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智运城”澎湃新动能
绛县智算中心施工现场,数名工人正进行主体加固作业;河津市数字智联有限公司的智慧城市数据平台实时跳动着城市运行信息;山西建龙实业有限公司的废钢智能检验系统精准识别着3.1TB物料图像数据……夏季的河东大地,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脉动日益强劲。
如何锚定市委“一城两区三门户”目标和思路,将人工智能培育为高质量发展新引擎?市政协把“加快布局人工智能产业,打造运城高质量发展新引擎”作为今年常委会会议协商的重点议题,通过市内调研、省外考察、民主协商等方式,深入了解各地在发展人工智能产业方面的经验做法,并围绕顶层设计、场景赋能、集群建设三大核心议题深入议政,为我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出谋划策。
“建议市委、市政府成立由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研究制定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重大政策和措施,解决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形成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强大合力……”在市政协五届二十一次常委会会议上,一份凝聚多方调研成果的《关于“加快布局人工智能产业,打造运城高质量发展新引擎”的建议》正式出炉。文件直面运城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小、基础弱、场景少”的短板,提出具体建议,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我市现有与人工智能领域有关联企业35家,2024年完成营业收入5.33亿元。其中,作为人工智能领域重要组成部分的数据标注企业,我市仅有20家。全市政务数据存储总量约为28439TB,数据开发利用不到百分之一,数据资源价值未能得到充分释放。”市政协调研组认为,应将发展人工智能产业写入我市“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前瞻布局一批人工智能科技创新、应用场景等产业生态。同时,借鉴南京、深圳、杭州等地出台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规划的做法,制定《运城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规划(2025-2030年)》,明确产业发展目标、重点领域、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指导我市人工智能产业快速发展。
“当前,我市尚未出台专门支持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规划,人工智能领域的财政支持、风险投资、金融服务和产业链配套资金仍显不足。”市政协调研组建议,应借鉴北京等地经验,制定《运城市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工作措施》,出台建设创新试验园区的扶持政策,完善创新创业生态。此外,借鉴深圳市对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的政策支持,出台《运城市引进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发展的补贴政策》,并把我市现有存量土地优先用于发展人工智能产业。
运城人工智能产业的崛起,关键在于以场景为牵引,驱动技术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市政协调研组聚焦运城禀赋,围绕制造业、农业、文旅产业、公共服务和生活服务5个方面进行了深入调研,提出将“AI+”作为赋能千行百业转型升级的核心路径,打造一批具有示范效应和推广价值的标杆应用。
——发展“人工智能+制造”。“合汽生材”是我市倾力打造的新兴产业地标,要借鉴江苏省无锡市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的经验,鼓励“合汽生材”企业布局、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比如,支持亚宝、华康等重点药企,搭建AI驱动的药物研发平台,加速技术赋能新药研发;支持北方铜业等新材料企业,紧密贴合人形机器人、智能终端产品、低空经济等新材料需求,通过布局AI仿真系统和AI高通量筛选技术,创新新材料研发范式。
——发展“人工智能+农业”。我市是传统农业大市,近年来粮食产量稳中有进,蔬菜、水果产量显著增长,农业生产数据呈现多元、多样的特点,建议借鉴重庆等地将DeepSeek模型深度融入农业生产的经验,依托GIS地图、物联网、视觉传感器等技术,在我市本地部署DeepSeek农业大模型,在实时精准监测土壤、环境等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大模型进行智能分析和决策,提高农业种植、管护的精准度,促进粮食、蔬菜、水果种植量质齐升。
——发展“人工智能+文旅”。我市文旅资源丰富,建议建设全市智慧旅游平台,通过数字孪生、三维建模等技术,构建主要景区3D模型,数字复原文物古建,提升“一部手机游运城”的真实感。同时,在主要景区建设AI智能导览系统,引进导游机器人,提供定制化导游和解说服务,提升游客游览沉浸感和互动性。
