降60.2%,我们认为主要系消费行业结构调整和国际金价持续震荡波动影响所致,毛利率9.75%,同比提升2.62pct,我们认为主要得益于公司零售业务占比提升带来的结构优化以及发力产品研发优化产品结构。渠道方面,25Q1末公司“老庙”和“亚一”品牌门店共计4407家(直营249家,加盟4158家),较24年底小幅下降。25年3月,老庙通过与快手平台本地生活板块合作,相继策划并推出3场直播活动,直播GMV突破2亿元;联合抖音平台携手头部主播专场直播,GMV突破9900万元,一方面实现亮眼销售,另一方面将线上用户引流至线下门店,持续打通线上线下资源。我们认为公司面对行业承压局面,积极调整珠宝时尚业务布局,有望从“文化、设计、工艺、品质、服务、场景”等多角度持续挖掘并提升产品力,融通生态合作资源,持续加速创新渠道拓展、深化会员运营、提升用户满意度,谋求产业蜕变。
融通产业生态资源打造优势特色场景,持续聚焦主业发展。25Q1公司餐饮管理与服务业务实现营收2.62亿元(同比-23.0%),食品、百货及工艺品业务实现营收2.88亿元(同比-25.9%),医药健康及其他业务实现营收1.22亿元(同比-0.2%),化妆品实现营收0.52亿元(同比-26.6%),时尚表业实现营收1.41亿元(同比-15.1%),商业综合及物业综合服务业务实现营收7.34亿元(同比-33.6%)。根据公司信息,上海国际珠宝时尚功能区建设将逐步启动,未来一系列相关政策出台有望为公司珠宝时尚业务发展及大豫园片区打造带来利好;此外,公司全球化发展亦取得新进展:老字号餐饮品牌松鹤楼成功开设海外首店;2025泰国豫园灯会项目正在稳步筹备中,计划于25年夏季正式亮灯。
毛利率提升,现金流状况良好。25Q1公司毛利率为16.1%(同比+2.4pct),珠宝时尚、医药健康及其他、时尚表业、商业综合及物业综合服务等业务均实现毛利率同比提升。期间费用方面,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7.3%/6.9%/0.1%/5.0%,分别同比+2.7pct/+2.3pct/+0.1pct/+1.7pct。营运能力方面,公司25Q1存货周转天数约442天,同比有所增加;现金流方面,公司25Q1实现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3.2亿元。
深化“东方生活美学”置顶战略,贯彻“瘦身健体、攻守兼备、拥轻合重”的发展策略。我们预计公司2025年有望坚持“东方生活美学”置顶战略,逐步构建东方生活美学实践评价体系,梳理各产业品牌文化底蕴,设定重点品牌及发展目标,通过文化搭台,丰富品牌内涵、深入产品创新,加强产业发展实践;同时聚焦家庭快乐消费产业集团定位,贯彻“瘦身健体、攻守兼备、拥轻合重”的发展策略,提升运营效率、优化业务结构。
事件:公司发布25Q1业绩。25Q1公司实现收入52.45亿元(同比-4.4%),归母净利润3.18亿元(同比-16.2%),扣非归母净利润2.81亿元(同比-14.2%)。25Q1增速承压,我们预计主要系科力普上年同期高基数+季节性波动影响,叠加宏观需求延续平稳偏弱、导致传统核心业务回暖不明显。我们预计伴随宏观经济回暖,公司收入、利润有望重回稳健增长通道。
传统核心短期承压,产品矩阵有望焕活。根据我们测算,25Q1公司传统核心业务(总收入-生活馆-科力普)实现收入约20.54亿元(同比-5.2%);分品类来看,书写工具/学生文具/传统办公分别实现收入5.64/8.03/8.49亿元(同比-0.1%/-6.0%/-5.6%),毛利率分别为43.8%/35.6%/28.5%(同比-0.1/+1.0/+1.0pct)。公司以爆款思路开发产品,通过内部自主IP孵化+与外部知名IP合作创新产品结构、提升产品力;积极布局IP与二次元产品,加速文具产品文创化,让产品兼具实用价值、兴趣价值和情绪价值;奇只好玩作为公司旗下独立潮玩品牌,以自主IP孵化、IP运营、品牌联合开发、潮玩衍生为核心经营模式,伴随公司新拓品类逐步推出,有望成为公司新增长点。
杂物社结构升级,科力普乌云渐散。1)科力普:25Q1收入27.90亿元(同比-5.3%),毛利率7.1%(同比-0.2pct)、盈利能力基本保持稳定。伴随下游招标陆续恢复正常,同时公司持续推进自有产品发展及客户结构优化,我们预计科力普业务有望恢复稳健增长、并稳步提升盈利能力。2)杂物社:25Q1生活馆(含九木杂物社)收入4.01亿元(同比+8.0%),其中九木杂物社收入3.88亿元(同比+11.5%);截至25Q1末九木杂物社门店数752家(年初至今+11家)、晨光生活馆40家(年初至今+2家),保持每年100家以上的新开店计划。25年九木杂物社将加强IP类产品资源投入并提升自有品牌占比,丰富产品结构,提升单店业务能力、打造多种店型以适应不同市场需求;目前杂物社会员已破千万,后续有望通过会员运营实现复购率及连带率提升,担任好晨光品牌升级的“桥头堡”角色。
