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实体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优质金融服务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作出重大部署,强调“积极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加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作为顺应金融改革与发展趋势设立的我国第一家明确以“金融控股”为名的国有公司,中国银河金融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银河金控”)伴随我国金融业走过了波澜壮阔的峥嵘岁月。在公司成立20周年之际,《金融时报》记者采访了银河金控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志红。

  《金融时报》记者:20年来,银河金控与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同频共振,伴随我国金融业走过了从改革创新到高质量发展的历程。回望来时路,公司取得了哪些发展成效?

  刘志红:银河金控的历史可追溯到2000年原工农中建四大行及人保信托、中经开公司的证券业务剥离、合并所成立的原银河证券。2005年,根据国务院批复的重组方案,银河金控作为新银河证券的控股股东,正式设立,并成为我国第一家以“金融控股”为名的国有金融公司。

  20年来,公司在国家有关部门和股东单位的关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坚持稳中求进、深化改革创新,积极支持新银河证券化解历史问题、顺利实现A+H股上市,成为业绩优秀的综合性头部券商;推动原银河证券问题资产承继企业银河投资成功转型为专业化投资机构;推动原华夏证券问题资产承继企业建投中信成功转型并获批成为第五家全国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圆满完成国务院批复重大任务、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同时,构建起涵盖证券、不良、公募、私募的“4+N”业务格局,努力交出一份对党和国家事业负责、让监管部门放心、与合作伙伴共赢、同全体员工共进的高质量发展答卷。

  《金融时报》记者: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最本质的特征,银河金控是如何突出政治引领和加强党的建设的?

  刘志红:银河金控始终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上级单位工作要求,着力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实现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一是坚持不懈构建“强党建、管资本”的国有金融企业管理机制,将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全过程。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学深悟透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推动工作实践的强大动力。坚持党建与业务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将党委领导作用和其他治理主体依法行权履职有效衔接、有机统一,切实发挥好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作用。

  二是坚决以管党治党带动从严治企。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不断强化纪检、组织、巡察、审计“四线贯通”监督格局。将廉政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搭建“银河清风,廉花盛开”特色教育平台,唱响清风常随、廉花常伴、警钟长鸣的正气歌。

  三是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近年来,公司通过连续开展“基层党建建设年、基层党建提升年”等专项活动,着力打造重统筹、强协同,重长远、强基础,重系统、强队伍,重发展、强创新的“四重四强”基层党建体系,支持赋能经营发展。

  四是着力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人才队伍。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鲜明树立重品德、重才干、重担当、重实绩、重作风的“五重”用人导向,一体推进人才引进、选拔晋升、培养交流、轮岗退出、监督管理的“五个常态化”人才选育管用机制,持续建设“金控讲堂”特色培训平台,政治过硬、作风优良、专业精通的干部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金融时报》记者:习强调,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是金融的宗旨,也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举措。银河金控在这方面的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果?

  刘志红:银河金控坚决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成立服务国家战略工作领导小组,出台系列指导意见和工作指引,构建“传达学习、计划部署、贯彻落实、追踪问效、考核评价、监督问责”的服务闭环体系,不断将资金资源向国家重点战略领域集中,为实体经济注入“活水”。

  一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助力疏通经济淤点堵点。公司旗下银河资产积极发挥跨周期调节、化险疏浚等功能,在地产“保交楼”、地方债务压降、实体企业重整、上市公司纾困、市场化债转股、S基金等方面落地系列项目,2021年开业以来化险规模突破700亿元。针对行业非标化、碎片化等痛点上线“银资汇”平台,应用AI技术聚合市场信息,提升资产处置效率。

  二是践行普惠金融要求,满足居民多元财富管理需求。着力将公司旗下公募基金银河基金打造为风格稳健、产品丰富、业绩优良的居民财富管理平台。根据专业机构统计,无论是近一年权益投资业绩、还是长期看的二十年权益投资业绩,银河基金均位列市场前列。公司目前管理规模超过1000亿元。

  三是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发挥旗下私募平台银河投资“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功能,着力当好耐心资本,在管规模达到100亿元,支持了一系列科创企业发展壮大。

  《金融时报》记者:习指出,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必须做强做优做大。下一步,银河金控在推动战略发展、做优做强主业方面有哪些战略理念和发展规划?

  刘志红:银河金控始终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和业务特点,明确了“重塑资产价值,共创美好生活,做金融风险的化解者、社会资源的配置者、实体经济的服务者”的公司愿景,并围绕这一目标,着力发挥在不良资产、常态资产、优质资产等方面的全周期、全覆盖优势,为实体企业提供从初创期股权投资、成熟期资本市场融资、困境期纾困化险支持的“全生命周期”投融资服务。

  在不良资产板块,坚持“小而美、小而精”的特色化定位和“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差异化路径,着力打造轻资产、轻资本,投行化、基金化的“两轻两化”资产管理公司,稳健开展传统收购处置类业务,深耕重组重整、债转股、共益债等投行化展业路径。

  在公募基金板块,践行“专注价值、共享成长”理念,着力打造机构化、平台化、一体化的投、研、产、销体系,深挖经济结构转型中的投资机会,发挥长期积累的科技、权益等投资优势,锻造“科技银河”公募品牌。

  在私募投资板块,在发挥传统股权投资优势、加大专精特新直投力度的同时,积极开拓特殊机遇和另类资产投资业务,与银河资产的持牌业务形成协同。

  《金融时报》记者:防范化解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银河金控在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强内控和风险管理方面有哪些特色经验做法,取得了哪些成效?

  刘志红:银河金控坚持统筹发展与安全的战略理念,树牢底线思维,强化红线意识,一体推进质的有效提升、量的合理增长、险的精准防控、规的严格恪守,以坚固的风控合规防线保障发展的行稳致远。成立20年来,公司在圆满完成历史承继风险资产处置的同时,确保不发生新的重大风险事件。

  一是完善体系架构。健全党委统筹、总部抓总、“三道防线”各司其职的风险管理架构,构建以全面风险管理为核心、覆盖不同风险类型的“1+N”风控制度体系,着力强化分类分层、互联互通、有效制衡的全流程风险管控。

  二是加强资产配置和风险限额管理。注重整体资产配置管理,深化金融科技运用,构建涵盖不同板块、业务类型的“经营驾驶舱”系统和覆盖各种风险类型的全面风险管理系统,近年来,陆续上线了统一风险视图、集中度监控、风险偏好监测、风险数据分析等功能,实现常态化、可视化的资产配置和风险限额管理。

  三是夯实穿透管理,加强源头防控。持续完善垂直管控体系,加强风险穿透管理,加大对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的管控力度,全面落实研究、业务、风控的“三线同步”尽调机制,努力实现风险的源头施治、关口前移。

  四是加强内控管理,培育合规文化。坚持“合规就是生命线、合规就是生产力”,严格执业规范,强化约束惩治,牢固树立“权责匹配、鼓励担当、失职问责、违规必究”的合规责任文化,织牢织密内控体系架构,保障公司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关键词:数据分析可视化

相关推荐