——发展“人工智能+公共服务”。我市政务数据资源有一定积累,建议借鉴杭州城市大脑经验,推动“数字政务”向“智慧政务”转变,建设城市运行AI监管平台,推广大模型智能客服做法;推动我市交通运输数据的深度利用,在公共交通、天眼工程、交通信号灯等方面,接入大模型应用,优化出行线路,提高道路安全性,减少交通事故率;支持运城市中心医院、运城市妇幼保健院等三甲医院部署医疗大模型,适当给予财政补贴;推进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搭建“运教通”教育大模型,开展课堂教学质量监测评价和学生学习成效智能分析。
——发展“人工智能+生活服务”。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将个人消费者购置智能化家居产品纳入“以旧换新”政策范围,按规定给予补贴。落实《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推广智能健康管家、智能护理机器人等软件和终端产品,完善全国统一的养老服务信息平台,满足老年人多样化、个性化的养老需求。
运城人工智能产业的竞争力,必须根植于具有本地特色的产业集群。市政协调研组建议,要立足“一城两区三门户”目标和思路,充分发挥传统产业基础优势,以精准布局、链式发展、生态培育为核心,点燃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强力增长极。
一是精准绘制“招商图谱”,靶向招引关键环节。聚焦我市传统产业优势,制定《运城市人工智能产业招商图谱》,组建招商服务专班,精准对接先进地区人工智能优势资源,围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数据标注产业等开展专题招商。定期发布各类应用场景,以场景招商、引商,吸引人工智能企业落户我市。
二是精心育强“本土雁阵”,锻造核心竞争力量。我市人工智能企业小而不强,建议聚焦人工智能产业链建设需求,培育山西新鑫弘电气科技有限公司、山西宏安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西国强高科股份有限公司、山西星辰云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中车永济电机有限公司等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孵化一批在人工智能领域深耕细作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三是升级数据标注产业,打造全省示范标杆。以“降成本+扩需求”为核心,通过提供场地、设立专项补贴、减免或返还税收、举办“数据供需对接会”、引入上下游配套服务商等方式,助力数据标注产业从劳动密集型标注向技术驱动型数据服务商转型,打造全省数据标准产业示范城市,为解决就业问题提供新的路径。
四是建强专业园区载体,加速创新生态聚变。在“晋创谷·运城”、科创城等园区建设基础上,借鉴先进地区依托园区加速产业集聚的经验,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设立专业化运营管理团队,为优质初创企业提供算力、模型、语料、资本等创新资源与高效服务,加快推动人工智能细分领域研发和应用企业集聚。
人工智能产业的繁荣,离不开算力、数据、平台、人才四大核心要素的坚实支撑。市政协调研组认为,我市要将其作为产业大厦的基石,系统谋划、协同发力,构建起要素完备、流转高效、保障有力的发展生态,为运城人工智能产业腾飞注入持久动能。
市政协调研组建议,要加快绛县智算中心项目建设,完成现有产业的算力需求对接。同时,设立市级人工智能产业基金,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开展算力和大模型建设、开发和应用。为降低企业用“智”门槛,可探索实施“算力券”补贴机制,对租用算力的企业给予成本支持,充分保障各类应用场景的爆发性算力需求。
数据资源的盘活与价值释放是另一关键。针对当前数据管理和利用效能偏低的现状,建议借鉴先进城市经验,尽快出台《运城市公共数据管理办法》,对数据的采集、存储、处理、共享和安全进行规范管理。必须着力打破部门间、政企间的数据壁垒,完善共享机制,促进数据高效流通,为AI应用提供丰富“燃料”。尤其应以供热、供水、供气、园区运营等领域的公共数据资源为突破口,系统性推进“数据资产入表”工作,将沉睡的数据转化为可计量、可运营的标准化资产,通过其增值赋能,有效扩大税基、优化财政结构。
创新平台是技术落地的加速器。一方面,支持有条件的县(市、区)布局建设人工智能产业技术服务平台,为创新主体提供试验验证、知识产权、成果转化、检验检测等基础服务支撑。另一方面,鼓励并支持本地骨干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共建省、市级重点实验室及技术创新中心等高水平科研平台,引导其加大研发投入,持续提升平台的创新策源功能和技术服务能力。
产业发展的根本在于人才。鼓励运城学院等市内高校增设人工智能相关专业,开设“AI产业定制班”,定向为落地企业培养数据标注、算法测试等急需的实用型人才。深化产教融合,推动人工智能企业与职业院校共建高质量实习实训基地,提升学生实战技能。更需面向产业迫切需求,建立全市人工智能紧缺人才目录,制定具有吸引力的人才引、育、用、留政策体系。对顶尖人才和领军团队,应提供涵盖事业平台、科研经费、核心团队配置及完善生活保障的一揽子“政策包”支持,切实解决其后顾之忧,使其扎根运城、贡献力量。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