盈利能力保持平稳,费用投放循序渐进。公司25Q1毛利率/归母净利率分别为20.7%/6.3%(同比+0.5/-1.1pct),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分别为8.2%/4.5%/1.0%(同比+0.7/+0.5/+0.1pct),整体投放保持平稳。截至25Q1末,公司存货/应收/应付账款周转天数分别为33/67/98天(同比+2/+8/+8天),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1.12亿元(同比+0.4亿元),基本保持平稳。
24年业绩持续高增,看好半导体零部件业务持续放量: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30.4亿元,同比+47.1%,其中海外收入9.0亿元,同比增长40.3%,占比30.3%;期间实现归母净利润2.0亿元,同比+20.1%;扣非净利润为1.7亿元,同比+99.0%,主要系规模效应的体现和。2025Q1单季营收为7.6亿元,同比+8.6%,环比+5.1%;归母净利润为-0.2亿元,同环比转负,主要系新增产线转固导致折旧费用增加约2472万元、战略性扩招使人工成本及相关费用增加约4981万元、研发费用同比新增765万元用于关键技术攻关。
存货微增,经营活动净现金流同比转正:截至2025Q1末公司存货为9.1亿元,同比+4.2%;合同负债为0.1亿元,同比-64.9%。公司持续优化收付款流程,2025Q1公司经营活动净现金流为0.01亿元,同比转正。
半导体设备零部件龙头,前瞻性扩产打开成长空间:公司是国内纯度最高、规模最大、产品种类最全的半导体零部件供应商,深度受益半导体设备及零部件国产化浪潮,已进入国内外主流半导体龙头设备商供应链,部分产品已应用于7nm制程的前道设备中,研发实力强劲、客户资源优质。在国内,公司计划建成沈阳、南通、北京三大生产基地,并计划收购北京亦盛及浙江镨芯,前瞻性布局产能及产品。在海外,新加坡基地完成海外龙头客户验证,先进制程产品获得量产订单,2024年海外重点客户营业收入同比增长超40%。半导体产业链国产替代趋势下,公司随产能扩张、渠道建设持续推进,有望保持较高成长性。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考虑到公司处于战略扩张期,我们调整公司2025-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至3.2(原值4.1)/4.7(原值5.6)亿元,预计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6.5亿元,当前市值对应动态PE分别为45/31/22倍,维持“增持”评级。
事件:公司发布2025年一季度报告。25Q1公司实现收入7.73亿元(同比+38.2%),归母净利润1.94亿元(同比+60.4%),扣非归母净利润1.86亿元(同比+64.6%)。我们预计收入端稳健增长主要系老客户份额提升以及新客户逐步放量;产品结构优化助力盈利能力高位向上,业绩表现超预期。
逆势破冰,品牌力量驱动增长。25Q1公司TOP10客户中8家实现同比增长(增幅在10.5%-325.2%之间)、其中3家增幅超200%,客户份额持续提升。此外,Q1公司新拓客户22家(均为零售商且2家为美国TOP100家居零售商),对美国零售商收入占总收入比例已达64.8%。受制于贸易摩擦加剧,近日高点展会人流明显下滑、下单节奏放缓、客户信心波动,但根据公司反馈,其展厅热度依旧,我们预计公司Q2订单仍有望延续高增(出货节奏或略放缓)。
海外产能充沛,关税影响或有限。公司2019年已通过匠心美国在越南建厂,且匠心美国需向美国政府缴纳“全球无形资产低税收入税”,海外基因深厚。2024年公司美国收入占比约90.5%,越南出口占比约84.0%,越南已覆盖多数美国订单。本轮关税落地后,我们预计公司越南基地或小幅让利客户,但越南产能管理持续优化、生产效率稳步提升(24年整体制造费用同比-18.9%),整体盈利有望维持稳定。此外,公司海外品牌、生产、管理、服务、售后体系逐步成熟,全球竞争优势显著,未来份额有望持续提升。
盈利能力有望持续提升,费用管控优异。2025Q1公司毛利率37.2%(同比+3.9pct),归母净利率25.1%((同比+3.5pct),受益于公司店中店高速扩张(集中展示销售高毛利产品),我们预计未来盈利能力仍有望提升。费用端方面,Q1期间费用率为8.54%(同比+0.6pct),其中销售/研发/管理/财务费用率分别为3.3%/5.3%/2.7%/-2.9%(同比分别+0.4pct/+0.2pct/-0.6pct/+0.6pct)。
现金流&营运能力稳定。2025Q1公司经营性现金流为1.23亿元(同比+0.46亿元)。截至2025Q1末公司存货周转天数91.34天(同比+26.62天)、应收账款周转天数48.72天(同比+2.61天)、应付账款周转天数71.40天(同比+9.36天)。
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2024年营业收入60.94亿元,同比增长15.11%;归母净利润8.12亿元,同比增长50.86%;公司一季度营业收入为17.93亿元,同比增长10.06%;归母净利润为2.46亿元,同比增长30.76%。
2024年行业底部回暖。出口看,2024年我国缝制机械产品累计出口额34.24亿美元,同比增长18.39%,出口额恢复至近2022年高位水平;内需看,2024年我国工业缝制设备内销总量约为235万台,内销同比增长27%,呈现前高后低的走势。2024年行业工业缝纫机总产量约为685万台,同比增长22.32%。
公司在四大攻坚战持续发力。“聚焦爆品”:“快反王”、“过梗王”市占率提升迅速;“突破高端”:成功签约10家世界级标杆客户;“深化SKU精简”:将产品线个;“端到端高质量”:核心产品线实施品质提升工程。
布局战略性新兴智能高端产品。公司布局开发智能化高端产品,AI缝纫机等大幅提升生产效率,高端AI缝纫机原型样机成功落地;通过与大客户联合开发,预计2026年下半年发布人形机器人产品。“杰克1号”人形机器人、无人模板机等“机器人+AI人工智能+缝制机械”多技术融合的智能高端产品初具雏形。
分红+回购彰显公司维护市值决心及对公司发展信心。2024年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5元(含税),共发放现金红利2.3亿元,叠加2024年中期分红1.4亿元共分红3.7亿元。此外,公司积极回购,2021年至今累计投入超6.5亿元用于回购股份,并于2024年首次启动1亿元的注销式回购计划。2025年4月7日发布公告,拟7500万元-1.5亿元回购公司股份,彰显公司信心。
计提减值、重组合并带来的资产增值摊销及股份支付费用影响24年业绩公司发布24年年报及25年一季报,24年实现营业收入7.68亿元,同比减少14%,归母净利润亏损1.42亿元,23年同期为盈利3629万元。25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14亿元,同比减少27%,归母净利润亏损1469万元,亏损金额较24年同期扩大。24年业绩下滑原因:除营业收入下滑外,还有计提的信用减值损失、资产减值损失、公司重组合并带来的资产增值摊销及股份支付费用,共计1.61亿元。
公司通过技术创新加快推出在高端科研、智能制造、半导体、新能源、生命科学等领域可国产替代及具备差异化竞争优势的产品,布局新兴赛道。另一方面对部分非战略方向的业务板块进行了主动收缩,优化资产负债结构、调整组织架构、提升运营效率。今年公司聘任子公司卓立汉光总经理张志涛为公司总经理,聘任其两名副总为公司副总,体现出对光谱仪器及精密光机业务的重视。
24年分产品看:1)光谱仪器收入4.43亿元,同比减少16%,毛利率35.09%,同比降低0.69pct;2)智能传感收入2.45亿元,同比减少12%,毛利率26.36%,同比降低1.03pct;3)精密光机收入7957万元,同比减少12%,毛利率40.37%,同比降低1.15pct。
研发投入8664万元,同比基本持平。在科研仪器领域,陆续推出了瞬态吸收光谱、超快光谱系统、ECM-TERS系统、PLIF系统、DSR500等系统,持续加大对于精密光机光学平台的投入,扩大光学平台产能、丰富品类。在工业光电领域,为产业端用户推出了针对于2寸-8寸晶圆的Raman与荧光检测系统,可以广泛应用于以SiC,AlN,GaN等为代表的三代半导体,MicroLED新型显示等行业,另外在传统光伏以及钙钛矿、VR/AR中的光波导、硅光通信、激光雷达等均有产品布局。
由于24年业绩欠佳,下调预测,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370万元、4572万元、7276万元(原预测25-26年为8926万元、1.22亿元)。基于光谱及精密光机在新领域逐步应用,有望打开市场空间,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工业客户采购低于预期;科研客户的采购速度低于预期;竞争加剧导致毛利率下降;业务开拓或业务恢复不及预期。
进一步拓宽IP衍生品的产品线亿同增31%,扣非后归母0.24亿同增6%,2025年公司进一步拓宽IP衍生品的产品线,并将品类拓展至水杯、毛绒等生活潮玩周边,将时尚、轻奢、潮玩等概念同产品结合起来,赋予产品情感价值、社交及娱乐属性,通过各种有效举措提升公司产品销量。2024年公司创意产品收入1.87亿同增15.95%,该类产品毛利率43.29%,同增8.92%。主要系公司全力把握二次元文化流行的契机,开发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二次元周边,推出了徽章、立牌、挂件、色纸、拍立得等多系列流行产品,获得市场的关注与认可。
外部授权IP包括“初音未来”、“名侦探柯南”、“三丽鸥”、“天官赐福”、“盗墓笔记”、“葬送的芙莉莲”、“魔道祖师”、“诡秘之主”、“鲨鱼猫”、“面包超人”等多个国内外热门IP,内容涵盖动漫、游戏、小说等多个领域。
此外,公司自主培育“汐西酱”、“MIMO”等IP形象深受粉丝喜爱,通过线上广泛种草,“汐西酱”在小红书平台已有10万粉丝。“MIMO”手账、毛绒等系列产品受到市场追捧。未来公司将持续打造多元化IP矩阵,开发独具特色的文创潮玩产品及二次元周边产品。
依托成熟设计团队与丰富研发经验,已形成覆盖创意设计、工艺优化、产品迭代的全链条创新体系,实现文具产品从实用属性向文化消费悦已属性的升级,带动文创产品营收持续增长,成为业绩新增长点。
渠道上,构建起多层次、立体化的销售网络。在线下,通过经销商体系覆盖全国各级市场,与商超、文具专卖店等传统渠道保持紧密合作,同时积极布局精品潮玩店、文创生活馆等新型终端;线上除入驻天猫京东,还通过直播带货、社交电商等新兴渠道精准触达消费群体。
此外,公司依托覆盖宁波、越南、柬埔寨、马来西亚全球化生产基地网络与成熟的供应链管理体系,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与成本有效控制,显著提升产品交付效率与市场响应速度。越南、柬埔寨两个生产基地2024年营收4.5亿人民币,占公司文教办公用品业务境外收入63.97%。
公司新设立马来西亚生产基地已于近期投产,对比来看,目前东南亚马来西亚被征收“对等关税”相对最低,本次美国对等关税事项对马来西亚影响相对较小,马来西亚生产基地的设立增强公司在海外供应链灵活性和市场竞争力。公司多年来坚定地实施国际化战略布局所取得阶段性成果,有助于应对和把握国际经贸形式变化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25Q1公司营收7.2亿同增67%,归母净利1.5亿,同增41%,扣非后归母1.5亿,同增34%。营收增长系公司海外销售订单增加,销售收入增加所致。25Q1公司毛利率34%,净利率21%。当前公司生产经营情况一切正常,生产订单有序发货,近期国际市场的关税政策变动情况未对公司经营情况造成重大不利影响。2025年越南生产基地将快速完成完整产能布局
越南生产基地爬坡较为顺利,同时基于当前贸易关系、关税政策的影响下,公司将进一步推进越南生产基地产能的布局。在生产经营方面,公司始终将本土化作为提升运营效率和成本管控的重要方向,公司当前正在努力推进供应链本土化的进展。
越南生产基地是全流程的生产基地,涵盖从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全产业链能力,具备所有杯型生产的能力。该基地的规划和建设充分考虑了客户结构的多样性和定制化需求,公司为不同核心客户设置了独立的生产车间及配套布局,确保各客户项目在产线、人员、品质控制等方面具备较高的专属性和独立性。
公司当前在海外生产规模布局上具备较强的竞争力,属于在行业内的领先规模化供应产能,具备稀缺性。公司在越南的布局是全流程的生产能力,符合原产地认证的要求。
此前我们发布的点评认为越南产能布局稀缺性重要性逐步显现,从25年一季度业绩表现看,随着全球保温杯市场景气度上升,公司产能布局带来的供应链优势或将延续,我们调整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5-27年归母净利分别为9.3/11.4/13.9亿元(前值为9.0/10.9/12.8亿);EPS分别为9.0/11.0/13.4元,对应PE分别为11/9/8x。
事件:2025年4月25日,公司发布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业绩。2024年全年,公司实现营收45.35亿元(同比+15.41%),归母净利润18.28亿元(同比+10.57%),扣非净利润17.20亿元(同比+11.19%);其中,Q4单季度营收11.21亿元(同比+9.75%);归母净利润4.45亿元(同比-4.73%),扣非净利润3.90亿元(同比-12.58%)。2025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1.25亿元(同比+10.12%),归母净利润4.38亿元(同比+2.65%),扣非净利润4.17亿元(同比+4.39%)。持续深化全球战略,海外业务实现量质齐升。公司通过持续优化代理体系与聚焦大中型客户开发,报告期内海外市场共计销售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4017台,中大型高端机型占比提升至67.16%,客户结构持续向高质量方向发展。海外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84亿元,同比增长27.67%,其中试剂业务在仪器装机量持续攀升的带动下同比增长26.47%,“仪器+试剂”协同效应日益凸显;经过多年全球化深耕,公司已构建起显著的海外品牌优势。通过“区域化运营+本地化深耕”双轮驱动,Snibe品牌的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一方面搭建全球专家资源网络促进技术交流;另一方面创新性推行“营销-售后-市场-商务”四位一体区域管理模式,实现前端销售与后端服务的无缝协同,客户满意度进一步提高。截至目前,公司已在14个核心国家建立运营体系,这些本地化的分支机构正成为区域业务增长的强力引擎。高端产品装机持续增长,带动毛利提升。旗舰机型MAGLUMI X8领跑市场,作为面向三级医院等大型医疗终端的高通量解决方案,高速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MAGLUMI X8在2024年销量稳定增长,全球年度新增销售/装机1048台。2024年该机型累计装机量已达3701台,持续巩固公司在高端化学发光领域的领先地位。公司自主研发的SATLARS T8全实验室自动化流水线月成功上市,上市首年即实现全球装机87条的亮眼成绩。受益于X系列及中大型化学发光仪器销量占比提升,公司仪器类产品毛利率提升至29.82%;其中海外市场表现尤为突出,仪器毛利率提升至40.79%。受国内集采政策深化影响,试剂收入增速放缓,但通过优化生产成本与供应链效率,国内外试剂毛利率仍保持稳定。公司仪器收入增速较快影响主营业务综合毛利率略有下降,综合毛利率为72.26%。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基本维持之前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5-2027年营收分别为51.9/60.1/70.0亿元(前值25-26年62.7/79.3亿元,新增27年预测值为70.0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0.9/24.8/29.0亿元(前值25-26年26.2/33.4亿元,新增27年预测值为29.0亿元),对应当前股价PE分别为20/17/14倍。我们认为公司是行业当中的龙头公司,未来有望持续保持高速增长,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产品延期获批及推广不及预期的风险;经销商管理风险;经营规模扩大带来的战略与管理风险。
事件:公司4月底发布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公司2024年营收3.6亿元,同比+294%,归母股东净亏损8.46亿元,同比-24%。2025Q1营收1.6亿元,同比+96%。销售费用率77%,研发费用2.1亿元,净亏损同比减少14%。业绩符合我们的预期。近期已完成定增,募资近18亿元。舒沃替尼(EGFR TKI)美国即将上市,出海确定性强:针对2L EGFRExon20ins NSCLC的全球注册临床(Wu Kong1B)达到主要研究终点,FDA已受理上市申请,BD确定性增强。国内已获得2025CSCO指南针对2L Exon20ins NSCLC的唯一I级推荐。戈利昔替尼(JAK1)国内商业化进展顺利,有望年内海外报产:针对2L PTCL国内获批上市,打破PTCL全球十年无创新药困局,被列入2025年CSCO淋巴瘤指南I级推荐。2025年美国有望申报NDA。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考虑到公司国内商业化推进顺利,产品出海确定性高,在研品种潜力大,我们将2025-2026年的归母净利润-3.91亿元和0.42亿元分别上调至-3.85/0.46亿元。预计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3.24亿元,对应2025-2027年PE估值为-/575/82X,维持“买入”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